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试题中安全避开材料“陷阱”
2018-12-06河南彭国燕
河南 彭国燕
目前,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其中准确完整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考核目标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合理的区分度,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高考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往往想方设法地在试题信息中设置各种隐性或显性的“陷阱”,从而干扰考生在答题时获取准确有效的材料信息、找到正确的做题思路。大部分考生在平时训练甚至高考中对于材料中的“陷阱”都是逢“阱”必跳,使广大地理教师不胜苦恼,那么,怎样才能让考生在做试题时发现这些“陷阱”并且成功避开,从而将试题做正确呢?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几道典型例题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
一、典例分析
(一)断章取义型陷阱分析
【典例1】(2018年3月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如今,汽车已作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买房别只顾着其他方面,还要注意车位信息。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小区车位规划图,为了取得更好的遮阴效果,车位旁边栽种了常绿乔木。读图回答问题。
当地典型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陷阱分析】材料中“常绿乔木”是本题的一大陷阱,考生将材料最后一句里的“常绿”当成了其选择答案的重要依据,毫不犹豫地错选了A项,殊不知这正是出题人设置的一个明显的陷阱,做题的真正信息应该是材料里的“华北某小区”,根据地理位置就能够选出正确答案为C项。材料里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应该作为做题的重要依据。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处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
【典例2】(2017年郑州模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陷阱分析】材料中“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中的“半湿润”是本题设置的一个明显陷阱。本题46%的考生错选了A项。其实做对本题并不难,看到题中出现的沙丘应该很自然地想到是由风力作用堆积形成,则正确答案为B项。
【解析】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则其形成原因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项错误;流水堆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粒聚成的沙堆,故B项正确。
(二)循规蹈矩型陷阱分析
【典例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回答问题。
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 )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陷阱分析】在常规类型题中,遇到的塑料薄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温保湿,而本题最大的陷阱就是“塑料薄膜”,如果考生只看到这个信息就直接答题,将会毫不犹豫的错选C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常规类的塑料薄膜应用并没有这个环节,说明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保温保湿,综合考虑材料信息和选项后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解析】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升高,有利于杀灭细菌,起到对土壤消毒的作用,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故B项正确。
【典例4】(2017年三明质量检测)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陷阱分析】此题A选项为误导项,在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泥沙作用增强,导致河口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是绝大部分考生误选A项的主要原因,其中“水库”“河口”为本题的陷阱。读图中伏尔加河三角洲和里海海平面信息,会发现这道题的三角洲和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由于修建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从而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而入海河流形成的三角洲由于入海水量和泥沙量减少,导致海水入侵三角洲面积减小。抓住入海河口与入湖河口所形成三角洲的差异才能准确解答本题。
【解析】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项错误;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度会增加,B项正确;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小,C项错误;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错误。
(三)新概念型陷阱分析
【典例5】(2017年湖南六校联考)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陷阱分析】城市地租水平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基础知识,其影响因素每个考生也都熟记于心,看到本题考生的第一反应会觉得简单,可就是这道简单题,考生的错误率达到了60%。原因在于本题有个新概念“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而做对本题的关键是对新概念的准确认识,本题的陷阱在于“地租”和“地租指数”这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解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的概念是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城市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租较高,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是由于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故C项正确。
【典例6】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图1)和热融滑塌地貌(图2)两种。据此回答问题。
图1 图2
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云贵高原
B.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
C.巴西高原
D.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
【陷阱分析】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考生们很熟悉,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考生没有认真理解材料中出现的特殊地区“冻土区”,看到喀斯特,不经思考,直接导致错选A项。
【解析】热喀斯特地貌为地下冰融化后形成,云贵高原、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巴西高原基本没有冻土分布,不会形成这种地貌。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冻土分布,夏季气温较高,地下冰融化后形成热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二、陷阱类型题错误点分析
1.断章取义型陷阱类型题错误点分析:对地理事物本质认识不清,没有掌握其实质,对材料的中心句、关键词把握不准,对同类型事物中某一事物或现象特殊的形成过程或特征理解不透彻,答题时出现以点概面的情况。
2.循规蹈矩型陷阱类型题错误点分析:在变形题中,考生注意不到材料里新的变化、特征,容易按照常规类型题或熟悉的基础知识进行解答。
3.新概念型陷阱类型题错误点分析:当材料中出现新的概念时,考生将其与已有基础知识相混淆,不按材料所提示的信息答题。
在上述原因中又以不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中关键词及有用信息为考生主要出错的原因。
三、备考建议
在日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考生经常会遇前文所述的陷阱类型题,出题人为了使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会重视材料信息中的隐形信息,同时设定一些文字陷阱。对于如何避开材料陷阱信息,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做地理试题时需要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地阅读,考生只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更容易发现材料中的中心句、关键词,降低错误率。
2.当材料中出现新概念、新名词时,考生要关注材料中对其描述的信息,抓住其特征进行解读,此时已学知识不应作为主要参考,做题的主要依据应来自于材料。
3.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共性的同时,还要理解事物的特殊性,通过思考要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不应完全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将概念和特征理解透彻,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在遇到变形题和特殊题时提高答题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