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构筑共产党人红色精神家园
2018-12-06徐小娟
徐小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构建共有红色精神家园提供了遵循。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构建红色精神家园中仍存在政治信仰危机、理想信念丧失、精神境界迷茫等突出问题。在推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当下,必须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不忘初心,在追求科学信仰、保持先进追求、强化党性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中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力量,不断夯实和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精神家园
党的十九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需要严格的制度刚性约束,更需要党员干部自身的内心自律修养,两者共同构成的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体两翼”。而构建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家园就是强化党员干部的内心自律修养、从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不二法门。在推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当下,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不忘初心,在追求科学信仰、保持先进追求、强化党性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中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共產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力量,不断夯实和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对共产党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
精神家园,一般指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如古人所说的终南山、桃花源,西方所说的极乐园、失乐园、乌托邦、精神栖居地,我们现在讲的“中国梦”等。共产党人和普通群众一样,有自己喜怒哀乐等内在世界。但他作为“政治人”,应拥有更全面的精神财富、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在革命和建设年代,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正是在这些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在革命年代,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迈诗篇;在建设年代,“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兰考人民好书记焦裕禄,人民好警察任长霞,人民好法官宋鱼水、基层群众贴心人牛玉儒等谱写了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壮丽诗篇,立起来一座又一座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
总之,红色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情感和认知、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由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民本情怀、理论视野和实践能力等共同构筑。实践证明,红色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记忆和生命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灵魂和“基因”,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全面审视当前构建共产党人红色精神家园的突出问题
构建精神家园,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构建红色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的主观世界不断改造、完善和升华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如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主观世界出现“荒漠化”倾向,甚至沦为“精神乞丐”,警醒我们必须自觉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仰危机
无可否认,当下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就是信仰缺失。《人民论坛》杂志2014年第9期发表《当前社会病态调查分析报告》称,“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自2014年8月22日至9月2日,通过对8015人(随机问卷1530人,网友6485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是普遍的社会病”,认为“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字与坏账凸显”。有网友认为,一些官场迷信是信仰缺失的重要表现。部分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折射的是他们“权位观”和“为民观”的偏执与错位。官场迷信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其背后官场腐败的危险信号。贪腐官员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是信仰缺失、精神缺钙所致。“信仰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50.8%的网友认为“制度层面,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没有受到制度的惩处,反而成为一些人效仿的对象”是造成这一病症最主要的病因。
(二)道德下滑
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道德的功能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倡导文明的行为模式。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强调以道德和乡规民俗形成社会规范来规约各种利益主体,因此我国曾享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但现在世风日下,社会道德的整体下滑是个不争的事实,社会上呈现出“礼崩乐坏”的不良态势,过去秉承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被国人所不齿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个人准则,“瘦肉精”、“毒奶粉”等失信欺诈行为层出不穷,“老人跌倒不敢扶”、“小悦悦事件”等社会冷漠心态以及“笑贫不笑娼”的畸形心态见怪不怪,这都表明了道德观念的缺失。另外,文艺作品的“低俗化”和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也反映了社会道德的迷失。
(三)私欲膨胀
人作为高级动物,有其自然属性和具有自利的本能,因此人人都有私欲。但是,人的私欲在社会中应该受到控制和约束,否则就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魏晋思想家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宋朝诗人林逋则说:“私心胜者,可以灭公。”贪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私心过重、私欲膨胀。“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欲就像一个无情的恶魔,一旦被它附身便会丧失人格和灵魂。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因它而毁掉了原本拥有的一切,走进了自我编织的“铁篱笆”而不能自拔。翻阅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等一个个“大老虎”的履历,他们往往有奋斗的经历、清廉的日子、光荣的片断……可惜他们虽然最终走上了较高的职位,却因私欲膨胀栽了大跟头。原本清醒的头脑变晕了,原本干净的双手变脏了,原本纯洁的交往变味了,真是“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古人云:“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领导干部越是位高权重,越要牢记党员宗旨和权力来源、摆正自己的位置,越要有“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努力做到位高不自恃、权重不谋私,不忘初心、一尘不染。
(四)行为失范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秩序将会受到多元观念价值、行为秩序等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优先发展带动社会的整体发展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导致社会结构的失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脱节,文化堕距更加严重,由此导致社会行为失范。其形式有三种:(1)规范的缺失:社会转型必然导致许多新事物的出现,而相应的新的规范体系却没有建立;(2)规范的功能失效:社会转型必然导致许多事物的变迁,旧有规范体系的规范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已经失去了实质上的规范功能;(3)规范冲突混乱:社会转型时期旧有的规范体系往往与新的规范体系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人们感到迷茫,社会规范的规范功能丧失。这种规范的缺失、功能失效和冲突混乱导致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失去了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从而呈现出混乱的病态,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冲突、问题在短期内的集中爆发,以及市场经济秩序混乱、贪污腐败易发高发、拜金主义盛行、黄赌毒黑现象屡禁不止、道德迷失与价值崩溃、社会矛盾冲突多发频发等各种社会病态现象纷纷呈现。
因此,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对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著极端的重要性,我们要从严从实提升精神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让心灵得到平静和安宁,拥有一个超越世俗和个人物欲的精神家园。
三、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全面从严治党,“严”是关键。特别是抓思想从严,着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通过这个“严”引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自觉构筑强大的精神家园。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非凡的道德勇气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坚持“三严三实”,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在不忘初心中努力构建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家园,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是在追求科学信仰中坚守精神家园。一个人要有信仰,否则不可能有长远的追求;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理想,否则不可能有一致的行动。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共产党人倡导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低目标的有机统一,首先自己要真信。真信靠什么,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们的理论体系是不是在历史经验基础上总结的,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不是切实可行,我们的制度体系是不是协调配套。只有真学、深思考,才能切实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在保持先进追求中坚守精神家园。人总是要有追求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上,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追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不同层次的追求都是合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他们的追求应该是更高层次和更为先进的追求,应将追求国家的富强、追求人民幸福、追求社会和谐与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追求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统一。
三是在强化党性锻炼中坚守精神家园。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有些事情群众能做,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做;有些事情普通群众可以做不到,而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我们的党性锻炼是否有效果,首先看是否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政道德,其次看是否积极践行克己奉公的党员模范道德,再次看是否带头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是在提升综合能力中坚守精神家园。当前,我国正处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走在前头,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提升专业能力。更加重视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推出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我们既要多读点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学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国际知识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在生活中、工作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如何清廉或如此腐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要时时处处“慎微”“ 慎独”,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实践证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不注意小细小节,生活作风逐渐腐化,最后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源于他们思想道德防线放松进而全面崩溃的结果。因此党员干部生活中的“小事”不小,千万忽视不得,含糊不得,放任不得。党员干部要增强法纪意识,自觉用党纪政纪法纪约束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为物累,不为名惑,不为利迷。要从每件小事做起,管住小节,珍重自己的言行、人格和名誉,时时防范、处处警惕,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43.
[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17-10-28.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