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济新常态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及解决对策

2018-12-07陈珍梅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常态财务财务管理

文/陈珍梅,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基于教育新常态发展及高校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常态环境下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发展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于高等教育竞争程度的不断激烈,高校为了发展往往采取大规模的扩展战略,例如采取贷款新建校舍、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突出以及绩效考核制度落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本文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视角,阐述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经济新常态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形式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实现规划化运行管理的基础。在以扶优、扶强、扶特为价值取向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突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高校日常运营风险。高校日常开支规模比较大,高校属于公益性单位,其收入具有单一性,主要是以学费和财政拨款为主,然而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国家财政部门改变了以往的“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方式,侧重对高校特色的扶持力度,因此相对而言普通高校所获得财政支持的额度相比以前会有所减少。因此资金收入的减少对于高校的日常运行而言必然会产生影响。另外高校收入与支出时间节点的不统一也增加了财务风险。例如高校的收入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0月份,该阶段主要是学费收入,但是高校的支出却是贯彻于全年,所以如果没有严谨的预算管理体系将会导致高校出现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进而导致高校的日常运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1.2 高校筹资风险。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高校为了扩大市场地位,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为了获取优秀名额,高校会采取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例如近些年我国地方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高校为了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采取筹资的方式,其中以向金融机构借贷最为常见。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高校基础建设资金总额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全国高校总贷款超过2600亿,随着贷款期限的到来,高校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状态,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例如高校过高的银行贷款成本必然会转移到学生身上,此种现象在民办高校中较为常见,其中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民办高校的学费费用在不断的上涨。

1.3 高校财务投资风险。我国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允许高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投资,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校的科研成果改革的实施,提高了高校利用科研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其在具体的投资中容易出现投资失败而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损失的现象:一是高校内部的投资风险。高校内部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高校为了实现内涵式建设发展,采取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但是由于高校缺乏科学的调研,导致建设的基础设施不符合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例如高校建设的实训室在硬件配置上与实践岗位要求相差甚远,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高校对外投资风险。高校对外投资是高校实现资金多元化的重要方式,例如高校将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但是由于高校在市场经营上缺乏成熟的经验,导致高校的市场投资出现亏损。

2 新常态下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改革取得较大的成效,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使得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将以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活力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新常态下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为:

2.1 财政投入与高校实际需求不匹配

按照现行高等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高校管理体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主要实行的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办学层次,制定学生生均拨款标准,再依据各高校在校生数量,核定下达经费总量。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据自身特殊发展需要申请,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确定拨款的专项补助。在这样的体制下,不同等级的高校、不同省份乃至省内不同地区,获得的财政资源都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财务部门对于相应高校的拨款标准是一致的,这样必然会制约高校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高校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高校资金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断减少,因而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很难保障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2.2 高校预算管理实施不到位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本质,随着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加强预算管理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但是根据实际调查,高校大部分存在预算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首先高校预算编制缺乏个性化、差异化。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只有根据高校的运行情况编制预算才能保障高校的日常运行秩序,但是高校在编制预算报表时存在与实际项目支出相脱节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与二级院校之间的沟通,往往采取的按照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部分财务人员存在预算编制数额只能比上一年度高,不能比上一年度低的错误观念;其次高校财务预算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目前高校对于预算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例如高校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导致二级院校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不积极的现象。

2.3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举措,但是由于受限于诸多方面的限制,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由于高校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高校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上存在不积极的现象,例如很多高校工作人员缺乏对资金的高效应用意识;二是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不能主动对风险进行评估。例如高校在项目建设上往往只考虑自身需求,而忽视对项目可行性的分析。尤其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由于国家对于高校的判断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特色,因此高校出现了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率的问题。

2.4 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升

基于高校内涵式供给侧改革发展,高校在办学方面享受更大的自主权,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受限于传统思维的影响导致其风险防范意识存在不足:一是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辨识意识有待完善。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认为高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无论投资失败或者成功都不会触及个人的私利,因此财务人员没有将风险防范意识融入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二是高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有待提升。高校管理者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活动中,而忽视了对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三是高校审计监督人员的主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根据调查部分财务审计监督人员存在被动审计监督的现象,往往忽视事前监督审计的作用。

3 经济新常态下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具体对策

基于高校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所暴露的财务风险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必须要从以下对策入手:

3.1 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强化投资全流程管理

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针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高校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强化对投资全过程的监管:首先高校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单独依靠财政拨款+学费的单一模式,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例如针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高校可以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依托合作企业的资金优势,采取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解决高校资金短期,消除银行信贷成本高的问题。例如高校以教育资源+企业资金的合作方式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其次高校要加强对投资全过程的监管。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内、对外投资的监管,尤其是要将监管关口前移,实现对事前论证的监管,以此保障高校投资活动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下运行。

3.2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首先高校预算管理可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导向,按照“订规划、配资源、核绩效、奖先进”的程序,使得大学整个预算管理形成一个闭环。规划编制时应遵循资源制订规划,资源配置时则遵循规划带动资源,预算内容与规划相结合,实现财随政走;预算对象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钱随事走;预算执行过程中则应遵循内部控制要求,确保资金用于指定用途,实现行随规走;预算执行结果应进行绩效评价,并奖罚分明,实现奖随效走;其次高校建立更加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绩效预算拨款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等方式,以市场化竞争机制分配科研经费,通过将政府购买服务和绩效预算拨款作为抓手,为推动研究型大学多元发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同时,国家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将服务市场、科研产出、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等因素考虑在内,采取客观的分配方式,提高研究型高校经费统筹能力,拨款标准要依据经济和学校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3.3 提高内控意识,完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

要完善内控制度,首先要提高内控意识。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不仅要提高领导的内控意识,更要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内控意识,只有整体意识的提高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校领导要将内部控制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鼓励每名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并严格准守。平时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廉政教育,积极向教职工宣传和普及内控知识,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其次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舞弊的发生。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制度或联签制度,保证高效资金和财产安全。

3.4 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人员政治素质。高校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财会人员执行国家财政法规法纪的自觉性,树立主人翁精神,调动财会人员参与管理和核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财务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且财务工作手段日益现代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

总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高校能够保持良好运行,高校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来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改革以及创新,基于实践探索提高办学效益的方法路径,进而提高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常态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