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手机工业设计趋势与分析探讨

2018-12-06赵青弘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4期
关键词:屏下指纹识别按键

赵青弘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5

1 手机的工业设计史,我们可以看到是一个化繁为简,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即使在这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功能,如相机、指纹识别、防水,但整体的方向一直没变,那就是简约。其实设计与科技从来都不是冲突的,达芬奇说过,简约就是最极致的复杂。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手机的变革,1985年摩托罗拉推出第一部手机“大哥大”,这是第一部能被称作手机的产品,它有着庞大的体型同时还有一根几乎和手机同样长的固定天线。这时我们脑海中能够浮现出很多大老板在大街上拿着大哥大的场景,当时的手机更多是一种功能性大于外形设计的提前,因为受制于技术本身的开发瓶颈[1]。

2000年,爱立信T10发布一款超薄翻盖手机,手机的机身可以比天线薄,而且薄的体积上还拥有一个翻盖,在形态简化,便捷化的方向上更进一步。而诺基亚3210发布后,真正的实现了手机小型便捷,做到了天线完全内置。在那个年代,手机的属性不单是它的品牌价值,更多时候取决于手机本身的形态设计。手机设计的焦点被一直聚焦在外观造型上,这一时期涌现出非常多的想象丰富的手机,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数字键盘也被一直保存下来,无论是直板、翻盖、侧向滑盖、横向滑盖、旋转等手机形态层出不穷,变的只是键盘的打开方式。

2007年,乔布斯携iPhone初代产品宣布了苹果公司归来,到2010年iPhone 4的推出,极简之风在手机行业开始风靡,金属边框与玻璃的完美结合,直面平板手机造型的应用,将之前手机设计美学和它相互依存的机械结构给予强有力的冲击及变革,最终引领了手机设计的潮流。极简的设计美学大行其道,对于手机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让手机设计变得简单而高效,集中力量突破特殊瓶颈技术高地。使手机生产门槛在不断的降低,以至于做网站、内容、或者主打做硬件的公司都能轻易进入这个市场,甚至妄图通过一些所谓的生态理念来引领。

2 到了新时期模块化的设计方向

我们很难去评价它对手机行业是一种创新式的变化革新,还是一种慵懒式的拿来主义。当手机由一个系统工程变成了简单的元器件选择和堆叠装配的时候,一切也就没有那么神秘和专业特性化了,手机终端厂商的存在感被严重削弱,消费者所追捧的不再是手机厂商的品牌,而是变成了参数及提供元器件的供应链。

智能手机的繁荣,使得手机的工业设计更广为人知。手机的造型、材质、工艺,都成了厂商的宣传点,这反过来推动了设计的大步向前。比如材质的进步,从起初的聚碳酸酯材质,到后来广泛采用的金属合金、玻璃,机身一体化程度也随之广泛应用,而简洁这一大趋势,则始终贯穿其中。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手机的设计也在探索变革,屏幕变大了;数字按键和主按键消失了;可拆卸电池盖消失了;手机外形和材质基本相同了;内生系统无差异了……以至于我们选择手机,只需要看用了什么SoC、使用多大的屏幕和屏占比显示,相机拍照性能、电池容量大小就可以了。这些需求和关注点的转变也促使手机工业设计侧重:更好的操控性,更高的屏占比[2]。

3 操控性改善的出发点就是客户的体感提升

在操控性方面,现在我们最希望改进的就是解锁方式,如今手机的解锁方式越来越多:按键结合软件解锁,按键指纹解锁,结构光人脸解锁,虹膜解锁及屏下指纹解锁。当物理按键指纹不断变换形状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创新,生物识别级的面部识别方案,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和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将人们的视野重新拉回去。

苹果公司推出首款按键指纹解锁手机Iphone 5S,使这个智能手机行业有了很大的变革。它方便我们操控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尤其是线上支付的普及,指纹识别可谓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做追求的极致屏占比的瓶颈就无法改进,那么如何既能保存指纹识别功能,又能使手机尽可能简洁呢?那就是我们当下最智能的屏下指纹解锁,手指轻轻一触屏幕,手机即为你开启全新视界。截止到目前能将屏幕下指纹识别技术量产化的手机终端厂家主要有OPPO、VIVO、华为、小米还有魅族。屏下指纹识别的实现,打破了此前屏占比和指纹识别之间的设计冲突,使手机厂商设计出更简洁、更具艺术感的手机,充分满足客户操控体验。

4 屏占比改善的出发点就是极致全面屏的拓展

屏幕是消费者对手机最直观的感受,其实全面屏形式多种多样,不管是什么形式,全面屏手机的出现,是满足了人们对于手机越来越大屏幕的渴求,但又不愿意增加手机机身尺寸。在这个矛盾体面前,“全面屏”提出了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极致全面屏,以华为P20为代表的极致全面“刘海屏”和以OPPO R17为代表的水滴屏。

第二个方案就是滑盖全面屏,即机械滑轨屏幕与摄像头分离动作。

滑盖全面屏的一种方式是:自动升降滑动。最早引入这种结构的是OPPO Find X,它采用双规潜望结构设计,类似潜望镜的设计理念,前后双轨道支撑,中间是电动马达及螺丝顶杆相结合自动伸缩。因为要在双轨潜望结构里面插入十几个主要元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泛光传感器、点阵光投射与接收器、摄像头、听筒,环境光感应器等,无需使用时隐藏在机身内部,在需要的时候瞬间升起,这就会提出全新的难题——升降的速度、平稳性体验。要实现升降结构的量产性,必须确保其结构动作性、速度性、平稳性、噪音以及可靠性等相关信赖性关键指标的满足。同时我们也看到升降马达首次应用手机结构中,这或许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趋势,智能手机设计的方向将趋向于差异化创新、以全新体验突破整个行业瓶颈的需要,在带动更多其他领域的零部件进入手机行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 滑盖全面屏的另一种方式是:手动升降滑动

最具代表性的是荣耀Magic 2的滑屏结构,这让我们想到当年NOKIA N85,它采用屏幕与机身相分离的滑动设计[3]。全面屏手机之所以成为潮流,就是因为它确实有很多优点。手机屏幕更大了,机身整体尺寸相对更小,影音和游戏等娱乐体验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屏幕的全景化更适合多任务分屏操作。

第二,全面屏手机的机身普遍可以做到更窄,使得手机更容易握持,增加体感。

第三,全面屏手机会促使手机厂商们为了尽可能做到100%的屏占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全面屏?首先对“全面屏”手机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到底什么样的手机算全面屏手机,每家手机终端的生产商都有不一样的表述。大部分厂商认为屏占比要达到1才是真正的全面屏手机,目前的审美标准是超过18.5:9的大屏设计基本就算是全面屏手机。从设计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实现全面屏还需要三个阶段。首先就是超窄边框,增大屏占比,减小下巴。其次就是屏幕的100%的透光率,从根本上解决屏下元器件的动作,如屏下指纹解锁和屏下摄像头拍照等。这种全面屏的极致视觉冲击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觉体验。

我们如何能实现真全面屏?要想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我们就必须克服阻碍真正意义上全面屏手机出现的一个大的技术难题,它就是屏下摄像的技术。但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仍然是无法解决,所以目前来看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设计机械结构来解决。然后还有就是屏幕的黑色边缘,这个黑边是屏幕触控的排线所在的位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我们现在可以改进屏幕的封装工艺实现四面等宽设计,当时想要完全去除是不可能的,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的缩窄。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全面屏,2018年很多手机终端厂商都在厉兵秣马、积极的开拓创新,攻克了多种我们之前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诸如屏下指纹识别、结构光、屏幕封装最小化、屏下光线传感器、距离感应器、机械结构、定制相机模组等先进技术。

6 结语

当然,这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并没有达到极致,手机设计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们要拿出工匠精神去搞。下面这段话我非常喜欢:

We are not perfect.Phones are not perfect.We want to make all our users happy。我们不完美,手机不完美,但是我们想要让用户满意。

猜你喜欢

屏下指纹识别按键
真全面屏时代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按键检测程序设计
第三代屏下相机技术: 让前置相机“消失”
非触勿动 秒治键盘误触
5G市场推动超薄屏下指纹芯片需求浮现
vivo概念机—APEX
苹果屏幕指纹识别专利图流出
iPhone8新专利曝光
指纹挂锁
形形色色的指纹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