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究

2018-12-06马力付子钰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大学生

马力 付子钰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通过定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0所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进行评析,并将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统计,分析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方式优于传统的“综合素质测评表”的评价方式,并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提出指导意见,“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己掌握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

随着我国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青睐于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大学生们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求真务实中发展和完善自我.这使得高等教育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承担了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所以高校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发展情况的反馈,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各大高校更多的采用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评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国外大学通常会采取多种学期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制度和自由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各项能力。国外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优于国内的应试教育,更加开放、鼓励学生活跃课堂,积极思考,以创新、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本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的去思考和理解问题。基于此,我国高校纷纷引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推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重大政策,推动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沟通与表达、理性批判与独立思考、担当与耐受挫折、创新与实践操作、团队协作六个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第二课堂的内容多、覆盖面广、运行体制中存在的目标不够明确、建设体系不完善、内容设计不规范等问题长期制约了第二课堂的发展,导致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不理想。目前第二课堂建设研究徘徊于框架构思、或仅仅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局部探讨,实现体系化的建设目标往往流于形式。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体系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载体作用进行探究,为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对10所高校进行调研,发放了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6份,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况,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对比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综合组织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

在10所高校中有8所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能力的评价体系以综合素质能力测评表为标准,其计分方式可分为三种:百分制,等级制,百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所谓百分制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加权换算成分数,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依据。而等级制就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权打分后划分成若干等级,相比于百分制而言学生间的差距缩小。百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即学生的基本素质以等级记,减小差异,发展型素质以分数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评价主体上,一般会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周围同学民主评议、带班教师/辅导员测评等方式。另外2所大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标准,四年内必须修满10学分,学生在校期间需在六项能力中每项能力修满1学分,即大一至大三需修满8学分,其中包括翻转课堂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各1分,大四需修满创新创业2学分。两种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均主要是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推研就业等直接挂钩。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10所高校的调研发现,各高校均有自己特色的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但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还不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综合素质测评表存在指标体系构建难以周全,赋值困难。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课内外活动极为多样,个人发展志趣千差万别,现有的指标体系比较局限,很难涵盖一个人的所有素质。各高校一般是将一级指标层层分解,直到分解出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进行赋值,最终得出结果。然而评价的内容极具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进而降低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力。

(2)综合素质测评表存在学生活动形式单一且受限的问题,很多活动是指定加分,致使很多学生对此类活动并不感兴趣,但为了学分却必须参加,这就使得高校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开展的课外活动不能起到广泛且理想型的效果,必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六项能力的作用,降低学生活动的意义。

(3)学生活动设置有待优化。第二课堂存在项目较少,内容单一;学分分配不均,部分学分设置要求过高;活动较多,但是质量不高,学生疲于参加各类活动,已完成任务活动学分为主,忽略了活动真正的目的意义,其次,第二课堂活动受限于日常课程、学生个人活动时间、休息时间,从而导致学生错过自己已选的课程,导致未修满学分的学生必须进行二次活动。

(4)第二課堂的选课系统和成绩单评定有待于完善。第二课堂选课需要学生将纸质版手选课程交至系办留存,导致很多学生遗忘选课内容;而且学生获得所选课程以外的学分是不予认定的,即如果该生未选本门课程,但是达到该课程的学分要求,也是不予承认的。对于成绩单评定方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需要校团委、各学院、学生组织、班级团组织成立工作队伍,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分工。但在实际中受客观因素制约,学工教师对很多活动信息和学生参与情况无法及时跟进和更新,未能做到动态跟踪和调控。

三、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意见

由调研结果看,第二课堂成绩单形式比综合素质测评表形式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针对第二课堂成绩单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增加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宣传力度,完善选课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目前,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完善选课制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优势,扩大学生参与面;教师和班主任也要及时更新观念,积极配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积极主动辅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创业大赛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发挥第二课堂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设置第二课堂学生活动时,既要丰富活动的种类,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又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第一,多开展校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组织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活动。

第二,在校园活动中设置互动环节。例如在各项专题讲座中,增设互动环节,由此改变学生态度使其積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测评活动中。思想动员与培训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

第三,学校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增加活动的可选择性。例如团队协作能力中,获奖项目存在局限性,应紧跟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由此能够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四,校园体育类活动及组织加大学分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加学分,并且在活动中增强体育锻炼,保证强壮的体魄。

第五,对于社团活动和学生干部进行嘉奖,可给予不同级别学生干部设置不同学分,培养其为集体服务的热情和对组织社团参加的积极性。

第六,增设班级印象分以抵免少量二课堂学分。此项分值由辅导员与各项活动负责人在活动中按各班学生表现以及积极程度给分,以此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第七,设置无偿献血加分项,培养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搭建信息平台,注重数据分析,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六项能力

学校应整合现有的选课及评分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有效记录学生情况,为“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数据支持,使“第二课堂成绩单”更加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于学生层面,通过对第二课堂学生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利用自身优势获得收获的成就感,并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薄弱环节,进而对自身发展有选择、有意识地进行个性化调整;对于学校层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数据,实时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客观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选才用人。

四、结语

对于时代的发展显然需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而大学生就是输送人才的主力军,目前现代社会也渐渐的将综合素质作为考察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高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探讨当今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的体系出发,认真思考了高校教学改革制度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握了我国当前教育的改革政策,进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地论证了我国教学改革方案的现状,对如何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提出了可实施方案,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如今第二课堂在各高校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第二课堂活动很好的实施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切实落实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实施效果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田友谊.当代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魏晶,贾曦,刘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J].学习资源与技术,2018(9).

[3] 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 郭泓江.第二课堂成绩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5).

作者简介:马力(1982.09- ),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