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018-12-07李斯
李 斯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实际,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部门风险意识相对欠缺。从经济管理实际来看,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重视度较差,管理方式存在“行政化”的烙印。当前,虽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部门地位日渐上升,但在国有企业管理实际中,仍存在质疑经济管理是否该作为企业核心决策层面的倾向,这容易造成经济管理部门在国有企业中的“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使得经济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了解不多,也就难以形成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意见,甚至引发核心决策的失误。与此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存在经济管理人员待遇不高的问题,致使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经济管理形式粗放
经济核算与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核心决策实行能否得到保障及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但在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实际中,常常出现管理形式层面的“形式化”问题,例如不重视经济决算的作用、致使企业核心决策流于形式,其中的漏洞成为威胁企业形成正确决策的因素。
(三)经济管理水平落后
从某种程度来说,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具有特殊性,且其在资金使用及项目分配比例中的形式千差万别,条款分割等问题较为常见。这些特点就造成了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资金滞留、过于分散以及在某些项目上的重复性投资均影响经济管理的实效。设计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否则对于暴露在经济管理中的难点与焦点问题时,难以及时发挥国有企业的核心作用,实现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及运转,也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埋下隐患。
(四)经济管理内部队伍存在缺陷
从内部队伍建设来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主要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两个层面的缺陷性。首先,从至关重要的内部管理来看,存在制度与执行层面的落差,在实际中常常存在执行忽略已有的规范制度的情况,使得管理机制流于形式。且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相关领导往往起着主要作用,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且外部审计也存在形式化、过场化的问题,部分审计事务所受经济利益及社会性利益的驱动,甚至做出违规、违法的审计行为。这就造成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效率也难以提升。
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效能的策略研究
(一)实现传统观念到新时代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
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下,经济管理必须作为国有企业运转的核心部门得到足够重视。对于国有企业决策层来说,要将经济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决策参考的重要参考。必须打破传统“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落后观念,避免因觉得自身是国有企业而不必重视市场风险的错误意识,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管理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保障与推动力。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宣讲活动,将风险意识及市场意识的形成作为常态化工作贯穿到企业运行的日程中,提升全体企业职工的参与感,有效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逐渐完善。
(二)优化经济管理手段
要想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针对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这一核心问题尤其要给予足够重视。企业要推动经济管理部门内部成立独立性较强、综合性较高但预算管理部门,为国有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同时,要注意预算工作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完善相应的审批及调查制度。
(三)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在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要避免资金低效配置及重复利用的消极情况。既要“开源节流”,又要达到充分发挥资金活力的目标。在实际运用中,要不断提升事前控制的关键作用,对于资金需求及投放做好严谨的核算,注意投资结构的优化与比例分配,从源头上保证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经济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要想保证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就要推动对经济管理队伍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严格发挥好职工监督制度、监事会制度的内控机制作用,同时引进积极有效的外部监督,在企业内部形成严格、完善的监督氛围。同时,要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通过考核及激励机制推动相关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工作,鼓励其主动学习当前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注入专业化的动力。
三、结语
国有企业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抓好经济管理工作,打破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高度重视合理科学的新型经济管理路径建设,从而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好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