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奏好“三部曲”加强地下管线管理
2018-12-06朱哲
朱哲
城市地下管线,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大动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管廊建设滞后、管线管理政出多头,导致绝大多数地下管线的分布数据、使用期限难以有效掌握,使得马路拉链和管线事故等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大背景下,若不提前摸清地下管线现状,谈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无异于缘木求鱼;若不改变原有的地下管线管理和建设模式,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无异于竭泽而渔。为此,金华市在大力实施浙中生态廊道(水利、给排水等)建设过程中,金华市规划局奏好“三部曲”摸清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创新地下管线管理流程再造,规划引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建设管理,减少道路“开膛破肚”、施工扬尘和重复建设。
以摸清家底为先,奏好“普查曲”
集中办公,科学推进。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后,该市于当年9月成立市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电信、移动、中燃、市政、邮电工程、自来水、电力、军分区等管线权属单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实地投入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形成了以市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协调,监理单位负责质量、安全、进度的全过程监理,四家管线探测中标单位具体实施探测的完整组织结构,统筹推进市区地下管线普查。2015年历时8个月,全面完成8大类涉及29家权属单位总长度达11080公里的地下管道(线)普查工作,实测管线点达78万余个。
对接前沿,节能增效。积极对接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和浙江省第一、第二测绘院,与省内管线工作先进地市嘉兴等地形成合作互助网络,并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名,率先在本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采用了“测管不测线”的最新探测技术标准,摒弃了以往把管道里面的管线全部探测一遍的做法,既简化了工序又节省了资金,仅此一项就为本次普查减少管线探测约 4000公里 ,节约财政资金达700多万元。
统筹协调,保障有力。建立市、区、企业的三级普查保障体系,有效保证了管线普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在资金保障方面,打破财政支出固化藩篱,创新普查经费落实原则,市、区、管线权属单位按照4:4:2比例分摊。在档案收集方面,出台“管线权属单位配合与协调方案”,首次集齐历史管线档案资料三百余册,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质量保障方面,每周召开管线工作例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征求国内30多位专家意见,破解150余次疑难杂症,有效提高普查速度,最终比常规普查手段缩短4个月完成普查任务。
以智慧管线为本,奏好“管理曲”
流程再造,管理更优。通过率先建立的市区地下管线管控平台和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的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建设等3个局6个部门的管理事项,流程再造规划审批、建设许可、竣工验收及业务状态查询等,彻底改变以往管线项目施工违规现象监管、处罚困难的情况,实现管线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地下管线可视、可研、可管、可控。使用一个月内,已对市区5项违规施工情况立案审查,并通过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对违法行为人开展了处罚,执法效率提高了200%,目前平台已对市区全部87个新增管线项目实现监控。
标准统一,维护更快。针对管线数据更新频率高、数据递交单位多的现状,该市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更新标准“金华市区地下管线探测规程”,强化落实“管线建设单位敷设非金属地下管线时应当同步布设管线示踪线”的管理规定,管理单位对各单位提交的用于更新的数据还将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每个管线项目的竣工测绘数据都能及时准确得到更新。另外,通过电子监控快速锁定故障,确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除隐患,大幅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目前,共完成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测绘398公里,是同等时间更新效率的3倍。
接口更多,共享更畅。通过制定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增加了与权属单位的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政府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单位、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了包括五水共治、管线综合规划以及管线建设开挖等190批次数据,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噪声污染防治、剿灭劣五类水、防震减灾等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五水共治方面,更准确地摸清全市排水管道的分布及维修情况,进一步确认积水点和易淹易涝区,提高排水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如在治污水方面,更好监督管理新建及维修的污水管道,加强重点污染企业整治。
以管廊建设为要,奏好“建设曲”
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在金义都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基础上,提炼“紧凑型”管廊建设经验,如增加了4个人防通道的人防功能,具备1000人次/时的应急避险和安全疏散能力,但造价仅增加0.63%。发挥“一廊多用”和投资效益最大化模式,积极编制完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统筹优化各类地上和地下工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布局,通过明确各类管线平面及竖向布局规划,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比例,计划中心城区初步规划约184公里综合管廊,近期实施约42公里,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助力精品城市建设。
降低成本,建设提速。该市探索经济型的综合管廊建设,控制建廊成本,降低入廊门槛,采用预制装配式管廊,节能增效,绿色环保,实现了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可缩短工期40%以上。尤其在市区繁华地段施工,能减少交通堵塞,避免施工扰民。同时,该市综合管廊也在尝试采用新的紧凑型断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廊速度。“十三五”期间,该市至少要开工建设40公里以上,探索PPP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聚集各类资源,整合优势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多管齐下,杜绝扬尘。该市的本地污染源中,扬尘(包括建筑扬尘)占到PM2.5来源的10%左右,而城市中的路面管廊建设,是扬尘的重要来源之一。该市因地制宜制定城市扬尘控制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攻坚“清尘”战役,有效架构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线”治尘模式,以图“锁住”城市扬尘,并采取“无人机环境监察”“遥感+路面执法”等新监管手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有效控制管廊建设所产生的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