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体应取代草书成为硬笔书法教学内容
2018-12-06钱荣
摘 要:多年来,随着硬笔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硬笔书法教学也被大多学校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根据目前大多硬笔书法教材的编写情况,笔者就硬笔书法草书的教学内容应改为仿宋体进行论述。文章主要从仿宋体和草书的学习适用性、实用性、学生的养成教育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硬笔书法;仿宋体;草书;适用;实用性;养成教育
十九世纪初,随着钢笔传入我国,便产生了一种新的书法门类,即硬笔书法。由于钢笔、圆珠笔、铅笔硬笔书写工具携带方便、书写流利,而被人们所喜爱,并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书法门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庞中华先生为代表的书法家们又将硬笔书法推向了顶峰,人们学习硬笔书法的热情高涨,各类学校也陆续将硬笔纳入到教学计划,完成了一门课程。而从目前国际硬笔书法教材的内容来看,大多都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讲解内容,我认为应该让仿宋体列居其中,甚至可以取代草书而成为教学内容。
一、仿宋体比草书更适合学生学习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写汉字开始,便要从基本笔画开始练习,从比较规整的正楷开始学习,老师往往教学生要“横平竖直”,尽管老师所说的“横平竖直”并非是一个绝对概念,但大多学生往往会片面理解为横要平,竖要直,于是便会将原有楷书的特点冲淡,久而久之也就练成了笔画生硬,讲求工整的字形,学习楷书后便会开始练习行书,对于行书的练习一定要有过硬的书法功底,行书讲求的是与篆、隶、草、楷所不同的独立的“行法”,无法却有体,既使用连笔和省笔,又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要想学好也实属不易,在此阶段如果再去过渡到草书,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反之,如果在学生学习完楷书后即去学习仿宋体,则效果会大不一样。仿宋体的特点是笔画挺直,粗细一致,笔锋显露。棱角锋利,起笔顿挫,收笔出棱,横画微微有角,匀细挺拔。与楷书形体方正,点画分明,笔画平直,干脆利落,形体工整的特点大多相似,由楷书过渡到仿宋体的学习非常通顺。
仿宋体的笔画粗细一致,结构上同于宋体,使用楷书的笔画。我看了很多学生所写的字,写得很工整,学生自己认为所写的是楷书,依我看来更接近仿宋体,如下图: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练习行书,甚至草书,恐怕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仿宋体比草书更适合学生学习。
二、仿宋体也比草书更具有实用性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等四种,几种草书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构形活泼生动,同形多用,同形异字,但并非任意涂抹,是有严格的章法和特殊规律。所以草书是非实用的、纯粹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非艺术特长的学生、没有书法基础和对书法毫无兴趣的学生来说,学习草书只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大多学生会马虎应对,草草了事,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让学生养成做事草率、不严谨求是的坏毛病。
仿宋体清晰秀丽,可以随手写成,用硬笔写出的仿宋体,字形生动活泼,可用于多种展覽会的前言、作文、小标题、注释、说明和黑板报文字等,是在宣传工作中,仿宋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工程制图上仿宋体更是一种不可少的字体,国家规定的工程字体就是长仿宋体。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就那天,仿宋体的地位也日趋显露,行政公文中实用仿宋体较多,书刊中也经常使用仿宋体。仿宋体又作为一种艺术字体,同时作为设计原始字体广泛用于多种字体设计中,既有书法字的秀美,又有艺术字的意美。从另一方面讲,多练仿宋字能熟悉汉字的结构、笔划与空间的比例,对写好其他美术字大有帮助。可以说,学生几乎天天都能接触到仿宋体,在实用性上草书是远远比不上的。应该让学生学习仿宋体。
三、仿宋体比草书更有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草书的创作更加注重的一种豪放和灵感,创作者大多需要在特殊的环境或者思想感情较为丰富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一种书体,正由于草书较强的艺术性,则必须要求创作者本身要达到创作境界和书法功底,否则,可能会将草书变为“潦草”,让学生产生意燥和浮躁。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
仿宋体的笔画粗细一致,没有多少笔锋的要求,字形可以正方、长方、扁方,但通常较多为长方形,有相对比较严格的比例要求,高宽之比一般为3:2或4;3,笔画粗度一般为字高的二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其中又有很多楷书的特点,字形比较工整,对于书写者而言,仿宋体和正楷一样,要求练习者心静,其结构的严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踏实;其笔画的平直更培养了学生的细心和处理问题的严谨态度,换句话说,只有做到耐心、细心才能写出漂亮的仿宋体。
所以,应该将硬笔书法教学内容中草书部分皆换为仿宋体。草书部分应作为书法特长生或艺术班学生的书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 余秉楠.字体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42-43.
[2] 谢广庆.实用书法[J].徐州:空军勤务学院,1990.
[3] 陈海良.草书线条论说[J].
[4] 毛延亨,钱伟明.应用美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5] 谢广庆.实用书法[J].徐州:空军勤务学院.
作者简介:钱荣(1980- ),男,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理事。研究方向:实践教学、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