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以黄山茶产业为例
2018-12-07柳晓明汪杨睿
柳晓明,汪杨睿
(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引言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通过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带动、规模效应,继而带动农民增收,使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逐步转化,为实现精准扶贫预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特色农业的发展须靠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使各利益主体均享现代农业的收益,质量是特色农业不断开拓市场的保证。
为实现绿色发展,留住绿水青山,一些地区将茶产业最为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也成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政策有利调整、产销形势适时调整等因素,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呈现快速扩张的历程,茶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有序链条,依托市场对资源和农产品的合理配置,集中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利于特色农业的良性发展。
一、黄山市茶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由于受制于丘陵山地的地形,传统农作物无法大面积种植,高山种茶成为黄山市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精加工茶叶比例的增大,以及茶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76.1万亩,茶叶产量2014—2016年连续三年超过3万吨,2016年达到3.3万吨(数据来源于黄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出口方面,茶叶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全市茶叶出口超过1.8亿美元,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过多年发展,黄山茶叶的产值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等品牌茶叶广为人知。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推广过程中,逐步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共同体,促进茶农致富、企业增效。
在此基础上,黄山市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品牌提升,大力实施茶业质量品质技术提升工程,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一些茶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为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夯实基础,实现了茶产业规模扩大、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从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方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并且注重长期的高质量的供给,通过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使得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能够从市场退出,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为经济主体提供更为优质的外部环境,使得黄山茶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叶种植。黄山市自然条件优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适中,温光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寒多变,雨量充沛;属中低山丘陵区,全区土壤类型丰富,为茶叶的种植与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科技人才优势明显。黄山市拥有一大批专职茶叶技术推广人员和生产经验丰富的茶农、茶工,坐落在黄山市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输送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保障,已经具有较强的茶产业科研实力。
3.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黄山、太平湖风景区和徽州古民居等旅游资源开发,带动了黄山茶叶的销售,茶与旅游形成良性互动。调查表明,茶叶已经成为黄山市最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
4.茶叶品种丰富。近年来,黄山市恢复、开发的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屯绿多次荣获国际金、银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则位居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劣势
1.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任何缺乏品牌保护意识的行为都会造成茶叶价格下跌。极少数茶农为图一时之利,到周边地区大量收购鲜叶进行加工假冒、以次充好,有的没有经过传统的工艺杀青,致使茶色香味俱差,严重影响知名品牌的声誉和黄沙茶叶整体的形象。
2.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由于茶叶生产较为单一,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够,大量未采摘的夏秋茶原叶资源没有得到利用,造成茶叶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中附加值低,综合利用程度也较低。此外,较少有企业主动依托茶区资源,致使全市范围内茶文、茶旅没有很好结合。
3.茶农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进入城市务工获得收入要高于从事茶叶采摘与制作,从而造成茶农数量减少,一些茶园缺乏管理,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大部分农民只在春季从事茶叶生产,夏秋两季茶很少采摘。对茶园的管理也不够细致与周密,影响茶园的正常生产与运营。
4.品牌整合有待加强。黄山市茶叶品种丰富,涉及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等,但品牌仍稍显杂、乱、多,亟须整合,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以黄山毛峰为例,生产企业不下百家,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真伪难辨。
(三)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机遇
1.茶叶与机械化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推进,黄山市茶叶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手工采茶制茶可以部分由机器来代替,有利于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茶叶的生产效率。
2.交通便利程度不断提升。作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黄山交通十分便利,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黄山的交通便捷程度,对黄山旅游发展意义深远,也为黄山市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人们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茶叶以其天然绿色属性和在保健、养身方面的功效越来越为市场所认可。同时,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饮茶已成为人们舒缓生活压力的重要方式。
(四)威胁
1.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随着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品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内外对茶产业的安全认证标准和检测项目要求越发严格。部分茶企业的生产工艺仍较为落后,尚未达标,制约了茶叶的品质与水准。
2.外部市场激烈竞争。伴随着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现代饮料的快速发展,茶叶饮品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此外,我国茶叶品种众多,各品牌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日益激烈。黄山市茶叶企业数量多,品牌效应不足,在与其他地区的茶叶品牌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三、经济新常态下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加快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将传统制作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茶叶机械化程度。对现有传统茶园的改造需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降低成本,以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加快发展名优茶基地,积极做好“三茶”(有机茶园、绿色茶园、无公害茶园)认证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集茶叶生产、茶叶销售、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茶博园,充分展示知名茶叶的良好形象。
第二,借势黄山旅游,走茶旅结合之路。在旅行路线设计上,将“茶文化”的历史、民俗、知识与黄山茶相关的景观、购物、餐饮、娱乐等做一个串联,使“茶文化”贯穿于旅游全程,建设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路线;在旅游项目上,以学习茶叶的生产制作、了解黄山茶文化史、欣赏茶艺表演、学习茶道茶艺、体验茶风茶俗等为主,同时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突出文化内涵,构建一条主题鲜明的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统筹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将分散经营的茶园相对集中,推行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和茶叶经营户等进行土地流转,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壮大龙头企业,加快生产、制作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进程。
第四,提升茶叶产品品质,改善供给条件。在加强新品种研发和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茶叶生产的产业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加大茶园投入品监管力度,对茶区内的农药经销网点进行重点检查,实施源头控制,杜绝高残留违禁农药的进入,实行茶园统防统治工作,加大生物农药、有机肥等茶园投入品的推广力度。
第五,拓展茶叶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平台,以提升茶叶线上市场开拓为重点,积极推进茶叶外销平台建设,引领茶叶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网上销售市场。鼓励茶叶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茶叶展销中心和销售网点,建立茶叶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不断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