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社会工作的整合服务探索
2018-12-06蒋新红张帆
蒋新红 张帆
摘 要:在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简称军休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是转变軍休机构服务管理方式,提升军休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是满足军休干部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层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需要。军休社会工作服务的整合取向,就是探索运用整合的学科理论取向、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建立以军休干部为中心的整合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服务整合、方法整合、文化整合、资源整合和系统整合,从身、心、灵、社入手,全方位进行服务。
关键词:军休;社工;整合
发展军休社会工作,有利于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建设。军休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功臣,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和可贵资源;我们有责任让军休干部享受更好的待遇和服务。
本文结合重庆慈众社工中心沙坪坝区军休社工服务项目、铜梁区军休社工服务项目、綦江区军休社工服务项目、大足区军休社工服务项目等八个军休服务项目为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社工立足军休中心和军休干部特点,依托社工室,运用专业社工服务方法,以开展社工主题文化活动和小组为主,结合入户探访和个案服务,引导军休干部从传统的“物质养老”向高层次的“文化养老”转变。同时,对军休干部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减轻军休干部因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的不适应感,减少负面情绪,提升生活幸福感。促进军休中心与军休干部的良好互动,军休中心工作人员与军休干部的良好互动,军休社工与军休干部的良好互动,让军休干部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社工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因地制宜推进规范化建设,探索最适合军休干部情况、最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军休社工服务面对的需求发展问题是多元的,涉及军休干部个体、群体、军休中心、军休干部所在社区,涉及情感支持、价值实现、功能发挥、康乐养生、资源链接等多重需求。因此,仅靠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很难回应“系统”遭遇的挑战。
因此,社工对军休社会工作服务进行整合取向探索,注重满足军休干部基本的需求,同时注重满足军休干部的更高需求,注重为军休干部提供“全方位”、“整体化”、“系统化”、“多层次”的服务,才能获得军休干部的广泛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军休社会工作服务的整合取向
军休社会工作服务的整合取向,就是探索运用整合的学科理论取向、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建立以军休干部为中心的整合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服务整合、方法整合、文化整合、资源整合和系统整合,从身、心、灵、社入手,全方位进行服务。
(一)服务整合
在对服务整合进行探索时,社工注重从整合的视角对服务进行设计,整合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服务方法,整合社工服务与健康养生、家政支持等其他服务,整合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使有情感支持、价值实现、功能发挥、康乐养生等多重需求的军休干部得到综合性或整体性的支持服务。在服务整合中,坚持行动干预理念,注意给服务对象赋权,将军休干部置于重要的主体地位进行服务整合,把军休干部的广泛参与作为能力建设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休干部的主体性和潜能。
(二)方法整合
军休社工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去开展社工实践活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特别是针对军休干部回到地方后,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出现的困惑和不适感,甚至是无助感,以及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和自信心的弱化,社工通过整合社会工作及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状态。
社工在开展军休干部关爱服务在过程中,对专业方法整合进行探索,首先是整合多方面的专业力量,建构多样性的军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团队,使团队中各种力量优势互补,提高为军休干部服务的专业服务质量。在服务队伍配备上,既有具备浓厚的理论和实务功底的督导,也有掌握了社工和心理学基础理论,并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社工,还有大量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志愿者,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整合优势,而且经验丰富,乐意为军休社工项目服务的队伍。
(三)文化整合
社会工作者除了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方法,还需要注重熟悉军队文化、军人文化,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军休干部的家庭生活背景、工作学习经历、个人爱好特长等。如果不能够站在多元的文化立场判断社会工作的切入点,就很有可能无法真正了解军休干部的需求,更不要说制定适合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计划,并实现军休社工服务的整体目标了。因此,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要特别注重发挥军休社会工作者对军休干部多元文化的掌控及整合能力,了解、熟知、理解、尊重军队文化、军人文化,并对与服务实践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持敏感性。
同样是一个在社工服务中常见的互动环节,针对军休干部,就必须进行适应性调整,赋予全新的文化内涵。例如,社工对以下几个互动环节稍作简单的调整,就赋予了全新的军休文化内涵:夹乒乓球——搬运弹药,筷子插瓶口——空投敌堡垒,猜谜语——破译迷码,类似的活动深受军休干部的欢迎和喜爱。
如果从事军休社工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不懂得基本的国防军事常识等军队文化、军人文化,不了解军休干部的个人情况,军休社工服务就很难展开,更不要说取得积极成效。
(四)资源整合
军休社工服务的目的说到底是从身、心、灵、社入手,协助军休干部角色转换和社会关系重建,激发军休干部的自助互助、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推动并整合全社会关爱军休干部,让军休干部在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己政治纪律坚定、思想情操高尚、擅长管理与技术专长的特点,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发展。要实现军休社工服务目的,就需要对各种内在和外在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在对资源整合进行探索时,就是既要充分利用军休中心内部已有管理服务资源,特别是军休干部的自组织,如军休干部互助会,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力、场地、物资、资金、信息等,如医疗康复资源、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志愿资源,要把不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发掘和利用,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关爱军休干部服务体系。
(五)系统整合
就是不单靠军休中心及军休社工的力量,因为单靠某一方或几方力量是不足以解决和满足军休干部的所有需求。因此,在开展军休干部社会工作服务时,要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军休中心、社工机构、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多层级、多部门、多元化的系统整合功能,形成合力,并实现良性互动,为军休干部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
二、创建以整合取向为导向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平台
为探索军休社会工作服务的整合取向,要创新军休干部社工服务的模式和方法,创建自助互助和他助平台。针对军休干部从部队管理或专技岗位回到地方,年龄普遍偏大,环境变化大,心理落差大等特点,社工搭建军休干部互助会、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平台和载体,通过专业的探访,诊断军休干部及家庭当下的、迫切的需要,为军休干部及家属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协助军休干部角色转换和社会关系重建,激发军休干部的自助互助、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热情。推动并整合地方机关、企事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关爱军休干部,让军休干部在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己政治纪律坚定、思想情操高尚、擅长管理与技术专长的特点,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发展。
(一)引导军休干部成立军休干部互助会
遵循“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原则,整合军休干部中间已有各种自组织,如各种兴趣小组等,引导军休干部成立军休干部互助会,引导开展互助服务,在条件成熟时,将探索引导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开展邻里互助活动。通过开展力所能及的互动、互助活动,获得情感支持,实现自我价值、邻里认同和社会认同。
其优势有二:其一,军休干部之间彼此熟识,背景相似,经历相似,容易沟通,且便于及时、就近提供有效的服务。其二,可解决服务队伍的稳定问题。其三,引导军休干部发挥潜能,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互助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
(二)协助成立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
通过社工引领,整合军休干部中间已有各种自组织,充分调动军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军休干部政治纪律坚定、思想情操高尚、擅长管理与技术专长的特点,引导军休干部组成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发展,例如给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書法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义诊等。
(三)协助成立关爱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
整合社会上的各种志愿服务资源,协助成立关爱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形成志愿服务全力,发挥1+1大于的功能。通过社工引领,发挥永川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在老人常见慢病,抑郁症、痴呆症和焦虑症等认知和情绪干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专业志愿服务,作为专业社工服务的重要补充。
通过社工引领,发挥驻永川区高校众多,高校师生志愿服务团队众多,专业心理咨询辅导和情感支持能力强等优势,向军休干部提供心理疏导,交流陪伴、活动参与等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完善军休干部社会支持网络,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以保证为军休干部提供必要、有效的补充服务。
三、探索整合取向的“身心灵社”全人关怀服务
结合军休干部的特点、需求和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以整合取向的服务理念为导向,从“身、心、灵、社”四个维度出发,为军休干部提供专业的“全人关怀”社工服务。
(一)“身”
“身”,即身体,也就是身体健康关爱。通过制发社工连心关爱卡,定期组织军休干部体检,开展健康养生活动、日常健康监测、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从预防和保健入手,保障军休干部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心”
“心”,即心理关爱。从“我知我心”、“我知你心”二个层面,为军休干部提供心理关爱服务。“我知我心”,即通过心理讲座、心理测评的方式,帮助军休干部正确认知自己。“我知你心”,通过倾听、同理、引导、激励、澄清等方法,为军休干部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良认知。
(三)“灵”
“灵”,即精神富足。通过引导军休干部积极参加军休干部互助会、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实现自助、互助和他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此基础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满足军休干部获得情感支持、价值实现等精神文化需求。如通过引导军休干部参加棋牌、门球、电脑、摄影、军事沙龙等兴趣小组活动,获得交流沟通需求的满足和情感支持;通过制作军休干部个人成长相册、视频等方式协助军休干部回顾自己的峥嵘岁月,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四)“社”
“社”,即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通过成立“关爱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等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军休干部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康复保健等服务;通过成立“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等军休干部内部的志愿服务自组织,鼓励军休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四、探索整合取向的“共促共扶”军休社工服务模式
项目积极利用军休中心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军休中心、社工机构、军休干部及亲属和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永关爱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和功能,引导开展双向志愿服务,在军休干部获得专业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互助会、军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和功能,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探索整合取向下的“共促共扶”军休社工服务模式,创新军休社工服务平台,实现共促共扶。
为了实现建构整合取向的军休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在开展社工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以专业的权威去要求军休干部、志愿者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而是遵循理解、接纳、尊重、参与的原则,协助他们共同开展军休干部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探索运用整合取向模式,并运用社区照顾模式、优势视角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军休干部的生理心理特征,以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小组、社区活动为载体,推动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作者简介:蒋新红(1968- ),男,重庆人,教授,硕士,重庆城市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曾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