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问题研究

2018-12-07梁宇鑫

国际商务财会 2018年3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梁宇鑫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一带一路”倡议是借用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传播丝路精神。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大通道,体现我国开放包容的气魄。是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这是对我国古代丝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强调包容合作,而不是霸权输出,这有利于降低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在新一轮的全球主权国家竞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由美国主导的TPP旨在让中国经历重新入世,用新规则来限制和牵制中国的发展。为了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压力,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亚欧大陆沿线国家的合作,整合中亚市场以降低对美日市场的依赖。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薄弱,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相较沿海差距很大。加之与多国相邻,地缘政治比较复杂,是一块充满治理难题的边疆之地。“一带一路”倡议是把作为经济发展末梢的边疆之地转换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一带以西部边疆之地作为门户,连接中亚、东欧、西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活力。

“一带一路”更加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其基础设施薄弱,在满足沿线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强烈需求同时,也助力中国去产能,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临的困境

(一)地缘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传统各有不同,以致沿线地带是利益冲突、文化冲突、信仰冲突多发之地。有些国家国内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还有一些国家存在严重的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问题,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相互纠结引发频繁的社会危机。这种局势非常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一带一路”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非常需要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一旦所建地区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基建项目就不得不搁置成为烂尾工程。如果某些国家政局不稳,当政者更迭也会引发合约的终结,使所进行的项目前功尽弃。“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搭台,企业唱戏,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制度和社会环境是基本公共产品,其完善程度较高会引发溢出效应,激励企业投资建设。相反,制度和社会优良环境供给不足,企业家通过成本效益核算会做出不一样的投资决策。

(二)复杂的国际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大国博弈的重心,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都在这里部署自己的战略。2011年美国提出所谓新丝绸之路战略,旨在以阿富汗为贸易中心,辐射南亚、中亚,以实现商品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新丝绸之路战略是遏制中国的一个战略支点。俄罗斯部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意图将中亚收入到自己势力范围之内。日本也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日本在20世纪就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意图在中亚地区争夺国家利益。美国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TPP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周边地区频频搅局,激化中国与邻国的矛盾。无论是经济遏制还是政治搅局,目的都是塑造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主导地位。印度不仅诉求在南亚地区的利益,对东南亚和中亚也垂涎三尺。综上来看,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带已经成为大国势力博弈的重心。这些发达国家和新崛起的大国都寄希望于在这里塑造影响力,攫取国家利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无意主导这些地区的发展,而是倡议周边各国合作,共建共商共享。但在大国博弈的实际情况下,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难免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战略发生摩擦,“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受到许多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

(三)协同困难

“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涉及多个省份,在国外涉及多个主权国家。就国内来说,如此多的省份共同参与确实体现了国家强大的政策号召力,但如何发挥各个省市的比较优势,如何从顶层设计、机制安排整合各个省市的资源,依然是当下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难题和重点。就国外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多个主权国家,如何把这些主权国家协调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实行的最大挑战。再者,“一带一路”倡议以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的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短缺资金构成的矛盾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行路上的拦路虎。据世界银行最新一份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每年达1万多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的资金需求虽然有亚投行、亚洲区域合作专项基金、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作为支持,但面对如此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依然捉襟见肘。

(四)集体行动困境与搭便车问题

“一带一路”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概念是萨缪尔森创造的,主要用三个属性来界定,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三个条件只满足其一的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一带一路”属于国际公共产品,其带来的效益惠及所有国家、面向所有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国际公共产品的产生源于社会生产大分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必然导致交易系统越来越开放。开放的交易系统里有多个交易主体参与,这些交易主体之间有不可避免的利益矛盾、文化冲突,这就需要协调组织和相应的制度、机制安排,于是国际公共产品应运而生。2015年3月23日,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合作中来。“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一带一路”是一个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内,参与国能够协同治理国际公共问题,如沿线环境治理、传染病的预防、防止艾滋病扩散、消灭跨国恐怖主义威胁、跨径桥梁与管线建设、防止有害生物的设施建设、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其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期长、效益回收缓慢、沉没成本较大,私人推动建成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介入协调建成。

公共产品的供给容易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所谓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指当每一个人都以理性经济人角色为自己盘算经济利益的时候,通常会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选择搭便车,祈求由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自己不承担成本白白消费。这种公共的悲剧在中国传统寓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中可见一斑。新制度主义认为,正是由于集体行动的困境和搭便车的行为导致国际合作出现困局。

对于受益可排他的准公共物品,可以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的跨区域电网、跨区域交通设施等,可以采用收费的手段收回成本。还有一些顶层公共产品,如贸易协定,需要国家交流沟通,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分摊成本。

(五)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是指各个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外延、目标、意义理解差异。认知差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看法不一致,三是表达不到位。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些海外人士不明白“一带一路”倡议真实的内涵和具体的措施。其次,有些国家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看法不一致。通俗来讲,既有拍手叫好的,也有沉默不语的,也有公开反对的。美国学界就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击,是与美国争夺在中亚地区的主导权。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去产能、推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打开周边市场的战略举措。由此,中亚一些国家担心参加“一带一路”倡议会沦为中国的附庸。其三,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语言措辞上存在表达不到位的情况。“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内涵上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在许多语言表达上,过于强调中国特色,用一些军事词汇(如战略、桥头堡)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引发他国对中国猜疑。好在中国当局及时认识到这个问题,调整了语言措辞,如将“一带一路”战略改为“一带一路”倡议。

二、措施建议

(一)扩宽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渠道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由于集体行动困境和搭便车问题经常遇到困境,“一带一路”倡议是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建设资金需求很大,扩宽供给渠道事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得力措施。首先,要充分吸收私人资本。“一带一路”倡议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抓手是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基建项目可以采用ppp模式推行公私合作。公私合作可以利用私人的资金和技术,私人也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是公私双赢的举措。其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多国博弈的重地,我国实行“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大国战略的冲突和摩擦。对此,我们应该展开积极对话,就“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大国展开协商,构建新型多边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

(二)规则治理与关系治理相结合

所谓治理,是指多元治理主体为了达成善治的目的,依照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规则对于社会问题进行处理的活动及其过程。治理既要依靠正式的制度规则,也要依靠非正式的制度规则。依靠正式的制度规则进行的治理,称为规则治理;依靠非正式制度规则进行的治理,称为关系治理。无论是规则治理还是关系治理,都旨在通过构建规则和塑造共识来降低交易成本。

“一带一路”倡议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利益协调,责任共担,命运相系需要制度平台进行磋商,要制定各方赞成的制度规则才能实现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此乃规则治理。“一带一路”倡议还旨在实现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需要国家高层对话,民心相通各国人民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对话与交流通常依赖于非正式制度,此乃关系治理。

(三)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

国外解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分为两种判断,一种认为中国在打经济牌,一种认为中国在打政治牌。其实经济和政治不能完全分开,在当代经济格局很有可能影响政治格局。不仅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国内和国外的局势也相互影响。中国要实行经济持续的发展和政治持续的稳定,要抓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抓好国外的大局,就要开放;抓好国内的大局,就要改革。改革开放依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总基调。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就是统筹兼顾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外的“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化改革清除制度障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接国家整体战略。“一带一路”带动边疆地区发展,缩小我国中西部差异,倒逼国内深化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燕生,王海峰,杨坤峰.“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3-10.

[2]陈伟光,王燕.共建“一带一路”:基于关系治理与规则治理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06):93-112+158-159.

[3]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01):46-71+157-158.

[4]王明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基础[J].东北亚论坛 ,2015,24(06):77-90+126.

[5]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156-157.

[6]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32+159-160.

[7]周五七.“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J].改革 ,2015(08):39-47.

[8]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02):15-34+154-155.

[9]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5(04):61-72.

[10]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38-544.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