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育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8-12-06刘博

速读·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课外体育教师

刘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今的社会形态、价值趋向、审美观念等人生观、世界观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客观的改变。如何才能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形态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党支部、团委、社团等组织的“第二课堂”,主要参与人员还是思政课老师、思政辅导员和班主任,还没有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还是以传授技能为主,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虽然有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尝试过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但他们的德育教育目标都比较广泛,仅仅是在口头上或者是理论上进行说教,并未深刻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奥运冠军的故事,如教授篮球课程的时候可以讲姚明为国家争光的事情,在田径课程教学中,可以讲亚洲飞人刘翔夺冠的故事。通过给学生讲体育冠军的故事,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体育比赛、体育游戏、体育活动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在体育教学中,每个运动项目都有本身的纪律要求和项目规则,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牢记比赛规则并严格遵守,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遵守纪律,服从管理的意识。

(3)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体育课上,群体性体育活动,特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有利于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竞争、合作、创新的精神,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自尊、自信、沉着、果敢的意志品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体现德育目标

首先,高校应该将体育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以技能教学为主变成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身心健康。其次,将体育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体育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如中长跑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武术教学则可以培养大学生机智、敏捷、沉着等优秀品质。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室内课,体育室内课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其次,体育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侧重地将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最后,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课堂常规及队列队形的练习,促进学生规范的养成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通过各种新动作、新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现代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遇到波折抗压能力较弱,心理极易扭曲产生不良情绪,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容易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常行为。作为体育教师需认真观察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区别对待且因势利导,针对出现的问题需及时与思政辅导员沟通进行教育、沟通和引导,并鼓励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快速走出阴郁与焦虑,恢复心灵的健康。

(四)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必要延续,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对于当下大学生的德育成长促进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等群体性运动项目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老师要注意挖掘、整理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创造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五)重视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

体育课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言行举止文明大方,时刻保持好教师形象,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应该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日晒、风吹,学生练习时应该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三、结束语

如果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它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贯彻落实全员育人的意义所在,将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工作始终,作为体育教师则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拓进取,从点到面,切实落实德育目标,实现大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培養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优势分析及优化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6):107-108.

[2]张明坤.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J].田径,2017(09):52.

[3]杨威.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45.

[4]刘壮,丁焕香.简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潜意识的影响[J].运动,2016(18):77-78.

[5]张伟东,丁斌.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1):5-6.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课外体育教师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