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表达与浪漫的回应麻城市韩养村设计美学思想初探

2018-12-06熊心宇

中华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熊心宇

韩养村坐落于风景秀美的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内,是由旅居于此的韩国设计师崔德基设计并建造的一家集休闲、居住、餐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度假村。韩养村是黄冈市首批五星级民宿,总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单体建筑共计24栋,整体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松林、桐树、小块茶园等景观之中,秉承了中国明代建筑的简洁和实用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韩养村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挖掘,以设计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从“功能主义”出发的设计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思想,发现韩养村展现出一种以“理性为基础”、“浪漫为延伸”的审美特色,融合了韩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建筑思想所形成的独特的建筑美学风格。

在海德格尔的建筑思想里,人是“被抛”于这个世界之中的,“人类存在这出戏是围绕着世界中存在的被抛的可能性的。”由于人的“被抛”的特性,人类必须面对自己出生的环境以及无法事先进行选择的东西。建筑的本质就是“去居住”,居住在这里就是一种保护,通过空间将某物带向和平之中。于是,在居住的环境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幸福感包围着居住的人,建筑在这里设置了空间并保护着人类的安全。这里的建筑不仅仅是作为人的居所,而且还承载着文化历史,提升人居住的幸福感。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以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常年奔波在外的人急需一个能够媲美家宅的地方来安放疲惫的身体,韩养村这一乡村化的民宿由此应运而生,通过贴近自然、走进田园的生活方式,让游客在外也能感受到家宅所独有的亲近。

一、设计:美学语境中的功能主义

建筑历史上的功能主义可以追溯到芝加哥学派,随后在沙利文的建筑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苹果花为何会开放?溪流为何呈现出蜿蜒的形状?橡树为何在成长过程中会分叉?在对一系列自然现象的思考中,沙立文认为“……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这是一条定律。如若功能不改变,则形式也不会改变”。在高层的办公楼的建筑与设计中,他把所有以功能为基础的设计和形式都认为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实,“所以总是与主体的功能本质相一致;他似乎还想搞一种由客观需要控制的建筑,留给形象的任务仅仅是强调建筑物的基本特征。”但是,沙利文的思想似乎把功能与形式设立了一个边界,从而避开了人对于美和形式最本真的追求。

对于建筑本身来说,设计师所要满足的就是在建筑物中寻求一种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平衡,从而达到美与功能的统一。在19世纪末期,机械化逐步取代人类生产,重新勾勒出了功能、美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技术的发展和注入使得建筑的实用性得以提高,所以我们很难在建筑作品中确立其实用与审美的边界。“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实用性需要、结构的合理性、程序的理性安排、形式的客观性、新技术的体现,成为了现代功能设计的主导美学语汇。”在这种功能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实用功能被看作是建筑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建筑作为一种设计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为人服务,在当代的建筑环境中就延伸出了一种“功能主义美学”的概念,它一方面解答了传统“形式追随功能”的传统功能主义,另一方面它在实用的基础上延伸出对于美的追求。

在设计师崔德基看来,韩养村从根本上就延展了“功能至上”的设计思想。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他在原有的山体建筑上用钢结构做了一个悬挑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建筑物屋顶以实用主义为核心,部分建筑物屋顶被设计成为大角度坡面,增加房屋与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屋顶排水效果更佳;部分房屋顶面用瓦片加以覆盖,不仅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空间感,更优化了屋顶排水功能;其他房屋顶面依托自然梯形坡地,一层的屋顶转化为二层的露台和廊道,利用错层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营造了一种开阔的视野,扩大了建筑本身的使用效能。

韩养村的错层结构

在韩养村入口处的接待室采用了三面环绕的木窗,增加了房间的通风率和采光效果;用现代化钢结构预制的外部楼梯,与传统的红砖墙面形成了优美的呼应;在其他室内空间中都使用了巨大的玻璃墙面,一方面将“玻璃透景和借景”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室外原生态自然风光大量延展到室内;另一方面考虑到地处山中,玻璃的保温效果良好,能充分隔离室外寒气和雾气,玻璃墙面将整个空间都留给了巨大落地窗外呼之欲出的美丽山色,让游客随时都能够欣赏到山谷中云雾缥缈的美景,在风景与居住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作为从功能主义出发的设计作品,韩养村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独立建筑的功能性的表达,而且还体现在如何与自然融合与延展,因为环境与景物本身就是满足建筑功能性的基础。当然,追求极端的功能主义只会使得建筑只能作为居所而存在,从而忽略了居住的诗意化,作为当代民宿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之上,将审美性置入其中,这时的建筑艺术才能显现其真理的本性。

接待室

二、建筑:生态的延展与自然的表达

自然是天地之中所有存在者的统一整体,人是社会中的独立个体,并由此构成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延展到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但自然的本性在自身是遮蔽的,只是在世界里,它才敞开了自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经历了从“畏惧”、“征服”到最后“和谐共处”的演变,而在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中,人类如何利用自然且不破坏自然,成了现代建筑的一个核心问题。通常看来,建筑艺术的材料就与自然中的自然物密不可分,由此构成了艺术借助于自然的关系。当然,艺术作品的质料不仅仅是来源于自然物,而且需要通过自然物的改造来改造自身。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建筑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相似或者相近的氛围,将人置入到一种与自然生活相近的环境之中。但建筑并非只是简单的对于自然的模仿,并且这种模仿也并非是完全的相似,如果将自然环境照搬到生活居住的环境之中,那么建筑就无法表达其居住本性。

廊道与炭化木外墙

1.材料取之自然

就取材而言,韩养村遵循对现有自然物进行改造或者直接利用,这样一方面可以从成本上节约建筑材料的费用,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在主要通道和走廊中,分别运用了铁、红砖和石砖三种不同的建筑材料,铁质的廊道是作为连通接待室与第一层客房的通道;而红砖则是作为客房之间的通道,这种红砖来自于当地周围的居民房屋拆除时的废弃砖瓦材料,经过统一的翻修和打磨,铺设成为了穿插在各个建筑之间的廊道,既保留着中国传统民居院墙的砖土痕迹,又有着现代工业设计的简洁明快;其他的石砖是在进行改造时便存在于山谷之间,崔德基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造,而是经过妥善的修补后,通过符合自然的排列布局,实现了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互通性;另外一部分拆旧的废料被用作修筑清水墙,实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外墙与现代化简约设计在色调上的统一。

用清水墙制作的建筑外墙

在韩养村地势较高地方的单体建筑中,并没有采取开山凿石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了韩国山体建筑常用的设计,通过钢结构在山体的基础上延伸出一个悬挑,在悬挑的下方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样一来,一边的山体并没有受到破坏,并且能够作为建筑物的一面承重,另一边的钢结构和混凝土为建筑提供新的承重。这两种不同结构的承重方式借用山体的优势达到了不破坏山体的效果,并且完成了自然到建筑的过渡,形成了景物、建筑和居住的统一。经过设计后的客房既保留了传统建筑中南方农家小院的风貌,又增加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简洁明快,采用底部钢构与上方木构所打造的建筑整体结构,实现了中国建筑技艺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延展自然风貌

由于韩养村所在的位置处于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内,山势延绵,地势蜿蜒崎岖,这一点恰好符合了韩国多低山和丘陵的地形风格。在韩养村的设计师崔德基看来,这种高低不平的山势恰好有其优点,在不破坏山体的情况下,通过错落有致的镶嵌方式,将每一个单独的客房置放到不同的位置中,形成视觉上的高低落差感。再根据不同区域的面积和地势来打造不同的功能区间,地势较低的位置就作为门厅、接待室和活动室,地势稍高的地方就用作餐厅和部分游客的房间,经过这些填空方式去规划好居住的房间,再通过一些留白的地段来安排游泳池、休闲场所。这种功能区间的划分,并没有遵循现代的规划模式,而是依照自然环境而随时改变它的功能。

就自然延展和设计而言,如何将人类制造的景观和自然的景观相融合,达到审美感觉上的和谐,这是建筑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点,建筑物的内外观需要通过色彩、功能、取材等方面与自然的风貌达到统一,才能与山体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房屋设计之初,崔德基就坚决采用炭化木来作为建筑的外墙使用,一方面来说,炭化木是经过高温将木头进行炭化处理之后的一种材料,无水、高温的环境使得炭化木本身能够很好地防潮和隔热,在自然环境的暴露下也不容易损坏;另一方面来说,炭化木经过高温烤制之后,不需要再进行涂料的包裹,通过这种专用的户外木艺,进行了整体外部装饰,造型优美细腻,炭化木这种接近自然木材的颜色,也形成了建筑外观上与自然一致的效果。

从韩养村的规划来看,狭长的三角形的整体布局以及错落的房间设置看上去似乎是杂乱无章的,但是从设计方面却能彰显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在这种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之上,建筑的外墙与内在的装饰都能够与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建筑在此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达到居住上的诗意化。在这样的维度上,我们看到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等同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模仿着自然又属于自然。“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艺术不仅让自身生成,创造一个艺术世界,而且让自然生成,看护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由此,艺术和自然共同生成。”

韩养村客房

三、装饰:人本主义思想及理性的回归

当代设计本身表现为一种游戏活动,它与人的欲望、建筑的工艺、设计师的智慧息息相关,从这里看来,设计的本性应该是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但在当代的环境之中,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形式服务于功能”的说法。“然而现代主义设计是对于机器技术的迷恋,从而否定了传统和自然之美,进而也否定了物的物性和人的人性,背离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技术的技术化作为一切设计的标准。”所以,设计本身应该为人类服务,从人类的欲望出发去思考需求,当然这里欲望的满足需要建立在欲望合理的需求之上,过度的欲望化只会导致设计的享乐化。

就崔德基的设计来看,功能主义其本质就是从人出发,于是韩养村处处彰显着“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理念。在接待室的接待区域,待客的沙发周围没有与之配套的茶几,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人体高度的边几,让在茶室休闲的客人能够随手拿到自己的茶杯;整个房屋的建筑外墙内部采用了保温层的处理,外墙的表面也进行防水涂料的粉刷,最后再采用木质的防腐木或是炭化木作为外墙的装饰,通过多层的保护对建筑本体起到了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而在建筑的内部,墙面的涂料采用了蓝色和绿色系这一类的冷色调,让人眼在视觉上可以享受到宁静、沉稳与踏实;另外在整体的房间设计上,设计师将通道的吊顶抬高,形成一个隐形的通风系统,而旁边与之对应的建筑内墙上镶嵌满了山体上的石头和植物,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让房间的舒适性能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来源于人的欲望,通过现代技术将人的欲望展现在人造物之上,从而达到欲望与现实世界的统一。这里的设计就成为了人类欲望的根本体现,人就成为了设计的对象,设计的目的转变为“为大众服务”以及“对人自身的关切”,在这种基础上,设计中的自由、平等、人性就得到体现。作为一种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宁静与舒适的民宿,韩养村在细节上更贴近人类生活的轨迹,通过对自然物的改造,达到将为大众服务作为其设计指归的根本目的。

四、文化:韩式民俗文化的置入

设计师的设计是无法脱离现实生活的,建筑物作为创作客体与设计师构成了建筑设计中的主客体关系,从建筑物这一客体出发,设计本身一定会受到当时特定的时代、所处的环境、生活的民族的制约。在泰勒看来文化是包含了知识、艺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集合,“他相信文化发展同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对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做出较为可信的说明。” 在这里,社会生活影响着文化的形成,构成了艺术家独有的审美趣味,这一独特的文化系统,“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设计本身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与设计师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

从韩养村建筑外观的设计到餐桌上物件的摆放,不难看到韩式文化的影子。就外墙设计来说,整体的设计风格与传统的韩国建筑“韩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种基础之上又加入了现代化的家居和风格。“从他们的传统建筑分析而知, 韩国人空间概念中的追求简朴、淡雅、与自然相和谐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崇,甚至是亲近艺术的取向和表达力量的强大,处处都在韩国传统建筑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韩国的建筑文化中,人居住的家宅是应该远离城市的喧嚣,靠近山林与溪流的质朴,韩养村从自然的延展和依山傍水的建中造就体现了韩式传统家宅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的层高较低,通体采用木质材料作为房屋的主要结构材料。

从居住的设计来看,韩养村的客房内部依然沿用了韩国的榻榻米作为卧室的主要家具,一方面可以架空床垫与地面的距离,起到防潮和隔热的作用,另一方面榻榻米相对于普通的床垫更容易整理和收纳,节约了房屋的空间。在每一个独立的客房内部都配备客厅,客厅的茶几则选用了较矮的木质茶几,让居住者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韩国的“坐”文化。从饮食的设计来看,在菜品的设置上将韩国料理与中餐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居住者不仅能够体验到异国他乡的味蕾享受,同时也能通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餐桌上的餐具采用的是朝鲜半岛独有的金属筷和金属汤匙,金属餐具能够减少木材的使用,并且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吧台的设计上,预留了很多储藏红酒、清酒和咖啡的储物柜,这也符合韩国人喜欢喝烧酒和咖啡的习惯。

韩式餐厅

作为建筑来说,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表达体现在韩养村每一个单体建筑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意境来源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审美理想境界,即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的境界。在这里,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感,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是可以直接感受并使用到的,而审美的境界只能来源于人的感受,这里的审美感受与现实生活的交叉就构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从整体来看,韩养村所形成的半坡山居,现代建筑的特色与山林的景色交相呼应,每个单体木结构空间犹如一个个小盒子,悬挂在山坡与林海之中。韩养村通过木窗、悬挑等西式建筑风格与中国的砖墙、灰瓦、石门等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再借以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借景、框景等手法,打造了一个贯穿古色古香却又融合了韩式现代建筑风格的生态民宿村。从功能主义出发,崔德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为大众服务的基础目的之上,在建筑基础成型之后,又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置入到建筑物的装饰之中,从而达到形式上的美与内容上的功能相互呼应的效果。

现代建筑的根本问题就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让居住者在居住中体验到幸福感才是一个建筑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韩养村作为一个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美学的作品,彰显了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和碰撞所产生的独特美学风格。由于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与主观性,崔德基在兼顾形式美与自然美的统一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建筑的功能本性与审美特性的统一,在中韩文化的差异性上建构出一种游客与建筑本体的对话关系,成为一个展示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风格的独特舞台。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