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组人干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不同疗程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12-06王晶张玮
王晶,张玮
(1.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二科,辽宁 鞍山 114011;2.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一科,辽宁 鞍山 114011)
慢性乙肝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患者病情迁延不愈,且预后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情况,我国慢性乙肝发病人数较多,医学界日渐重视慢性乙肝临床研究。医学研究证实,慢性乙肝患者多表现为病毒免疫应答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应以病毒感染控制为主,通常可采取免疫调节、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其中干扰素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疗效确切[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重组人干扰素α本次研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不同疗程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6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4.63±2.81)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1±1.33)年;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3.24±2.7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73±1.44)年。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ALT水平较正常值高出2~10倍;HBV-DNA定量值>3.38×105/ml;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自身免疫系统病变患者;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其他类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语言或意识障碍患者[3]。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组患者治疗,肌肉注射,每天1次,每次5 MIU,持续治疗30 d后改为隔日给药,用量仍为每次5 MIU。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持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n(%)]
2.2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8%,与对照组5.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n(%)]
3 讨论
慢性乙肝临床较为常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病毒可经由血液、母婴、破损皮肤黏膜等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区疼痛、恶心、畏食、乏力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伴有多种并发症,若病情控制不当,存在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性,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同时慢性乙肝患者病程较长,患者预后质量不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4]。针对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应以病毒感染控制为主,本次研究选取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重组人干扰素α对慢性治疗,制定不同疗程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但无法达到根治效果,理想治疗状态为药物治疗后HBsAg持久清除,进而有效抑制病情进展。近年来,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其为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同时可发挥抗病毒功效。具体作用机制:干扰素对细胞内2’-5作寡核苷酸合成酶进行刺激,提高其活性,进而催化寡核苷酸合成,并且可作用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增强其活性,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控制其mRNA信息传递,作用于宿主细胞内的病毒,控制其繁殖[5]。此外干扰素还可强化细胞表面白细胞分子的表达能力,作用于细胞网络,对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进行有效调节,激活功能靶细胞、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恶化。但是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细胞基因组发挥作用,产生蛋白因子,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中,由此可见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仅具有病情抑制作用,无法达到彻底根除效果,停药后很多患者易出现病毒复发情况,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6]。针对上述问题,临床治疗主张制定足够疗程给药方案,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谢芳等[7]人在研究中选取1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重组人干扰素α慢性乙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实际状况,制定48周给药方案,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患者HBVDNA阴转情况,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上,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上,针效果显著,且长疗程治疗较短疗程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