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困境与对策分析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2018-12-07毛哲山
毛哲山
(河南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007)
一、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实施乡村就业创业和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等行动,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这标志着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和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输出大省,在当前农村老龄化和农村青年人口大量外流的形势下,最稳定的途径是充分利用返乡农民工所具有的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在政策促进下进行创业,这对实现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将基于韦伯的资源分析理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同模式、不同模式选择的主要动因以及在不同创业模式下遇到的问题。
二、样本构成情况
本研究所采用的案例和数据来自于2017河南省新乡市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延津、原阳、封丘3个县作为初级抽样单元,在不同的县内采取随机的方法进行调查。在结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4个左右的样本进行深入个案访谈。
本次调查对象为新乡市18~35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对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领域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调查团队共6人,分成两个调查小组持续了6天。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样本182,回收率达到91%。从有效回收样本的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58.2%,女性占41.8%;从年龄结构上看,普遍集中在20~25岁之间;从样本教育水平来看,高中及以上占55.5%,高中及以下占44.5%;从婚姻结构来看,已婚占46.3%,未婚占53.7%。
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分析
吉登斯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对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一定的结构和资源占有与人的行为方式和选择相对应。本文的资源指代经济、制度、文化、社会关系等几个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相关的资源[1]。由于不同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对资源占有存在差异,他们的创业模式选择意愿和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性。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材料,本课题分别从创业形式、创业动机、创业领域将新生代农民的创业模式分成三个层面和六种模式。具体分类如下:从创业形式将其分成模仿型创业与创新型创业;从创业动机将其分成生存型创业与发展型创业;从创业领域将其分成农业传承型创业与跨产业创业。
(一)创业形式
虽然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样式,但创业基本可分成两个大的类型,即模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前一种是通过观摩别人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形式,然后在不同的地点重新对这种商业模式进行拷贝或者复制,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创业模式,为大多数创业者所接受;另外一种是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这是更高层面的一种创业,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但是如果一旦成功,其在市场上就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垄断优势。无论是哪一种创业形式,都是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做出的理性选择。
1.模仿型创业
由于模仿型创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很多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选择这种创业形式。对于创业资源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从事小餐饮、摊点、理发、超市等行业,其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很可能在其他地方也能获得成功。从整体上看,模仿型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专业背景知识并没有太多要求。在新乡市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的创业类型中,82%的群体会选择模仿型创业。但这种创业模式也有自己的缺陷,虽然行业准入和创业门槛比较低,但是会汇聚很多人来进行此种类型的创业,使得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同时也会逐步降低本行业的利润空间。
2.创新型创业
相对于模仿型创业,创新型创业难度较高,不但对创新者要求有一定的教育背景,还要求创新者对本领域发展有比较前卫、全面的把握。虽然创新型创业对于教育和专业技能水平一般的新生代农民来说依然很难,但当前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也在探索一些行业和消费发展的趋势,并积极与其具有的优势实际相结合,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创新创业之路。比如,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新生代农民返乡创业者将城镇生活关注的绿色环保理念与农业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绿色养殖产业;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将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形成现代高效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还有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农业科技的学习,将不同区域的特色花卉引入本地,开展观赏花卉的种植。虽然数据显示只有18%的群体正在从事创新型创业,但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比例会逐步提升。
(二)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内在或者外在驱动力。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可以分成生存型和发展型。如果生存型创业是为了满足底线的生存问题,那么发展型创业则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了满足其对于自尊以及自我实现层面的需要。每一种创业动机对应着不同的社会需求。
1.生存型创业
国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一致认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性过渡。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之后依靠体力劳动基本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但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生存压力趋重。在调查的乡镇街道、学校周边的摊点中,很多返乡新生代农民认为创业是其无奈的选择,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工厂公司的工资水平难以满足相对较大的家庭开支。从生存型创业的农民工整体来看,他们虽然希望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境遇,但是由于其经济资源有限,并且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很多只能从事摊位相对小、流动性强、利润空间低的低水平创业。
2.发展型创业
对于发展型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生存不是其创业的主要目的,其创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当前所从事工作的环境,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与生存型创业的新生代农民相比,发展型创业对新生代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资源,这样才能为其创业提供经济支撑;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更深厚的教育背景,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意识,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为自己创业奠定技术基础。
(三)创业领域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但他们与农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2]。虽然乡土意识在逐步淡化,但其自身或者其父母却在农村有自己责任田、有自己的宅基地、有自己的交往圈。所以,对于返乡新生代农民来说,其创业地域与城市居民不同,他们可以选择在乡镇创业或者在农村创业。同样,其创业领域可以沿袭父辈,选择农业传承型创业,也可以跨产业创业。
1.农业传承型创业
从产业结构上讲,农业传承型创业是指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在农村和农业领域的创业,这种创业与其父辈所从事的农业具有一致性。与城镇就地创业不同,农业传承型创业首先需要创业的载体,也就是土地。如何获得土地资源是进行这种创业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农村创业,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创业增收的预期。从对在农村进行创业者的个案访谈情况来看,在乡土环境中的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资源,这些社会关系资源是你能够获得土体以及能够经营下去的基础。如种植户需要有关系整合土地,养殖户需要关系资源来获得鱼塘、山地等。另外,农村创业成功者,他们也必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国家或者当地的扶持政策,善于迎合市场的需求,并对城市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2.跨产业型创业
这里的跨产业创业有两个内涵。首先是指其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领域与其当前所工作的产业领域不一致,如其当前在建筑工地工作,而其选择返乡创办一个超市,从第二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其次是指其身份虽然是农民工,但其创业领域已经不在农业。相对于农业传承型创业,跨产业创业多存在于乡镇中,同时,这种跨产业创业对于创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分析
(一)制度资源:制度建设与实际实施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在当前就业相对严峻的形势下,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并且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但是,这些政策的推出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达到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目的?在对于“影响您创业的环境因素”的问题调查中,选择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的占78%,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占12%,选择基础设施落后的占6%,选择消费观念滞后的占4%。对于“据您所知政府在帮扶农民工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不知情,而对于能否享受到优惠政策方面,除了知道现在技能培训相对多一些外,对于一些诸如税费优惠、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还是知之甚少。
(二)经济资源: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面临的资金困境
经济资源是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基础性条件,从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群体的基本数据分析,他们大多在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并掌握一定经验和技术后才开始寻求创业,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资金积累,资金缺口是摆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的一个最大困难。在“制约您创业的主要障碍”问题的调查统计中,62%的受访者认为缺少资金支持,27%的受访者选择了缺少人脉关系,11%的受访者选择了教育水平低。而对于正在实施创业行为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投入创业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55%,私人借款和银行贷款分别占20%和23%,而政府贷款仅占2%。所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问题。
(三)关系资源: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社会关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是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必要资源。相比于公务员等其他群体的下海经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常薄弱。“没关系,没人脉”就显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关系资源匮乏的现状。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成功,除了需要他们自身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外,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而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拓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信息渠道、获得创业资金支持、习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根据对河南省新乡市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在回答“与您来往较多亲友的身份”这一问题时,83%的票选择了农民,7%的票选择了政府工作人员,6%的票选择了技术人员,只有4%的票选择了大小老板;在问及“影响您创业的主要问题”时,27%的票被调查者选择了“没关系,没人脉”。因此,关系资源的匮乏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面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3]。
五、推动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是该群体由生存诉求向发展诉求转变的必然阶段。通过以上对新乡市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虽极富创业潜力,但却在社会制度环境和个体素质层面存在短板。因此,需要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正确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积极创业。
(一)创建有利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制度环境
创业是个系统的工程,宽松的政策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生变量。如果政府不能够有效提供支持和配套服务,那么对于初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将会面临“业未创、心先疲”的窘境。那么,政府如何有效培植这个新兴的创业群体?首先,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政府部门需要在注册登记等环节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透明行政;其次,在收费、信息、纳税服务等层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节减其创业的成本;再次,扩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贷款渠道,建立起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渠道、各商业银行为辅助、民间小额信贷为补充的多层次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并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与信贷支持。
(二)加大对河南省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以及职业教育培训的力度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和创业知识培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需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地开展或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同时,应着眼与未来,制定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4]。此外,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掌握的基本网络知识和工作流动性特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建立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便携式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供给网络,作为传统培训模式的重要补充。
(三)强化对河南省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
对于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社会关系资源对其创业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社会关系资源的多少决定着其能否跨越创业的门槛顺利实现创业。针对于创业来说,原有的有些关系是必需的,有些关系则显得不是很重要。比如家庭关系,这种强关系可以在创业初期为其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还有一些关系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必须建立联系的,就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从政府的服务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公务人员需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障碍、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为其创业成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