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结算课程探究性教学研究
2018-12-06谭慧君
谭慧君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应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高等教育作为创新体系的基础,应遵循“规划纲要”的指引,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根本任务。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这些的实现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二、国际结算课程探究性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基础、轻实践应用”的倾向,其中经济类专业表现得较为明显。这样造成学生思维发展受到束缚,逐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致使学生忽视自主思考,缺乏实操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因而目前有必要适时推进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中心”的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探究性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现实中选择主题,创设类似于问题探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表达、质疑、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并通过实验、调研、信息归纳、逻辑推理等活动来主动获取专业知识,同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教学以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构架,将教学过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际结算课程主要结合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其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既包含有系统理论和实务规范,又注重于业务操作和实践技能,同时还贯穿着法律规则和国际惯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仅凭课堂的有限时间及教师的灌输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国际结算繁杂的理论知识,更是缺乏相关实践应用的机会。因而需要结合以往存在的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安排侧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够多元,考核方式僵化、不够灵活等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结算课程的探究性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启发型、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和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具体教改方案,主要从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及标准、配套资源与平台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优化或改进。
三、国际结算课程探究性教学实践
(一)优化原有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参照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行业需要的变化,进行课程结构的重组与内容的更新,构建模块化、弹性化的国际结算课程体系。从强调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知识的系统性转而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破原有教材的局限,适时地删改增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国际结算概述、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贸易结算融资与风险防范四个主要模块。具体来说,考虑到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避免出现内容重叠,因而将国际结算单据部分删除,放到另行开设的外贸单证课程中。考虑到国际结算课程时效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因而将法律规范和国际惯例的前沿动态分散贯穿于各模块的教学中。考虑到国际市场环境和结算业务的发展变化,因而改变结算方式的教学侧重点,增加汇付而减少托收和信用证的内容;同时开始重视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部分。考虑到国际结算课程操作性、实务性强的特点,因而以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任务为载体,增设部分动手操练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二)整合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结合各模块具体内容的细化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形式丰富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师的设问、启发和引导下,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知识讲授基础上,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提问答疑、情景模拟、角色演练、项目操作、方案策划、专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讲授票据时,可以安排综合的专题活动,通过多媒体将汇票、本票、支票的样本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三种票据的必要记载项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回顾总结三种票据的其他异同点。然后引入甲乙两国四个商人之间进行某些交易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完成相关票据的制作,同时讨论策划如何使用三种票据,通过出票、背书、付款等行为来实现债权债务的清偿。从而让学生理解每种票据的性质和作用,掌握不同票据的使用原理与制作技能。又比如讲授信用证时,可以设置特定的业务场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学生各自扮演进口商(开证申请人)、出口商(受益人)、进口地银行(开证行)、出口地银行(通知行/议付行)中的某一角色,并参照多媒体展示的动态的流程图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然后可以进行角色轮换从而实现换位思考。从而让学生领会每个角色的工作任务和具体权责,理解信用证的整个运作程序和各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总之,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更好地来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能力的有效整合。
(三)改革考核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不仅应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等情况。只有合理全面地评价每位学生,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建立了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结合网络平台,来加强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层次考核。通过强化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动态性、开放性,来促进考核与学习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提升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具体来说,将以能力为重心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在终结性考核上,主要仍以闭卷形式进行期末考试,要求突出对学生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因而在试卷题型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客观题的分值,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在阶段性考核上,主要通过习题测验、专题演讲、方案策划、实验操作等形式来进行评价。通常在某些章节结束后开展,由此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从而为后续教学的调整提供依据。在过程性考核上,主要通过日常考勤、讨论发言、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行评价。一般参照学生的自学表现和课堂状态,体现对学习主动性的考核,从而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避免期末再临时抱佛脚。综上,通过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以合理的权重加权算出总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全面反馈,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教学活动,实现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
(四)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覆盖,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契机。借此来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教学,有利于解决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繁杂和探究性教学较为耗时的问题。通过超星系统平台的运用,可以将资源、课程、测评、互动融于一体,使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延展。具体来说,首先完成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修订教学大纲、考核评分标准与评定办法,补充实验计划、实验指导书,完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案、课程讲义,编写案例集、习题册,收集实践素材、课外教辅资料,提供专业论坛、资讯网站等。然后借助超星系统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在课前,通过其投票、问卷、统计功能,来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需求、预习情况,从而做好教学进度安排与重点难点辅导。在课中,通过其签到、选人、讨论功能,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调整学生的参与状态。在课后,通过其任务、测验、答疑功能,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和反馈课程教学效果,从而便于查漏补缺和素质拓展。总之,这种开放的教学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师生互动、提供了丰富资源,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灵活探究,提升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四、结语
国际结算课程探究性教学的应用,是一次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尝试。使得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也要注意到任何教学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探究性教学付诸实施的时间较短,仍存在着过程管理控制不足等问题,有待于不断摸索与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