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2018-12-06鞠明霞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构建辅导员

鞠明霞

摘 要: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有利于更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要着力建成两支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支是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支是深入学生心灵的辅导员队伍。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能够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大德育、大思政格局,对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两支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融合存在某些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快两支队伍融合与构建,要以制度保障两支队伍有机融合、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各自的比较优势、要探索新的融合方式方法等。

关键词:思政教师;辅导员;双育人机;构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也进入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功能担负着新的使命——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作为思想政治工件的主体,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把握总体要求: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这两个总体要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实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双育人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两支队伍的融合能够使思政工作落地生根,做实、做细,让学生真正愿意去接受和亲近。当前,新入学的“00后”大学生具有自身特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必须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从真正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两支队伍需要互相融合,相互学习。

一、新时代“00后”大学生具有自身特点

当前,入校的大学生都是“00后”,这是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大学生。与95后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去中心”、“去权威”、“思维敏捷”与“自我封闭”等特征。如有教学学家指出:“仅仅比较95后和00后两届学生,就能看出他们明显的区别。”“95后孩子也接触网络,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面前建立新的一个现实世界。但对于00后学生来说,我是要先把他们从互联网世界拉出来,才能给他们建立一个新的现实世界。”

“00”后大学生“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特征比较明显,教师与辅导员甚至不再具有天然的权威,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走向天秤的另一端——“00”后大学生挑战、质疑权威。“00”后大学生相比95后大学生,更加强调自我,更加关注自我的感受,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这一代的大学生更容易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世界中。

同时,当前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中并没有困難,因此,他们会更关注精神世界,有着更多的精神方面的思考,会思考“我为什么来大学”、“我将会成为怎样的人”、“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以及恋爱交友等方面的思考。但是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考往往停留在表面,具有不成熟、不稳定、不深刻等特征,如在日常生活中,00后大学生会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不足放大,情绪上很容易产生波动。高职学生又不同于本科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些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给予充分关注。

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融合”的现实要求与困境

(一)现实要求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理论深度有余而了解学生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学历程度大都在硕士及以上,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了解,在学期期间,对某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很深,但是对学生的学情和日常生活情况了解不够,有时缺乏了解的动力。当前思政课教师面对来自课程改革和职称评定的压力较大,往往忙于课程建设、撰写论文、申报课题,无心与学生交流。这对教学带来不利影响,不了解学生,走不近学生,使思政课不接地气:“思政课一度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又比较偏重于课本课纲,生动性现实性有所欠缺。”

另一方面,辅导员强于事务管理而疏于理论功底。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来源专业范围比较广,囊括各学科。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出现理论功底薄弱、教育缺乏说服力的问题。有一些辅导员,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脱离系统的理论学习太久,专业性逐渐薄弱。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必须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这种未知的东西可以是知识,可以是世界观、人生观。

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各部门同向同行的效用,两支队伍融合势在必行。如果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有机融合,则可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要实现在管理中灌输“高深”的理论,在教学中注入“自身”的具体实际。在交往中完善教育,在教育中加深交往。

(二)两支队伍融合的困境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负责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且思政课教师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属于独立的教学部门,由自己所在的学院或部门管理。而辅导员队伍属于行政管理系列,由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例行管理职能。因此目前来看,两支队伍分属不同领导主管,职能分工比较明确,从这个角度来看,两支队伍的融合存在“壁垒”。在面对共同的育人目标时,两支队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上衔接不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要解决这一困境,必须探索两支队伍融合的新路径。

三、新时代双师队伍的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立德”就是两支队伍融合的“交汇点”。两支队伍要围绕中心元素“立德树人”开展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为构筑全校范围思政工作管理合力、载体合力和责任合力奠定牢固基石。

(一)加强队伍建设,以制度保障两支队伍有机融合

习近平總书记强调,思政工作要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做的是,着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从顶层设计着眼,以制度保障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要把两支队伍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工作制度,确保两支队伍工作的稳定性,使得两支队伍的建设长态化、制度化、科学化。

从总体上看,应该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即需要一个主管领导负责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的管理工作,以便打破现在部门不同、分管领导缺少统一协同的局面,从而实现“大思政”的顶层设计。从思想课教师方面来看,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鼓励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并把此项工作与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相关考核挂钩。从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的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从融合的激励机制来看,要将两支队伍的融合纳入对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制定量化指标和细化考核标准,直接与工资绩效挂钩,增设大学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岗位绩效奖励,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工作热情。

(二)发挥思政课老师的理论优势,“导”之以理;发挥辅导员人格魅力,“化”之以情

应该明确的是,思政课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灌输,必须“接地气”,才有活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理论优势,补充辅导员在这个方面的欠缺。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以理论感化人。不仅课堂教学要体现理论性,引导学生学习、践行正确的理论,而且要对辅导员提供帮助,如授课的岗前培训:包括教案的准备、授课重点、试讲、党的最新理论精神的辅导等。这样既可以使辅导员得到理论训练,也可以使思政课教师在与辅导员的交流过程中获知学生的关注点。

从辅导员方面来看,辅导员应该发挥人格魅力,利用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优势,化之以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具体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辅导员也应该注重讲“理论”,理是情的来源,大学生是有政治理论学习需求的,理论宣讲是每名辅导员的责任,讲好理论是辅导员应具备的本领。比如,辅导员可以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形势与政策》等的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要与思政课教师配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规避劣势,真正融合。辅导员利用时间优势,可以配合思政课教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要在多渠道传播中形成载体合力。以辅导员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基础,突出思政工作生命线地位。以辅导员的辐射能力,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特色。以辅导员的领导力,做活学生社团文化。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

(三)方式、方法之融合: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与辅导员形成育人合力

思政课教师要与院(系)对接,介入院(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问题,其工作重点在于疏导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员负责思政课教师日常管理工作的岗前培训,包括了解学生的总体状况、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何进行舆情监控,在了解学生守则、相关管理文件、法律条例的基础上定期交流、互通信息等。思政课教师要从辅导员助理做起,考察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政策把握的精准度等方面给专职思政课教师持续的帮助和指导。思政课教师此项工作成效归院(系)考核。以学生开展课余活动为例,如果有思政课教师的深度参与,可以大大提高活动的政治性,提升活动的政治理论高度,避免泛娱乐化和庸俗化。

鼓励思政部教师担任辅导员。融合主渠道和主阵地形成育人载体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与行为的引导,两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面,基于不同视角承担着共同的育人功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因此,鼓励思政部教师担任辅导员,可以形成课上—课下育人无缝衔接。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因此要从制度上鼓励其担任辅导员,要通过有效的保障,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合法权利,如必要的物质奖励等。

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有学校已经探索出“双辅导员制”,如“双辅导员”即德育辅导员和学业辅导员,德育辅导员由专职辅导员担任,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业辅导员由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热心学生工作的专任教师担任,对学生日常学习、专业发展、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专业化指导。这样可以解决辅导员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刚.德育新视野[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2]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客洪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2011(06).

[4] 丁秋露.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合作交流机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5] 林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6] 郑光贵,魏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与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基金项目:文章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和途径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2017343;文章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基金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验—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6SWRW04。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构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