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SP)联合PBL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6刘晓玲陈允恩彭焱王莹袁建新
刘晓玲 陈允恩 彭焱 王莹 袁建新
摘 要:探索《精神病学》课程的标准化病人(sp)联合PBL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精神病学》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升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从而构建适合新时代医学生的特色化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使医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真实的接触“临床患者”,增加理论讲解的真实感,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精神病学;标准化病人;基于问题式学习;元认知
由于精神疾病的症状、体征,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精神病症状学的讲解和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是我们《精神病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在《精神病学》的教学中采用了“标准化病人(SP)”疾病展示结合问题式教学法(PBL)进行,采用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的应用
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三位老师担任“标准化病人(SP)”。经考核及健康体检(乙肝五项、胸片等)。
(一)精神病学SP的录用标准。SP要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热爱临床医学教学工作;(2)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3)记忆力、注意力好;(4)工作责任心强,守时;(5)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二)精神病学SP的培训。(1)制定出每一病种所必须涉及到的病史询问项目,分别向 SP提供相应病种的剧本,让SP理解剧本、熟悉剧本,要求SP能熟练的牢记各项目的正确表述方式。(2)要求SP能熟记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表现形式,并能逼真演示。为了能更逼真的演示,使他们能够逼真模仿真正病人常见的一些情绪和表情。
(三)精神病学SP 的管理。妥善保存SP档案,对SP个人隐私严格保密,不随便外传,在教学活动中不使用SP真实姓名,用编码代替;要求教师、学生尊重 SP,多与SP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地进行帮助,解释或改进。考虑精神疾病模仿的特殊性,及时了解 SP的心理状况,如有需要可请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二、PBL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本次实行的PBL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具体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的症状体征介绍。(2)设计关于疾病的问题PBL发送给学生。(3)学生小组可自行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查找资源。(要求小组内专人负责记录)(4)通过SP病人与学生实演就诊过程,小组学生对SP的病例症状体征特点进行判断,小组内讨论,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5)学生和教师以及SP 共同分享整个过程的体会,分析元认知过程及体验,反馈教学效果。(6)教师总结补充。
(二)教学效果评价。以笔试形式对本实验组学生及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试,记录成绩;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创新意识,团队协调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和体会。笔试成绩统计发现,观察组成绩略高于实验组;课程完成后,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思维模式,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明显好于观察组。
(三)PBL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PBL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准备的案例和问题就是重中之中,既要紧扣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又要考虑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目前国内研究多数针对七年制学生,而此次研究实验对象为五年制大二学生,课程还没有涉及临床诊断和内外科治疗,因此学生没有临床见习经验,在与标准化病人接触,完成解决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问题设置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习者的接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讨论
本研究中的标准化病人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扮演,由于临床医生接触过很多精神科病人,临床经验丰富,从容应对学生的提问并能适时进行适当的引導;通常,标准化病人来自招募的志愿者,没有精神疾病的知识基础,而精神科的病种较多、临床症状也较多变,对没有经过精神科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的志愿者而言他们可以在问诊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PBL教学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使学习者构建起扎实而灵活的知识基础,有效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成为积极的参与合作者。在PBL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是重中之重,问题设计的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2)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3)问题需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四、结语
我们在《精神病学》教学实践中采用了PBL联合SP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思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思维模式,以及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教学思考和建议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些总结,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由于教学实践尚短,经验不足,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细节,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邹丽琴.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11(14):110-111.
[2] 曾勇,邹和建,鲁映青,等.OSCE的持续性改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经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8,6(03):94-96.
[3] 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晓玲(1971.11- ),女,汉族,河北迁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