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习近平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

2018-12-06赵玉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治国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赵玉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451150)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招生规模也逐渐增大,由此产生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大量80后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的队伍中来并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体系,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师德。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贴切但又饱含着对高校教师的深切希望,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次讲话习近平指出了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给当今高校青年教师指明了职业素养培育的方向。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含义

教师素养是群体或者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1]。教师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这应该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必要条件,要充分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分析

有专业机构做过一个关于青年教师择业动机的调查,该调查项目选取了800位调查对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2%的被调查者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非自愿,这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也必须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样的一群人加入到高校教师岗位,他们真的具备了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了吗?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吗?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也应该是21世纪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几点思考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在对我们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对治国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从中也会学到不少知识。

(一)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习近平治国理念中提到,要靠实力来治国。“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就是治人,“自身硬”就是要自治。俗话中说的“治人者必先自治”,便是最好的解释[2]。无论是小学、中学,抑或是大学,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应该做到以下工作。

1.知识面要广。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而且要对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知晓。习近平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掌握其精华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正确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要学习。

2.要有危机感。习近平在地方任职多年,其经常怀有忧患意识,他经常引用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的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其意思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教师也是如此,虽然有些教师教书好几年,上课经验比较丰富,书本知识比较熟练,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学生在不断变化,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书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所以,教师要有危机感。

3.要勤勉务实。习近平在《求是》上有关《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里面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也是近千年的历史经验教训。治国应该求真务实,作为党员应该求真务实,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更具体地说应该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树木虽易,然树人不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影响重大。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勤勤恳恳;同时要务实,虽然现在的教学手段先进,课堂上大多采用多媒体授课,很多讲课的资源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备课的时间缩短,课堂上需要板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少,表面上一节课的信息量很大,可是,仔细分析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并不是很多。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严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二)完善人格,不断提升职业道德

《论语·为正篇》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均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3]。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神圣,作为教师不仅知识要渊博,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在无形中也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莫过于此,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2.注重立德,修身正己。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中国古代的先进思想给予我们很多思考,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便是古人治国的经验教训,当前80后的青年教师年轻时代经历的磨难已经不多,我们生活的年代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富足,这也导致了当前的很多青年高校教师职业信念不很坚定,敬业精神淡化,追求个人享乐,拜金主义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青年的高校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身正为范,注意在课堂上乃至课下的一言一行,以史为鉴,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

(三)不忘初心,不断强化服务观念

北宋司马光主张:“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2013年9月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班子专题讲话中引用:“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4]学生乃学校之本,尤其是民办高校,生源决定着学校的存亡。2004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因病退学的大学生中近64.4%的大学生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5]。唐代韩愈也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位。

1.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仁爱之心。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致使很多教师把学习的中心全部放在提高学习效果上,很多学生的思想压力很大,当我们都在关注孩子们的成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某某学生因为不堪学习的重负,家长和教师不理解,心理的痛苦无处释放,最终酿成悲剧的事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们每天有8—10个小时的时间在学校渡过,与教师接触的时间也最长,教师的重要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应该时常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用充满爱的眼睛去看护每一位祖国的花朵。

2.作为教师要有责任心。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要对所有的孩子们负责任。自己的专业知识应该扎实,在“传道”的时候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正确讲解知识,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此外,还要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负责,对他们多一些关怀,更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相信用爱浇灌的花朵一定会长得更美。

3.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要用爱看待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内心也非常希望教师能尊重他们的想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摒弃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埋没人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新的时代中,接触的信息面要比之前大很多。再加上现在的成长家庭环境也与之前大大不同,我们的教学方式都要进行改变。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所谓的“差生”只不过是思想更活跃罢了,如果一味地压制,有可能会使孩子的才能因此磨灭。对待这样的“差生”,教师如果更多时候给以正确的引导,尊重他们的想法,或许能成就一个人才。

(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时代精神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崛起,要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成长并日益壮大,我们靠什么?21世纪最贵的资源是什么?无论竞争如何激烈,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的实现,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才。人才从何而出?归根结底靠我们的教育。

1.要与时俱进,就要更新教育观念。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6]。教师的使命在于塑造人的灵魂,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先进也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命运。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怎样教学,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勇于向传统的教学理念发出挑战。

2.要与时俱进,就要到实践中去。古人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古人都已经意识到读书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更新教育观念,并不是要“闭门造车”。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现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出去交流学习,或者到跟自身专业相关的一线企业单位中挂职锻炼。现在很多高校也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并给予经济上的一定支持,这对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的资源有限,出去锻炼会受到很大限制,比如,挂职锻炼的单位档次不够高,挂职主要局限于省内,挂职时间过于短暂等等。如果学校层面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会在很大程度提高挂职锻炼的效果。

3.要与时俱进,就要回到课堂中来。钱学森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7]。改变教学观念,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现在很多高校都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的变化,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讲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环节。其次,教学手段的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PPT授课,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地使用微课或者慕课进行教学;再次,考核方式的变化,根据课程性质和考试内容的特点可以使考核的方式多样化,比如现场实地考核、成果作品考核、过程性考核等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很贴切,但又让我们高校青年教师深感肩头的压力之大,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希望这次讲话能为我们高校青年教师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时时以此作为鞭策,让自己的工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登芝.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4).

[2] 张新文,张新悦.谈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培育[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 聂爱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以英语教师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3,(12).

[4] 张艳丽,周婷.提升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模式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2,(8).

[5] “马博士”眼中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EB/OL].光明网,2016-03-31.

[6] 黄海涛,浦昆华.习近平治国理念探析[J].学术探索,2014,(8).

[7] 习近平北京师范大学讲话稿[Z].2014.

猜你喜欢

治国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