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民营企业创业发展
2018-12-07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民营企业正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益化发展阶段过渡,过去依靠企业自身“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纷纷探索“抱团投资”新模式,搭建共同投资平台,聚合大量民间资金,在共谋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服务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1 民营企业的生存之困
1.1 传统产能严重过剩
连续多年的投资快速增加,导致我国很多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根据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过剩的国际标准,中国曾经在3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过剩,几乎所有传统行业均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即使在不断去产能的努力下,钢铁、平板玻璃、造船、水泥、电解铝等很多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例如,2015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7%,2016年进一步下滑;2015年玻璃综合产能利用率仅为69%左右;造船行业产能利用率也持续走低,造船业实际完工量不足产能一半。
1.2 出口严重下滑
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低端产品被越南等周边国家替代速度加快,我国出口严重下滑。2002—2007年,我国年均出口增速达到29%,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迅速下降,2009年出口增速出现12.2%的负增长,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上升,但20 12年再次迅速下滑至7.9%,2014年降至6%的新低,2015年再次出现负增长,下降1.8%,2016年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至-2%。与此同时,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出口却迅速增长,2014年1—11月,其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1.2%、19.4%和29.4%,远远超过同期我国出口的增长速度。2016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2.6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和1.2个百分点。
1.3 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错位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后,消费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我国于2008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然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低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地区)的水平。韩国在我国同等发展阶段时,消费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2.2%,我国台湾地区达到70%,而我国2015年仅达到51.8%。之所以消费增长缓慢,除了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因素以外,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严重错位是重要原因。
2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思路
2.1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虽然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空间和机遇,民营企业加快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将会带来民营企业的新一轮爆发,目前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便是最好的说明。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51.3万户,比上一年增长11.6%,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51万户。
2.2 “互联网+”带来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购买方式和支付方式的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的63.8%,占全部人口的33%,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其中,移动互联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2017年11月11日当天,天猫商城交易额中无线端下单量占比达到90%。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要求企业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加快升级改造,也由此催生出了一些的新行业,并孕育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比如,自成立之日起,小米科技就呈现指数增长,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5.5亿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126.5亿元,2013年达到316亿元,获得了巨大成功。2017年2月13日,美国《FastCompany》(FC)网站发布的201 7年创新力榜单中,小米科技排名惹人瞩目,在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中排名第13位,在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3位,在全球最具创新的消费电子类公司中排名第4位。
2.3 引领科技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年年提升,显示了这些大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门槛营收达到120.52亿元,较上一年度提高18.4%。这些民营企业不仅规模不断提升,而且其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其中华为是最优秀的代表。在福布斯2017年品牌价值榜中,华为位列第88名,是我国唯一一个进入前100强的企业。
3 结语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缺乏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研究和分析,跟风发展,从而导致陷入激烈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境地。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和深刻把握消费者特征,有效切中消费者的“痛点”,才会变巨大的市场机会为现实市场份额,为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1]蔡方日.劳动人口负增长下的改革突围[J].经济导刊,2014(2).
[2]李唐宁、周蕊.9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均涨13%上海最高1 820元[N].经济参考报,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