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吗?

2018-12-06王立勇范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单向双向效应

王立勇 范薇

一、导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贸易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虽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使得贸易状况有所恶化,但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好转态势。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货物出口为20 974.44亿美元,进口为15 874.81亿美元,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6 849.25亿美元,继续领跑世界。与此同时,在经历过奇迹般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人们不禁想问,不断提升的贸易开放程度对企业创新是否会存在影响?特别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大力促进创新;同时报告也指出,中国下一步将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且,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深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即不仅重视出口,而且日益重视进口,双向贸易正在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注]根据企业从事贸易的形式可以分为单向贸易企业和双向贸易企业,本文中所提及的贸易形式是指单向贸易和双向贸易之分,其中单向贸易是指仅进行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形式,而双向贸易则指既进行出口又进行进口的贸易形式。为此,我们需要厘清: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两大核心任务,即贸易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特别地,双向贸易对创新的影响是否有着与单向贸易不同的特征?此类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贸易与创新的关系、更好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贸易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已有文献已做过相关研究:部分文献关注了进口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如Amiti和konings(2007)[1]、Goldberg等(2010)[2]重点研究了中间进口产品关税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得出较低的关税可能诱导更激烈的进口竞争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Loecker等(2014)[3]、Boler等(2015)[4]发现加大进口品的引进会促进企业优势学习;田巍和余淼杰(2014)[5]、张杰等(2014)[6]、蒋银娟(2015)[7]、李平和姜丽(2015)[8]、林薛栋等(2017)[9]通过采用不同的统计模型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中间品进口会显著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有文献关注了出口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如Bernard和Jensen(1999)[10]、Blalock和Gertler(2004)[11]、Bratti和Felice(2009)[12]、Bustos(2011)[13]等使用不同国家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出口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实证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能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张杰等(2007)[14]、李平和田朔(2010)[15]、康志勇(2011)[16]、刘振兴和金祥荣(2011)[17]、亢梅玲等(2016)[18]、姚相如等(2016)[19]、原磊和邹宗森(2017)[20]等均支持“出口贸易水平显著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结论。

梳理已有文献不难发现,上述已有研究仅聚焦于单向贸易行为,并未研究双向贸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目前研究双向贸易的代表性文献仅有:Wang和Yu(2012)[21]发现,和其他贸易类型相比,进行简单加工的双向贸易公司的实际生产力最低;进行普通双向贸易的企业规模一般比单向贸易企业大,但其生产效率不一定强于单向贸易。逯宇铎等(2014)[22]将2000—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划分为出口、进口、双向贸易三种类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得出技术密集型、大规模双向贸易企业对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以上文献使我们认识到双向贸易与单向贸易在某些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关于本文研究主题,这两篇文献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第一,该文献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绩效,并未研究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未研究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第二,以上文献在因果效应推断方面存在不稳健之处,虽然有文献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但在匹配中考虑的因素并不全面,无法保证分组的随机性。特别是,在研究中并未考虑技术差距对贸易的重要性,从而无法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基于此,本文旨在考察不同贸易形式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重点分析同时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掌握丰富资源、面对双重需求的双向贸易企业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比单向贸易企业更具创新能力。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包括:第一,本文重点研究贸易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识别双向贸易是否比单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而且本文不仅考察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即新产品产值占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考察了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即是否继续生产新产品。相比而言,扩展边际能够反映企业产品结构的多样性,有助于企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第二,已有文献较少对单向贸易与双向贸易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未分析双向贸易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本文在研究双向贸易是否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内在影响机理,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验。第三,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中所匹配的企业样本来探究哪种贸易形式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在推断双向贸易对企业创新的因果效应过程中,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估算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且在匹配中考虑了更多、更全面的因素,如市场环境等因素。特别地,本文在研究贸易形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考虑到技术差距对贸易的重要影响,在匹配方法中考虑了企业创新能力随技术差距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提高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第四,由于本文研究视角与已有文献存在较大差异,且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均有不同,所以本文能够为已有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得到新的观点。

本文其他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指标、数据与方法选择;第三部分是倾向得分估计和识别条件检验;第四部分是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及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是内在机理解释;最后给出本文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指标、数据与方法选择

本部分主要阐述实证部分所采用的方法和指标含义,并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和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1.方法选择与说明。

为有效识别何种贸易形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需要推断贸易形式对企业创新的因果效应或处理效应,但要推断个体处理效应是很困难的,换言之,很难比较同一家企业进行双向贸易与不进行双向贸易状态下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然而,倾向得分匹配法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即在进行单向贸易企业的控制组中,寻找与实验组中除了贸易形式不同外,其他方面尽可能相似的企业,然后考察两组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该方法将我们研究的多个变量指标浓缩为一个指标——倾向得分,从而利用综合多个变量指标的倾向得分,寻找得分最接近的个体进行配对。本文倾向得分匹配的设计如下:

第一,将样本分为控制组(单向贸易企业)和实验组(双向贸易企业)。倾向得分匹配法要求找到与实验组尽可能相似的样本作为控制组,以降低样本选择偏误。不同于仅根据一两种特征进行变量匹配,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将多个维度综合成一个维度,即倾向得分。

第二,利用logit模型计算每一家企业的倾向得分值,对得分最接近的企业进行配对。被解释变量tradei是虚拟变量,取值为1时,表示企业进行双向贸易,取值为0则表示企业进行单向贸易,β为相应的参数向量,借鉴Becker和Ichino(2002)[23]做法,倾向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

获得式(1)的参数估计值后,可以进一步得到每家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比或新申请专利数的概率值。

在获得倾向得分值后,仍无法直接计算平均处理效应,因为倾向得分的取值是一个连续变量,在现实中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样本是比较困难的,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实验组和控制组样本之间的匹配。目前常用的匹配方法有三种:半径匹配法、最近邻匹配法、核匹配法。参考已有文献的通常做法,本文选取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匹配,原因在于:最近邻匹配法的突出优点之一是,每一个双向贸易企业都至少能找到一个单向贸易企业进行匹配,不会丢失实验组样本。换言之,根据上文计算得到的倾向得分,在单向贸易企业中寻找一个或多个与双向贸易企业倾向得分值最接近的企业作为匹配企业。设C(i)表示匹配成功样本组成的集合,将两组倾向得分取值相差最小的样本放入C(i)中,最近邻匹配法的匹配原则可表示为:

C(i)=min |Pi-Pj|

(2)

其中Pi、Pj分别表示实验组(双向贸易企业)和控制组(单向贸易企业)的倾向得分值。

第三,计算匹配成功两组企业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on Treated,简写ATT),观察平均处理效应的符号,若为正,则说明双向贸易企业更有创新优势;若为负,则说明单向贸易企业更具创新能力。平均处理效应的计算方式如下:

ATT=E{E[Y1i|tradei=1,p(xi)]

-E[Y0i|tradei=0,p(xi)|tradei

=1]}

(3)

其中,Y1i、Y0i分别表示双向贸易企业进行双向贸易和不进行双向贸易状态下的企业创新能力。

2.指标选取与含义。

本文涉及的指标较多,主要包括: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用产品创新的二元边际来衡量,即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本文用新产品的产值占比来衡量产品创新的集约边际,用企业新申请的专利数目来衡量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贸易形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故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的贸易形式,即双向贸易和单向贸易,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表述,选取双向贸易企业作为实验组,单向贸易企业为控制组,其中包括单向出口和单向进口。

(3)匹配变量。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要求变量必须满足平衡性条件和共同支撑假设,以降低样本选择偏差。除此之外,还需要选出容易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或贸易行为选择的变量,将它们作为匹配变量加以控制,尽可能地降低样本偏差。综上,本文选取的匹配变量包括:

①技术差距。企业创新能力可能因企业间技术差距而有所不同,技术差距比较大的企业增加学习和创新产品的难度比较大,且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从而需要考虑技术差距的影响。本文选取美国的相关行业作为技术前沿,通过美国和中国对应的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来度量技术差距。

②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必须面对的重要外部环境,当地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用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市场环境。

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构建生产函数,将中间投入作为代理变量,恰好可以反映不可观测的生产率变化,从而有效降低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将员工总数、固定资产净值作为要素投入变量,将中间投入作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变化的代理变量。

④企业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由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企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边干边学”效应,较高的人力资本意味着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本文将采用企业人均教育培训费用来衡量企业人力资本。

⑤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作为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创新水平的高低。评价企业研发投入的指标有两种,分别为绝对指标(研发费用总额)和相对指标(R&D密度),由于本文选取的企业数目较多,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以研发费用这种绝对指标来衡量,因此本文选择R&D密度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即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⑥企业资本密集度。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资本密度高的企业更能顺应行业技术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也更具有比较优势。本文的企业资本密集度是用企业总资产与员工数对数的比值来表示。

⑦企业利润。企业拥有较高的利润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去进行技术创新、内部管理,更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本文用企业利润率的对数来衡量。

⑧企业规模。根据熊彼特企业创新理论,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会受企业规模的影响,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规模的大小可能会影响企业对产品市场的选择和企业产品的目标定位,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用企业销售额的对数来衡量这一变量。

⑨企业年龄。一般而言,企业生存时间越长,企业自身的实力、进行产品创新,以及开拓竞争市场的意识就越强。本文用企业的存续时间来表示企业年龄。

本文在验证双向贸易是否更加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之外,还分析其内在影响机理,其中涉及的中介变量包括:

①融资成本。用利息支出绝对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来衡量。理论上讲,企业较高的融资比率意味着企业更容易借来资金,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如果企业利息支出占比较高,则标志着企业外部融资的概率更高。

②跨境交流成本。已有文献研究发现在跨境汇率较高的国家,双向贸易行为对降低成本的作用更大,这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对外贸易选择。本文用进出口所需文件数来衡量。

③双向贸易的水平溢出。用行业进出口总产值与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来表示。

④双向贸易的后向溢出,即双向贸易企业通过供给关系对上游产业产生的影响。其表达式为:

其中,αik表示下游行业向上游行业提供的产品占行业总产出的比重,horkt为水平溢出。

3.数据来源与处理。

齐海峰心里一惊,这么快就去了。她去上班,她家里人总得买菜吧。于是,他开始在来菜站的大妈堆里,找哪个长得像杨蓉,他会刀下留点情。

本文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NBER制造业生产率数据库。其中,中国企业的相关数据是由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而成。由于本文使用的被解释变量和部分匹配变量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有所缺失,因此为了数据的连续性,本文只选取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中2010—2012年间的数据为样本。

借鉴聂辉华和江艇(2012)[24]的处理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以下处理:第一,剔除重复样本;第二,剔除关键指标缺失或前后明显不一致的样本;第三,剔除非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样本;第四,剔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样本;第五,剔除统计上出现错漏和明显异常值的企业样本。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库月度数据,若一年12个月内,该企业有连续的进出口贸易额,便认为企业为双向贸易企业,否则为单向贸易企业。由于美国和中国采取不同的行业分类标准,因此本文将根据中国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新划分,从而使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比较。

三、倾向得分估计与识别条件检验

在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来推断贸易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因果效应之前,首先需要估计倾向得分,并对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所需的共同支撑和平衡性假设进行检验。

1.倾向得分估计。

倾向得分是一个概率值,因此本文利用logit模型计算90 300个样本成为单向贸易或双向贸易企业的概率,然后对所有影响样本企业是否成为单向贸易或双向贸易企业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按照其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根据显著性由大到小逐个引入方程,本文采用的最大显著性水平为10%,显著性大于10%的变量将不会被引入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logit模型估计结果

续前表

从表1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本、企业年龄、所属省份和行业三个指标没有进入最终的模型,说明其对企业是否为单双向贸易形式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差距、企业利润与企业是否为双向贸易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技术差距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单向贸易,可能是因为其距离行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达到高水平所投入的金钱、资源更多,难以同时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润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单向贸易,企业在固有的贸易类型中获取较大的利润,企业就缺乏开拓新市场的动力,更偏向于巩固原有市场。相比之下,资本密集度、市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与企业为双向贸易企业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化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政府的支持同业竞争的情况以及利于创新的物质环境,市场化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整体市场环境良好。资本密集度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双向贸易,资本密集度大的企业往往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其选择和更改自己产品市场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其产品市场的选择可能更具多元化。规模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双向贸易,企业规模越大,产品部门分区越细,产品种类便越多,所以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和技术去选择产品市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企更倾向于双向贸易。国有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易响应国家号召而积极融入国内外市场。

2.识别条件检验。

如上所述,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推断因果效应,必须要满足两个识别条件,即共同支撑假设和平衡性假设。本部分将对这两个假设进行检验,具体如下:

(1)共同支撑假设检验。

共同支撑假设作为倾向得分匹配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求“选择双向贸易的企业”与“选择单向贸易的企业”的倾向得分密度图有足够大的重叠。本文接下来将展示进行匹配前后的效果。图1是采用最近邻匹配法得到的匹配前后双向贸易和单向贸易企业的倾向得分值,上面的图形表示匹配前,下面的图形表示匹配后的状态;实线为单向贸易企业,虚线为双向贸易企业,可以明显看出匹配前后两条线的移动。在匹配之前,双向贸易企业的倾向得分主要集中于在[0.1,0.65],单向贸易企业的倾向得分集中于[0.00,0.7],共同区域为[0.1,0.65]。在匹配之后,单向贸易企业与双向贸易企业的密度曲线有了更大范围的重合,说明总体匹配效果较好。

图1 匹配前后倾向得分值

(2)平衡性假设检验。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有效性还需依赖平衡性假设,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样本在匹配后特征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采取1∶4的比例进行最近邻匹配,要求实验组每个企业样本基于倾向得分值在控制组选择与其得分最接近的3个个体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进行匹配。按照倾向得分匹配法的要求,需要检验变量匹配是否符合平衡性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匹配后每个变量对应的P值均大于0.1,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样本企业在匹配后特征变量已无显著差异,表明本文所得的倾向得分匹配结果较好。

表2 平衡性假设检验

四、因果效应估计及稳健性检验

上文分析表明,本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和平衡性条件,所用方法具有可靠性,接下来本文将估计平均处理效应,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1.平均处理效应估计。

在进行平衡性假设和共同支撑假设检验后,本文接下来分别建立全样本的多元回归方程和根据匹配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建立模型,比较二者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

根据Rosenbaum和Rubin(1983)[25]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验组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是指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去双向贸易企业如果进行单向贸易的创新能力。然而,进行双向贸易的企业如果进行单向贸易是没有办法在现实中观测并获取数据的,故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去找到与实验组倾向得分值相近的单向贸易公司来度量双向贸易企业如果进行单向贸易的情况,以二者的差异作为实验组样本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

表3给出具体估计结果,其中匹配前是指对控制组和实验组样本未进行任何匹配,此时二者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间的差异,表中的ATT栏是指匹配后实验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从结果可以看出,匹配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上的差异分别是0.357和0.24,因为未对样本进行匹配,这个差异是由所有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变量(包括贸易形式)所导致的,不能视作贸易形式对创新能力的因果效应。相比而言,本文得到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是0.32和0.3,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这个差异是在控制其他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变量后,单纯由贸易形式带来的效应,充分说明双向贸易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

表3 PSM检验结果

2.稳健性检验。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

(1)不同匹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采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可能会影响匹配结果,产生不同的匹配样本组合,从而会影响模型结果,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分别采用了一对四匹配法、半径匹配法、核匹配法对样本进行匹配检验。表4给出各种匹配方法下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在这三种不同的匹配方法下,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始终优于单向贸易企业,说明模型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从结果中还可看出,集约边际方面的平均处理效应普遍大于扩展边际方面的平均处理效应,说明我国目前进出口企业还主要停留在对原有商品的样式、性能、效率、质量方面的创新,而创造出真正有别于现有产品的能力相对较弱。

表4 不同匹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2)分样本回归。

为了进一步证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接下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类,验证实证结果是否适合不同类型企业。而且,鉴于企业的贸易形式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混合贸易及其他贸易类型企业四种,因此本文接下来亦将对贸易类型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以检验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第一,所属行业分类。由于本文样本均为制造业企业,因此借鉴孙晓华和王昀(2014)[26]的做法,对样本企业进行进一步细分,分为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业、机械电子业三大类,具体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细分行业的PSM检验

表5结果显示,不管是处于哪个行业,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进一步说明上文实证结论的稳健性。从结果中还可看出,在集约边际方面,三类企业中,机械电子类企业的创新能力最强,在扩展边际方面,机械电子类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最强。机械电子类企业创新能力强可能是因为此类企业大多数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当前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因此该类企业为了在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会更注重研发创新,使自己的产品看齐或领先于行业先进水平,从而使得新产品产值比重较大。

第二,贸易分类。企业的具体贸易类型主要划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混合贸易及其他贸易类型四种,因此本文将实验组和控制组划分为这四类,验证双向贸易企业是否在各类具体贸易中都明显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具体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见表6。

表6 细分贸易形式的PSM检验

表6结果显示,无论何种贸易类型的样本企业,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且统计上显著。进一步讲,各种贸易类型的平均处理效应存在一些差异。在集约边际方面,一般贸易的平均处理效应最大;而在扩展边际方面,混合贸易的平均处理效应最大,混合贸易的双向贸易企业贸易形式丰富,具有其他贸易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利润等方面原因,实现规模经济的难度较大,必须通过创新和生产具有差异化的新产品来吸引新需求,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

五、内在机理解释

上文研究表明,平均处理效应显著为正,充分说明双向贸易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内在原因和机理是什么呢?借鉴国内外已有理论和文献,本文将从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1.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是指在一定的规模内,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管理、研发成本会随之降低,继而增加企业总体利润的现象,这种规模效应可被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其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双重需求,这种大量需求对双向贸易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双向贸易企业就会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企业产品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激励其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利润与成本是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上文已论证双向贸易企业在企业利润方面优于单向贸易企业,这里将重点讨论贸易形式对贸易成本的影响。表7是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从表7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双向贸易更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与单向贸易企业相比,双向贸易企业的贸易成本(融资成本、跨境交流成本、关税成本和进出口商品费用成本)更低,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用作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资金,从而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更具竞争力、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的产品,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巩固或扩张自己的产品市场。同时随着企业双向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承担的运输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进一步降低中间成本。

表7 贸易类型对贸易成本的影响

另外,企业的规模经济常用运营效率来衡量,运营效率高的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使其以最优的生产规模达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将成本作为解释变量,以企业运营效率(用投入产出比来表示企业的运营效率,即企业全部投资与企业增加值总和的比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来研究成本的降低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成本与企业运营效率成反向关系,即成本的降低会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而企业运营效率作为评估企业竞争实力和规模经济的重要指标,也间接说明了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

2.竞争促进效应。

已有文献研究发现,双向贸易企业虽然拥有更广阔的产品市场,但同时也面临双重竞争压力。由于国际市场的高度竞争,企业若要继续保持国内的市场地位并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地更新其产品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效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公司内”效应,即公司利润率的提高,使企业在面对来自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改进优化生产模式并增强企业运营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另一个是“公司间”效应,即利润较低的企业会一定程度上缩小自己的产品,集中生产优势产品,使得企业市场份额减少或退出市场,而高利润的企业会把握时机积极研发新产品规模,乘胜追击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版图,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说明这一效应的存在,本部分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了贸易形式对企业利润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贸易类型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从竞争促进效应的两条作用路径可以看出,企业利润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之间,拥有较高的企业利润均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表8结果显示,双向贸易企业更能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竞争促进效应的存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也证明了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Boone (2001)[27]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会加大知识比拼,而这时候利润率高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也就越高,从而使得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除此以外,双向贸易的持续增加会促进企业积极开展与技术先进企业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合作双方企业的创新能力。

3.资本积累效应。

企业资本积累主要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的积累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人力资本自身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工作效率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双向贸易是否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资本积累。表9给出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结果。

表9 贸易类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影响

从表9所示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与单向贸易相比,双向贸易的确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双向贸易企业比单向贸易企业具有更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资本积累效应的存在。相关文献也佐证了这一点,刘志中和崔日明(2010)[28]利用资本积累效应分析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其将资本积累效应分为物质和人力两部分,认为无论物质还是人力资本均可产生一定的创新生产能力,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资本积累效应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赵登峰等(2015)[29]运用资本运动和知识运动方程,论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增长速度越快,企业产值产出的增长率就越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意愿也就越强烈”这一结论。

4.技术溢出效应。

为了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双向贸易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对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势必会推动整体行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产生关联效应,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具体而言,对于双向贸易企业而言,其面临着机会众多、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为了赢得发展先机,企业被迫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改进优化其生产技术与工艺,而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挤占国内其他同行业或相关联行业企业的市场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巩固自己的原有市场。与此同时,双向贸易企业的先进技术必然会被同行业的企业学习,最终在整个行业推广,其原有的竞争优势就不复存在,使得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先于同类型企业研发出新的产品,占领新的技术制高点。

为了验证这一效应的存在性,本文借鉴邹武鹰等(2007)[30]的做法,根据C-D模型对双向贸易企业样本建立方程,从而估计水平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模型检验结果

李平和田朔(2010)[13]提出,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技术、知识会产生一定的溢出,主要包括水平和垂直溢出两部分,水平溢出效应主要指出口企业对非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出口企业通过技术示范、人员流动等途径促进非出口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垂直效应是指某一行业发生技术革新,会迫使与其相关联的行业改进原有的技术体系。表10结果也证明了上述结论,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的系数显著为正,充分说明在双向贸易类型的企业中,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即随着双向贸易企业技术溢出的增加,通过技术、人员流动等途径,单向贸易和非出口贸易企业会加大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引起整个行业的技术变革,促进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增加;与此同时,为了提供相配套的服务,相关行业势必会在原有基础加快技术创新,而双向贸易企业原有的领先优势在技术溢出的过程中会被其他企业学习模仿,因此会进一步推动双向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所匹配的样本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哪种贸易形式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的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双向贸易企业在反映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多项指标上都优于单向贸易企业。第二,选择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企业异质性变量作为匹配变量,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双向贸易更加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使用一对四匹配法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进行检验,发现无论采取何种匹配方法,本文所得的结论均不受影响,具有稳健性。第三,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在企业所属的三类细分行业中,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进一步说明实证结论的稳健性。在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方面,机械电子类企业创新能力均大于轻纺制造类和资源加工类企业。整体而言,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贸易,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但各种贸易类型的平均处理效应存在一些差异:在集约边际方面,一般贸易的平均处理效应最大;而在扩展边际方面,混合贸易的平均处理效应最大。第四,本文检验发现,与单向贸易相比,双向贸易更加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这可从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来解释。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第一,虽然面临着国际社会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中国政府应继续奉行贸易开放政策,加大对外贸易,推动贸易强国建设,使微观主体能够进一步享受贸易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福利改进。第二,在新时期新阶段,政府不应一味强调企业出口,还应重视进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力鼓励企业进口,重视贸易平衡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第三,政策当局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宏观经济状况和产业共性特征,还应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从更微观的角度考察单向贸易企业与双向贸易企业在其他具体特征方面的差异,制定更加适宜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第四,进出口贸易增长模式应从“数量”拉动向“质量”拉动转变,努力提高扩展边际对企业产品进出口的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减少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数量,扩大企业的研发投入,降低固定贸易成本,从而促进扩展边际的增长。

猜你喜欢

单向双向效应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懒马效应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