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2018-12-06周煜婕
周煜婕
常德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湖南常德 415000
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在最近几年里,食品工业在飞速的发展,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而带来的效益在大幅度提升。由于大多数加工厂都是有着相应证件的加工厂。但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并且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让小部分的作坊没有管理到,特别是针对某些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地区,没有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必要的重视。在这些小作坊里,获取效益是他们所达到的目标,因此将这些小作坊都应当融入到相应的产品管理中是一项比较棘手的任务。当前,随着有关食品安全制度的出台,国家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水平,通过严格的管理模式让食品的品质得以提高。经过这些年所得出的报告可以得知,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生物超标;另一方面是食品添加剂超标。因此,当前棘手的任务就是把上述因素当作重点的检查对象。
2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我国现阶段对视频检验的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和仪器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其中的工作原理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就对不同原理和作用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仪器、色谱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器和射线分析仪器以及热分析仪器这几大类,本文主要对前四大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1 电化学分析法
我国现阶段在生产和检测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电化学分析法,而且只能够对一些比较低价的离子进行研究,就导致在实验过程中造成限制和约束,并且不同的实验条件也会造成最终的结果不同。另外,在对食品和水中国的氰化物含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普遍都会采用单扫描极谱法,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呈现比较明显的极谱波波峰,从而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除此之外,在对食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和混合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通过消化和预处理的电势溶的方法,这个方法也经常会在酱油检测的过程中运用。
2.2 色谱分析法
2.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的分离,也可以对直接和间接的有机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例如,机磷和有机氯以及有机殊等等。另外,还可以对水中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酒类特征性单体物质、食用油中溶剂残留等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为色谱分离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普法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常用方法,主要用于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的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以及一些食品毒素的检测。胡志群等科研人员,利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荔枝果肉中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等,有机酸为苹果酸和酒石酸。夏静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利用二极管阵列作为检测器,同时检测出酱油中的7种防腐剂,实验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3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由H.斯莫尔等人于1975年提出和建立的,在后期有逐渐创造出了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和单柱离子色谱法,这些先进的分析和检测的方法,也都在食品分析和检测的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3 质谱分析法
质谱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器,而色谱具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就是取长补短,结合两者的优势,成为人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分为气质-谱联用和液-质谱联用,相比于质-谱联用,液-质谱联用技术主要应用待测样品比较稳定,不易挥发的样品。李润岩等研究人员建立了气-质联用的快速测定草莓中5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邢丽红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建立了快速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酸残留量,实验结果表明其检测限低,线性关系好,加标回收率高。
3 结语
为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应该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及时有力的监控和检测,这其中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建立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食品安全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及新型技术的出现,科学仪器必将应用新技术、新原理和新材料,在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创新,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