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银企关系博弈及其弥合路径探析

2018-12-07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银企企业家商业银行

刘 冰

(中国建设银行 淮安分行,江苏 淮安 223001)

银行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主体,处理好两者关系需要政府的参与,但是政府参与过多又会落入过度行政化的窠臼,影响银企关系的和谐。政府这个有形的手如何运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实现银企关系的和谐,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有下行的压力,但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和稳定性也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是长期趋势,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变得十分频繁,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也失去了重要的投资渠道,可以说是两败俱伤,采取适当措施弥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刻不容缓。

一、银企关系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关系现状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由来已久。企业家的苦衷是银行家不关心和了解企业,导致企业增资无门、发展受阻,经常因为资金发愁。反过来,银行家认为企业家诚信缺失,不敢相信企业家,导致银行资金出路困难,全部涌入房地产市场,从而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乃至产生泡沫经济。两者之间的博弈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家和银行家格格不入,双方都不愿意踏进对方的领地为对方思考问题。政府在其中又变得左右为难,为企业家说话,银行家说政府吃里扒外,尤其是国有银行,政府和银行是一家,一致对外,政府怎么会倒向企业家怀抱呢?倘若政府为银行家说话,企业家就会觉得政府和银行在一起为难企业家,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认为企业和银行不应生分,应多为企业家考虑,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又会造成行政主导下的银企关系的乱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银行基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放贷意愿博弈

商业银行向企业放贷意愿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对于企业信誉的审查非常严格,因为涉及到商业银行的利润。商业银行对企业信息的掌控受制于信息知情权的影响,有时候商业银行获取企业信息受到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不敢轻易向企业放贷。这种基于信息掌握不对称基础上的博弈,使得银行对企业实行严格的放贷审批制度,企业不堪忍受,这就会导致商业银行有大量存款,但不敢轻易贷出去。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无须质疑,因为商业银行在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上和企业之间是不对称的,企业在向商业银行推介自己的项目的时候会遮蔽企业存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对此保持足够的戒心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基于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博弈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

(二)企业基于银行放贷条件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企业在向商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的时候,对于商业银行设定的条件信息是事后知悉的,相对于商业银行的强势地位,企业对于商业银行设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一般会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进行融资评估,当企业觉得自身条件符合商业银行的放贷条件时就会提出贷款申请,这种申请条件不是企业制定的,是按照商业银行的格式条款去申请的,但往往都会失败。原因在于企业知晓的信息与商业银行本身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银行按照国家法律和银行业的管理规定制定贷款规则,表面上看这个信息是公开的,但在操作过程中企业获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在博弈中对银行是存有芥蒂的,这降低了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和信度。

二、银企关系博弈的弥合路径

银企关系的博弈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在当今金融业外来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业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来弥合银企间的紧张关系。

(一)健全金融业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标志,倘若上海市不是金融中心,上海市的经济就会一落千丈。在一定意义上说,“金融生态就是竞争力”。

1.放宽民资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加快发展中小银行。我国的《银行法》对发展中小银行采取鼓励的态度,可是《银行法》实施以来,中小银行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能令人满意,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垄断金融的现象依然饱受诟病。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中小银行的发展,为银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竞争多元化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2.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用法律规范市场行为有利于市场主体各方利益最大化。在银企关系中法律法规尤其重要,在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规制下,企业不会因为法律风险而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在法律规制下,银行与企业在法律的框架下达成共识,有利于缓和银企紧张关系,促进双方发展。

我国的会计行业相对滞后,导致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会计审核时出现财务良好的会计报告背后是贷款放了,企业破产了,引起商业银行的不满。这种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的行为影响了银企关系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企业财务准则进行严格的规制,确保企业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会计制度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加大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促进银企的彼此信任。

(二)完善各级各类企业的信用支持体系

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因素在于企业良好的信用体系的构建,这也是弥合银企关系的重要难点。

1.完善各级各类企业的担保体系。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担保难,担保难的核心是担保人对企业信用的不信任。我国的《担保法》对担保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专业的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担保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担保公司因为担保而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导致银行在进行审查的时候拒绝的比较多。因此,要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担保人利益进行再担保,这样才能使得担保人愿意为企业担保,促进银企关系和谐。

2.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征信体系可以通过大数据库的建立保证征信体系的科学化和可信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是行行相通、人人了解,银行在征信系统里可以自由掌握自己的融资策略,不但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3.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西方国家的银行一般就看企业信用等级发放贷款,银行愿意放贷给信用级别高的企业,企业为了获得发展资金视自己的信誉等级为企业的生命,我国企业信用等级体系参差不齐,一些企业没有进入评级体系,导致企业投融资难。为此,大力推进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弥合银企关系。这种信用体系的评级减少了银行业管理成本,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减少了与银行的直接业务沟通中产生的冲突,减少了企业运行成本,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的发展。

4.搭建银行保险安全平台。商业保险的发展是现代市场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银行保险的发展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银行再担保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担保制度,在企业和银行之间通过商业保险进行再担保,保护了商业银行的权益,对于企业来说花费适度的成本减少与金融业之间的博弈成本,有利于银行和企业的发展。

(三)树立银、企形象

1.改革银行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需求。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调整经营理念。对于客户来说,办理银行贷款是银行业的天然职能,银行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管理体制,对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金融需求,为企业定制金融产品。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对于企业的贷款业务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企业贷款业务,减少企业因为融资而付出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要进行改革,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应放宽期限结构,这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还应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严格规制,端正银行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能力,坚决制止银行员工对企业的各种吃、拿、卡、要行为,改善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好银行服务工作。

2.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形象。在银企关系中,银行处于强势地位,这不是银行的问题,因为银行要对吸收的公众存款负责,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发放违规贷款。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所应做到的是要强化企业信用,提升企业形象。据调查,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所以任何一家银行都不会拿自己的业务去承担风险。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企业的规划,用有吸引力的项目去吸引银行投资,改革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信用,这样银行就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有利于银企关系的和谐。

结语

银企关系是市场经济中需要调整的重要关系,这对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制约着市场经济的效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博弈影响双方的发展,切实协调二者的关系,既能促进银行的良性发展,又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二者的双赢局面是政府和利益相关人的共同期许。

猜你喜欢

银企企业家商业银行
晋源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话“疫线”企业家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签约30个项目 授信总额达300亿元 江苏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银企对接会在宁召开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贷难的博弈论分析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