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到了,就去做
—— 专访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兆君

2018-12-06丰华摄影张跃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精益昆明工作

文/丰华 摄影/张跃

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讲究个缘分。没见到李兆君之前,友人描述她的关键词大多是“严肃”“正经”,或许还有一点点的不易亲近。但在昆明精益2楼办公室见到她的第一面:披着一件红白格子的大毛衣,穿着一双CAT的emoji工装鞋,我高高提起的心突然就稳了下来。4个多小时的交流,聊得越深入,才发现她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说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公司的规划,语速流畅得几乎没有顿点。

在许多人的眼里,她是典型的“镜二代”,但简单地用这3个字来对她进行定义显然有些苍白,因为李兆君接手的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

一样又不一样的beginning

李兆君的父亲李瑞林执掌昆明精益多年,这也算得上是典型的子承父业。但和行业里其他同龄人是“被”选择继承不同,李兆君的眼镜从业之路,是通过不断奋斗,自己“争”来的。

从小到大,李兆君自述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读大学时的专业——市场营销管理也是父亲为她选择的。就连毕业后的人生道路,爱女心切的老李总也一一作了安排:出国留学、考公务员或是进银行。“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太好,父亲工作非常辛苦,我就很想能帮帮他。”李兆君说。但在父亲看来,做眼镜这一行实在太辛苦,他并不愿自己的独女走上这条路。矛盾的对立面在世人的眼里有了反转性的开始,其后也不乏一些父女“斗法”的趣事,但命运的巨轮似乎总会驶向既定的方向——2009年,李兆君正式加入昆明精益,成为了一名收银员(据说因为不想让她长待,父亲给她提供的第一份工作是保洁)。

初进精益,什么天之骄女的光环、特殊优待,统统都是没有的,李兆君回忆那段岁月的经历,用了“很惨”这样的描述:当时父亲属意接班的另有其人,在精益工作多年,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身为董事长女儿的特殊身份,让周围的同事免不了总是用异样的眼光去打量她。“有时候中午我端着饭去员工休息室,大家看到我来,就会相继离开。”李兆君说那种被人孤立、不被大家所接受的滋味儿,特别难受。但她回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间久了大家自然就会知道。”

在做收银员的一年时间里,她利用自己所学,发现收银员交接班等工作流程和制度上的一些问题,积极地向领导提出改良建议,并仔细做出了一份新的流程规划。但这样的举动,却让收银组的一位年轻同事产生了误解,以为她是在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当众将工牌摘下来扔到了她的身上,并提出了离职的要求。而最后故事的版本竟被流传成了是她逼着这位同事离开。“幸好当时身边有其他同事见证,但就是这样,还是足足过了3年的时间,这种传言才在公司里销声匿迹。”

之后,李兆君又当了一年的库管。这是一个看似平凡但却非常重要的岗位,工作繁重而枯燥,但她却在日复一日的出库、入库、保管、盘点等工作中,学到了许多非常实际的知识,对公司的商品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这一年的库管工作,奠定了她多年后顺利调整公司商品架构的基础。此后,她被转到了门店销售的岗位。让一个自称“比较宅”的人去做销售这种外向型的工作,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她逼着自己去学、去成长,在做销售的那段时间,尽管没有做到销售冠军,但每个月都满意地完成了业绩指标。半年后,她被提拔成了店长助理,协助店务管理方面的工作。2012年,她当上了副店长,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就更多了。

作为一个非视光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同事多为从曲靖医专等视光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平时里里外外都少不了和验光配镜工作打交道,“不懂专业肯定不行”。为此,李兆君在积极向店内的老师傅请教之外,还去天津万里路视光职业培训学校学习视光专业,从零基础开始,一路拿到了高级验光员资格证,回到昆明精益又当了一年的验光师,积累了不少第一线的实操经验。

从2012年到2014年,李兆君的工作地点换了3家门店。工作的时间久了,和同事的交往越来越多,大家慢慢发现,“原来你不是那样的人啊”。这种接受和信任,是她用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的真心付出换来的。

突然就成了总经理

在不断换岗的那几年里,李兆君对公司多个部门的运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一直在留意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向领导层提出改进建议。

在做副店长时,遇到有员工向她反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李兆君总是很用心地去聆听,积极地帮助解决,或是在认真核实情况后,及时向公司建议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和同行、前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李兆君也在努力将更新、更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引入公司。当时昆明精益的门店只提供主觉验光,大家还不太了解视功能检查及其作用,而她在深入了解之后向领导层提出了增设视功能检查服务的建议,并得到了认可。尽管后来她因为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无暇分身跟进此事,但当她休完产假回来后,发现同事们已经将视功能检查的全套流程和制度建立好并已顺畅地运行。这让她很是感动。

直到2014年,李兆君说她都没有想过接班的事情,自己对工作方方面面的关注就是为了想让公司运作更为高效,父亲不用像以前那么辛劳。在昆明精益这家成立于1937年、改制后拥有10个股东的公司,她针对具体事务的建言虽然大部分得到了领导层的认可,但要让这家束缚多、负担重的老企业彻底焕然一新,仍然力有未逮。不过,她多年来踏踏实实的工作,所有的努力和付出,父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曾经的一些想法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李兆君说她曾前后3次提出过离开,甚至是想跟父亲借一笔钱去自己开店创业,因为她关于创新、求变的想法,实现起来太难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质疑、苛责甚至是刁难,让她觉得举步维艰。但是,老李总连续3次都驳回了她的请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隐隐约约地觉得父亲可能对我从事这个行业,留在精益工作,有了新的想法。”

2015年4月,李兆君休完产假回到公司,就被调到行政部,在人事、财务等部门都工作了一段时间。9月的一天上午,老李总突然把她叫到办公室,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搬到这个办公室,现在你就是昆明精益的新总经理。”

事先没有一丝风声,也没有作任何准备,就这样直接的一个通知,李兆君“被”接掌了昆明精益。父亲带领所有在公司任职的股东直接搬出办公室,不再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一些和李兆君共事过的一线员工,一下子被提上来,就地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回忆那一天的经历和父亲的决定,她几次用到了“突然”这个词。

磨合→备战→突围

李瑞林用快刀斩乱麻、甚至是有点儿破釜沉舟的方式,将李兆君推到了公司的最前线。没有所谓的几年酝酿期,也没有什么“扶上马,送一程”,甚至离开的人都没有办理完整的工作交接……李兆君要面对的,不是接班人的光环,甚至不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选择,而是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的挑战。

面前的问题千头万绪,没人告诉她该怎么办,李兆君和她刚刚出炉的核心团队只能咬着牙自己摸索。那一年,昆明精益的销售业绩呈现了跳水式的下滑。扛着如此巨大的压力,李兆君和她的团队花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突然接手的后续问题,将诸项事务一一理顺。

接下来,她开始了计划已久的流程再造和制度改革。

当时昆明精益的产品和品牌结构又多又杂,不仅库存积压严重,各品牌产品之间的定位也不够明晰,管起来麻烦,卖起来更麻烦。李兆君首先花大力气对所有品牌及产品进行了深入了解,再根据差异化定位策略对其进行了梳理和优化:从具有市场竞争力、价格管理规范的品牌中,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系列进行合作。据她介绍,之前精益合作的一个镜架品牌,有十几个系列在售,经过有针对性地精简,只保留了4个系列,但销售总额反而比以前高。此外,在和同行的交流中,她学到了一些先进的商品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了公司。经过这一番改造,不仅精益的进销存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个品牌产品组合也能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作出调整,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说到员工薪酬制度改革,李兆君形容之前公司涨工资的做法是“老天下大雨”,人人都有份,而且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有的年轻员工工作更认真、更努力,收入却赶不上部分老员工,就因为后者在公司的年资更久。诸如此类的做法,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鉴于此,李兆君和团队几经琢磨,反复修改,制订了一套新的薪酬制度,以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表现为根据,做到“有理有据,可上可下”。有一次她出差在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每人涨薪200元的决定,她在回到公司后立即提出了反对,并要求重开职工代表大会,坚决执行新的薪酬管理制度。

经过她和团队的多番努力,2016年,公司的业绩基本拉到了与2013年持平;到了2017年,销售额就回升到了2014年历史高峰时期的水平。

昆明精益现有6家门店,其中3家位于市中心,主要服务其历史积淀深厚的中高端市场;另外还有3家社区店,走的是亲民化的大众消费路线。这第6家店的诞生,具有不一般的历史意义,因为在这之前10年,“精益没有开设一家新店。”

开店意味着投资,投资会带来新的风险,许多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股东更愿意选择看似平安而相对保守的“一动不如一静”。但,市场在动,消费者在动,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也在动——要想为公司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机,使之更适应现在市场发展的需求,李兆君只能重新调整开店计划。

两年前,她从一些先进企业处受到了员工合伙制的启发,回来后仔仔细细写了一份几十页的可行性计划,拿去咨询父亲的意见。虽然老李总的回复是“将来可以做”,但她仿佛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开始默默地酝酿,寻找机会。

2017年,昆明精益在一个新开发的商圈内开设了第6家店,投资者来自行业外,具体的门店经营管理和人员安排由精益负责。虽然因为商圈开发和配套服务滞后的影响,客流量不太理想,但在开业后的第一年就成功实现了收支平衡。尽管这家店不算是真正的员工合伙,但它无疑为公司未来开启员工合伙计划或加盟打开了一扇隐形的窗口。

“公司不少员工家庭条件都很不错,他们在这里上班是因为信任精益。”对员工的深入了解,让李兆君对此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接手精益以来,李兆君越来越能理解父亲当年所说的那句话:“你别指望我能跑起来,我能带着(大家)往前走就不错了。”体制约束、观念守旧、人员冗杂等老企业普遍拥有的问题,她在继任总经理后感受颇多。但与此同时,她也对老字号的真实价值和深厚底蕴有了更多的理解:对品质的坚守,独特的品牌文化,难忘的情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因为自身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或是投资方改头换面等原因,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已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现在云南仅剩26家中华老字号了”,李兆君说到这里,一脸的遗憾。她是真的想让昆明精益这家拥有81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在新的时代能好好活下去。

在和协会、同行、同辈人加强交流的同时,李兆君还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异业联盟,通过资源共享来帮助公司拓宽市场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能认识并了解一个新的精益。和书店、咖啡店、英语培训机构等企业合作组织一些活动,这样的事如今在精益已经很常见了。一开始并不会刻意强调精益的名号,而是随着活动的深入,顾客有了更多的参与感,才会在其主动咨询的前提下对精益的服务做一个引导性的推介。前不久李兆君在门店和当地银行合作开设了一堂关于美学搭配方面的课程,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顾客当场下单金额超过了两万元,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李兆君和公司团队

万新光学集团国内营销副总裁汤坚(右)与李兆君

据李兆君介绍,位于昆明老城区中心的景星花鸟市场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在翻新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老昆明建筑的历史风貌;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一条承载着几代人记忆和情结的老街。得益于市政府对老字号的扶持计划,当地商务局提供一部分房租补贴,她计划中的第7家门店,就开设在这里。除了在店内做一些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眼镜“古董”的艺术陈列,以及眼镜文化渲染,更重要的是要“卖别处买不到的东西”。她给我看了手机里的店面设计图,新中式的装修风格,看上去不像是眼镜店,而更像是一个雅致的友聚品茗场所。

采访中,她很坦白地说精益目前的顾客仍是以50后到80后为主,90后和00后很少。顾客会更新换代,老字号同样也得加强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或许,有选择的传承,有目的的创新,是她给出的注解。

我有一个小目标

李兆君说她有一个“小”目标:让昆明精益能成功庆祝她的百岁华诞。

她在确定公司发展的大方向后,先依据大方向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然后将其分解为不同阶段的中期目标,再细化为每一个具体的短期目标。接掌昆明精益后的2016~2018年,她将其分别定义为磨合期、备战期和突围期。在这3年的时间里,基本实现了为精益换血、再造生机的初步计划。

聊到现在的市场发展趋势和新业态、新竞争对手的涌现,她很淡定,“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比如顾客对我们专业的信任。”只要看清自己,找准市场定位,不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做视光中心、快时尚店、网店还是其他模式,“如果能多条腿走路,有什么不好呢?”

她希望用5年的时间,将精益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而非一家单纯的眼镜店。“也许未来成立的新公司名字里看不到眼镜两个字。”尽管不能用昆明精益的字号在云南其他地州市开设眼镜店,但在李兆君的规划里,她有很多事情要做,员工合伙、加盟、跨界合作、管理咨询、招商代理……昆明精益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她要做的是握好手中的方向盘。“谁说干这行就只有卖眼镜这一条路?”

结语

李兆君说自己和许多人一样,其实也有着AB面:外人眼里,她得穿上严肃板正的黑色西装、踩上高跟鞋,为了精益,为了信任她的100多位员工,顶着压力冲在最前面;私底下,她很随和、健谈,还有点儿文艺青年的小迷糊,公司里很多人都帮她捡过手机。曾经她也梦想过开一家书店或是生活方式类的精品店,闲时能与自己钟爱的文字为伍。但,加入精益,尤其是正式执掌这家中华老字号以后,她的想法和人生也随之改变了很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现在都敢去做了。”比如对抗非常激烈的泰拳。

她的身上,有着时代的特殊印记和这一代眼镜人的许多优秀特质,想到了,就去做,即使跌倒了也会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往前。也许在她构划的未来里,还会经历一些想不到的挑战和挫折,但年轻化的精益团队相信她。不管怎么说,敢想、敢拼、敢闯的人,总是让人更有期待。❏

猜你喜欢

精益昆明工作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昆明美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