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2018-12-06
武威市质量计量检验检测中心 甘肃武威 733000
1 煤炭质量化验事故的启示
在2010年,印度尼西亚的煤炭货船运来了重达43259吨的每天,在日照港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通过先进的煤炭检验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内检验出了这批煤炭的性能较差,挽救了总价值高达625.3万美元的商贸;2013年,货值479.6万美元,总质量为113285吨的澳大利亚的动力煤货船在我国接受检查时发现其申报值中灰分、发热量等等指标存在异常,通过后续检验,发现这是用矸石冒充煤炭的欺骗行为;同样是2013年,来自一艘货物价值487万美元,报检重量为55790吨的美国烟煤货船通过取样检验,发现这批煤炭的含硫量高达2.9%,如果使用,则会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上述发生在我国的三个实例,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检查部门要不断提升进口煤炭的审单工作,并且配合严密的检测,从根本上对以上案件进行排雷。其次是我国煤炭检验标准更应该依据环境及我国健康来制定其强制性,严格执行和落实。
2 对煤质化验带来影响因素
2.1 水分
煤炭质量化验过程中,水分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水分测定是煤炭测定的最后一个环节。而我国因地大物博,地理物质对煤炭的水分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南部,其春夏两季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湿度也大,那么在南方进行煤炭检验时,尤其是春夏季,更应该对煤炭样品的水分进行控制。另外就是阴雨天,空气中湿度也较大,这两种影响煤炭水分的情况一旦出现,就需要格外注意操作时要将煤炭样品立即从烘箱取出并要等其冷却至室温后在进行称重环节。
2.2 灰分
煤炭中的灰分含量可以说是直接决定煤炭质量的存在,那么灰分的检测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灰分仪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很好的满足快速准确的分析需求,但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其热电偶的校准准确性对最终结果的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那么笔者在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工作中,不仅仅要遵循规定来进行检测,更是要对仪器的精准性进行定期检测,4到6个月检测一次最佳。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排除仪器故障带来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2.3 热量监测
煤炭热量检测过程中,其室温及水温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整个监测的过程中,都要保持室温和水温可以稳定的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其次是作为工作人员的我们,要自觉提升调节水温的能力,做到有效调节与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室内水温的温差不可以超过一度,而室温和水温的差别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控制其上下不差两度才可以,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内筒与外筒的水温差也要注意控制。
2.4 固定含碳量
煤炭结构指标的不同,使其有着不同的用途,那么固定含碳量指标则是对其用途的重要指引,固定含碳量是指煤炭在去除水分、灰分后的残留物,这些差值统称为固定含碳量。
3 降低煤质化验误差产生的控制措施
3.1 对各项指标的控制及记录
(1)温度及时间,煤炭质量化验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一般来说温度需要保持在890-910℃,另外因为在挥发测定中,煤炭在高温环境中会将有机化学、液体等成分进行挥发出来,所以此过程要严格禁止空气的进入。其次要注意的是煤炭化验的样品全部放置于炉内进行烧灼,时间控制在5分钟。(2)含硫量,首先含硫量高的煤炭样品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硫化物对环境、空气等会造成污染情况,其次是硫化物对检测仪器及设备有着一定的破坏力,也就是说,煤炭样品中,一旦含硫量超标,那么检测结果则会因其破坏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点是需要记录并注意的。
3.2 煤炭工作人员提升自身工作素养
除去煤炭不均匀的特性,在煤炭检验中出现的误差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工作人员,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遵守行业相关标准及规定来进行工作。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行业规定的制定要比国家相关规定更为精细和严格,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煤炭化验技术也是在实践中要不断提升的,在这里对工作人员提出一定的要求,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多记录,事后多总结,这样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另外可以帮助煤炭检验工作质量的不断进步,甚至可以为后期煤炭检验相关规定的改进带来帮助和益处。
3.3 煤炭检测仪器设备的校正及保养
随着技术进步,很多应用于煤炭检验工作的仪器和设备已经普及开来,虽然物理方式及化学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我们的煤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但不得不提的是,煤炭检验用的仪器及设备必须定期做好校正及保养工作才能够好的为我们服务。包括上文提起的,煤炭烧灼的过程中释放出的硫化物本身就对检测仪器有着一定的破坏力,如果含硫量超标,那么相对应的给检测仪器及设备带来的破坏性也就越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好日常仪器设备的校正及保养工作的原因所在。
4 结语
现阶段,煤炭资源在全球紧缺的大环境中,为了更好的对我们生活日常以及工业发展做出保障,那么煤炭的质量的检验工作更是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检验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更加科学的开展鉴定工作,保证其质量的客观性及可靠性,虽然工作中的误差不可避免,但我们有责任将误差降低到最小,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