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研究

2018-12-06林启豪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摘 要: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基础,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个人能力联系在一起。文章认为,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做事”的综合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初衷。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

近年来,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与职场的需求是脱节的。高校是闭门造车,不了解职场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合格率较低,根本不能满足职场的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同时,职场也只是在自己的方面考虑,不了解高校的培养方案,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缺乏人力资源支持。因此,发展应用型职场专业教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

对于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各方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首次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年,查建中指出,面向职场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是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必由之路。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因为要满足三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即学生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求,这三个需求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职场的需求。为培养满足职场需求的高科技创新性人才,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包括学科建设、专业集群建设、课程群建设及课程建设,其中的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姜大源教授指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行动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开发职业场与教育场结合的课程,是课程内容系统化的另一种课程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是依照学科体系的排列方式,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范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职业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以课堂为载体,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既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又能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是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将原来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解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解构使得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重构使适度够用的理論知识的质量发生了变化,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

二、《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针对专业特点,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各总成部件的基本构造、拆卸装配以及简单调整任务,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和技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各个总成、部件的拆装和调整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

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盘底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盘底总成件与零部件的结构域工作原理;(3)掌握汽车盘底零部件的检修及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正确拆卸与安装汽车盘底各总成;(2)熟练使用维修工具及设备;(3)对故障进行排除和诊断。

社会能力:(1)具有创新能力;(2)具有抗压、抗挫折能力;(3)具有较强的目标达成意识;(4)具有沟通能力、人际关系;(5)具有一定果断力、判断力。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理念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经常不知所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理论与实训分离,导致学生的效率与兴趣大大下降;(2)操作项目安排不合理,企业项目单与实际教学情况不能同步,造成本身具备的知识与操作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之甚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故障无从下手,使得学生到企业了还需要重新学习,与企业急需的检修人才差距较大,缺乏竞争力;(3)设备与实际脱节,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求,使得操作受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事事,不能真正接触底盘零件,无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因此,需要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规划教学内容,确定工作过程参考系,建设新的系统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工作创新能力。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开发步骤概述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是我校汽车专业的必修课,一般设置72个学时的课程,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本书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化,和实践相结合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难懂。通过不断比较分析决定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教授本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行动领域指的是与职业生活及公众的有意义的行动情景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学习领域是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体单元,是课程的标准。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具体课程方案。确定学习领域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更多关注诊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实施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教学情境具体实施环节,开发项目任务书、引导文等,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四个步骤应该合理组织,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有效融入专业教学。

(二)《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开发

1.设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最终确定了《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八个学习任务。包括离合器检修、手动变速器检修、万向传动装置拆装与检修、驱动桥拆装与调整、车桥轮胎检修、悬架检修、转向系检修、制动系检修。

为培养具备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等综合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如下:

(1)针对传动系统专业特点,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各总成部件的基本构造、拆卸装配以及简单调整任务,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和技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各个总成、部件的拆装和调整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

(2)能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分析汽车传动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系统的相互关系,能利用仪器设备对汽车传动系统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评估各系统状况,确定传动系统总成的故障部位,制定检测和维修计划,并予以实施。

(3)能在维修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能向客户解释检修工作内容,并告知故障产生的原因,能分析查找因驾驶行为和磨损而导致的故障,并向客户提出纠正办法。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的拆卸、检查、安装和调整等项目,作业时标准规范,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自觉保持好工作环境。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专业课程,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要求,学习内容与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相结合,不再是脱离工作的点状知识,而是可以反映专业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不再由具体的工作环节组成,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描述,而是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情景中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中的传动系统检修为例,首先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收集故障信息,让学生确定工作任务,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制定维修计划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故障分析;通过实施维修作业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完成故障检测,掌握相关维修技能点;通过质检环节,让学生掌握维修质量检查,分析故障原因,能够排除常见故障,培养学生质量意识。

3.构建课程体系

结合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出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等步骤,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需求,将该体系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共基础课为基础的通识类课程;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技术类课程;三是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以外的拓展性能力的课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与评价

建设的目的是真正重现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环境,使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真实性。总的来说,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落后于汽车修理企业。教师无法获得新车的技术信息。只有与该地区的汽车公司密切合作,他们才能利用自己的设备优势进行现场教学,培养满足公司要求的实用技能人员。

一方面,我们积极引进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以丰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培训,校本培训培养专业教师,工厂实习培养专职教师,努力培养专业的结构优化和数量。努力培养一支优质教学团队,拥有合理,专业和综合的业务能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方法,通过德国职业教育的六步法学习教学过程,探索教学过程的八个步骤:(1)作业检查是温故而知新;(2)情境引入明确任务;(3)脑图分析形成决策;(4)收集数据知识;(5)师生互动实施方案;(6)专家检查反馈校正;(7)成果显示综合评价;(8)归纳总结拓展。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学习,行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指导性教学法等。采用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结果并关注流程。课程评价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结果,同时更加关注过程;将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相结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都很重要。

五、结语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研究,可以使教师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通过分析职场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工作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谢志远.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6(11):107-112.

[2] 王界美.浅谈高职院校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

[3] 姜运隆.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4):129.

[4] 查建中.现代职业教育实质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24.

[5] 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11):5-7.

[6] 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03):16-21.

[7] 袁忠,耿文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02):43-46.

[8] 赵双柱,刘晓娜,张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据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06):103-107.

[9] 解卫华,彭贤峰.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风,2015(05):219.

作者简介:林启豪(1987.06- ),男,廣东信宜人,本科,工学学士,泉州理工职业学院,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