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2018-12-06陈星杉
陈星杉
摘 要: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中文修订青少年版对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感恩倾向较强,在“感恩老师”维度上的感恩倾向与“身体攻击”呈负相关,在“感恩朋友”维度上与“敌意”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具有中等强度的攻击性,其与感恩倾向为强度较低的负相关。感恩倾向不能有效预测攻击性。
关键词:初中生;感恩倾向;攻击性;相互关系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发展迅速,感恩作为心理学的新兴研究课题,备受学者关注。陶志琼认为,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McCullough等人将感恩视为一种情感特质或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称之为感恩倾向(grateful disposition)。攻击性是指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又称为侵犯行为,可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同伴关系一般较差,且攻击性会延续到青年、成年,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及早觉察孩子的攻击性,对其加以控制和矫正,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与攻击性,一个是积极的心理品质,一个是具有敌对意义的消极品质,若能证实二者有相关关系,那感恩品质的培养将对预防攻击性行为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感恩倾向与攻击性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感恩倾向与攻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感恩倾向的高低对攻击性强度具有预测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重庆市5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学生600名。
(二)方法
1.抽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重庆市选取5所普通中学,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每年级施测两个班。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青少年感恩量表由喻承甫等人编制,包括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社会和感恩自然五个维度。该量表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近半年来的情况,如实作答,采用七点计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由刘俊升等人修订,形成中文版的适用于测量青少年攻击性的BPAQ。量表各因子为“身体攻击”、“愤怒”、“敌意”和“替代攻击”,共20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量表同质信度为0.84,重测信度为0.9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质量控制
问卷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独立作答。填答完毕,当场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
4.统计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 SPSS 19.0 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24份,有效回收率90.34%。被试分布情况:男生289人(55.2%),女生235人(44.8%);初一184人(35.1%),初二174人(33.2%),初三166人(31.7%)。初中生整体感恩倾向均分为5.95±1.06,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初中生对父母/亲人表现出最为强烈的感恩倾向(6.37±1.09),其次是老师(6.03±1.24),对朋友的感恩倾向是最弱的(5.64±1.37)。初中生攻击性得分为49.94±16.24,位于量表总分的中间分数段,初中生的攻击性程度适中。在攻击性量表各因子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身体攻击”(13.73±5.64)、“替代攻击”(12.79±4.97)、“愤怒”(12.54±4.74)和“敌意”(10.88±4.43)。
(二)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的相关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在“感恩老师”维度表现的感恩倾向与“身体攻击”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關系数为0.09;在“感恩朋友”维度的感恩倾向与“敌意”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为0.12。总的来说,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具有微弱的负相关。以感恩倾向预测攻击性,简单回归结果显示仅有0.5%的解释力,F(1,522)=3.679,p=0.05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恩倾向不能有效预测攻击性。
三、讨论
初中生“感恩老师”与“身体攻击”呈负相关,“感恩朋友”与“敌意”呈负相关,其他维度及总分上未体现明显相关关系。初中生感恩倾向与攻击性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感恩倾向不能有效预测攻击性,与研究假设不一致。这并不排除研究过程中存在某些失误的可能,如标准化程度不够等,要得到更准确的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也提醒研究者今后进行调查研究时,务必严谨细致,时刻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
未来研究中,可纳入民族、亲子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变量,还可进一步测查青少年感恩行为,看高感恩倾向的学生是否同时具有更多的感恩行为,及探讨感恩倾向和攻击性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04):9-12.
[2] McCullough ME,Emmons RA,Tsang JA.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 Person Soc Psychol,2002,82(01):112-127.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30.
[4] 喻承甫与潘怡君.深圳市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09): 50-53+37.
[5] 刘俊升等.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04):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