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策略
2018-12-06赵映文
赵映文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必开课程之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不像中学其他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是否有素质上的提升,在面对重大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既然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那么,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备好课,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设计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上的意思是: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效果,必须备好课。所以,教师们要摒弃浮躁的心理,建立终身备课、时时备课的观点,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认真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中学生的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课堂设计要科学、要有针对性。《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知己知彼”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也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农村初级中学,就必须针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的特点来搞课堂设计,使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情況。如在问题的设计,资源的运用、知识难易的选择、知识容量的大小、教学方法的选用、作业、习题容量的大小等方面的设计都必须符合农村中学生的情况。
很多刚来中学教书的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对教材内容吃不透等,有些问题难易度把握不准,自己认为很简单的其实学生很难理解;有时设计的容量太大了,学生“吃”饱了撑着“消化”不了,等等,所以课堂效益、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积极研究备课,才能使得备课越来越科学、越有针对性,效果也越来越好,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好课应该成为我们的另外一个追求,成为我们的一个习惯。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以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教育,得到关心、帮助和爱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认同或反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的把学生当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亲切的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问题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关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 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当具有自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三、加强实践活动,巩固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知付诸行动呢?我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取得实效的最关键节。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社会调查、参观活动、主题班会设计、教育宣传策划、主题行动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在具体活动中提升思想品德,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让学生开展“感恩行动”的主题活动,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或父母生日等特别的日子开展各式各样的感恩行动,并写成书面心得体会,在教室黑板报中出版专栏,扩大宣传教育,形成氛围,相互督促,共同铸造感恩之心。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一段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会他们生活、做人非常重要,通过进行感恩教育能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师长之恩,表达感恩之情,思索报恩之举,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报恩之行。让学生从感恩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边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从而可以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也是最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找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以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