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布局特征研究综述

2018-12-06李桥兴李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集群中医药

李桥兴,李妍

(1.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550025)

一、研究缘起与概述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的民族瑰宝,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独特产业和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几千年的保健养生历史,从《黄帝内经》到青蒿素,传统的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汉族和傣、彝、藏、蒙、苗等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学精髓,在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行业在20世纪后期曾经被部分人士批评和抵制,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医药产业已被世界各国瞩目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化进程,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3)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和《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年)》(2016)等相关政策,倡导建立兼具特色优势和科学技术的中医药管理评价体系,并明确未来15年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确定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学者屠呦呦女士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表明我国的中医药已经被世界各国医药医疗界所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崇尚“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也促使各国人民关注中国的中医药。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以大健康理念为依托,中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尽管学术界对中医药产业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中医药产业布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中医药产业布局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医药产业布局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概述

1.中医药健康产业界定。中医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产业,在全球天然药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国外对于中医药产业的研究均集中在植物药或天然药物行业,而将中国的中医药称为补充与替代疗法(CAM,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自从我国于1996年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虽然学术界对中医药产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是在中医药产业的界定问题上还颇有争议。例如,齐谋甲(1992)从生产体系和产业分类的角度认为,中医药产业是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集种植、生产、供应、科研、应用以及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社会生产体系[1]。李泊溪(2001)结合中医药产业的特点和中医药现代化趋势,将中医药产业界定为:国民经济中从事中医药类产品的生产、经营、研究等相关经济活动的领域,包括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和中医药知识业[2]。张伯礼(2010)指出,大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3]。张丽青(2011)强调,中医产业是一个集群而不是单一产业,并将中医药产业界定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形成的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新兴健康产业群,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研究及知识产权等[4]。文献分析表明,中医药产业界定的内涵比较丰富,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产业涉及中医药种植、加工、应用、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中医药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及知识业产业集群。

2.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概述。国内学者对中医药产业的学术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繁荣。目前我国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完善中医药产业链、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研究、中医药国际化及竞争力研究、中医药传统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

(1)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方面,学者们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如冒魏魏(2003)认为,我国中医药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中医药企业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提出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5]。马晓彤(2003)从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产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对策[6]。

(2)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着手研究中医药产业链的完善,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医药产业链的界定、组织形式、构建、特征、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的优化等。丰志培(2010)实证研究了安徽省中药材产业链组织模式的选择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7]。闫娟娟(2013)等分析了中药材产业链的特征及运行机制,探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策[8]。

(3)目前我国中医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我国中医药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也做了大量研究。如曹军伟(2006)分析了提高江苏省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要素[9]。黄志勇(2011)构建基于R-SCP的产业分析框架评价中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现状[10]。

(4)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是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重点。如刘凌云(2001)指出,我国中药开发研究与中药现代化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11]。邱江峰(2007)提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应该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中医药生产行业的现代化、中医药宏观管理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去努力[12]。刘昌孝(2016)探讨了中医药现代化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有基础研究滞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差等,提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现代先进理论和技术,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13]。

(5)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全面复苏,我国学者开始着手研究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如陆金国(2009)分析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情况,指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14]。杨毅(2010)等指出,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急需该领域的国际化人才[15]。司建平(2015)指出,大健康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贸易壁垒和中医药知识产权等问题[16]。

(6)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逐步壮大后,由于产业集群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明显优势,学者们开始研究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如陈泓(2009)研究了中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提出我国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战略[17]。熊新忠(2011)系统地研究了中医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问题,提出我国中医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18]。此外,还有一批学者具体研究地方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如罗中华(2015)等分析了集群化发展对中医药产业的现实意义,并提出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提前是政府的支持[19]。

(7)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张其成(2009)综合分析了近十年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20]。吉文辉(2009)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符号[21]。

国外部分学者对中医药产业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植物药和天然药。

首先,中医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如Robinson(2006)认为,中医药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其次,世界各国逐渐接受中医药,国外学者开始研究中医药的特征及其应用。如Borehers&Hackman(1997)分析中草药或矿物药的药物疗法与以针灸、瑜伽、太极、气功为主的非药物疗法在欧美等国家的应用。K.Hsworth(2001)在中国沈阳调查发现,西医和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联合使用的,单独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

再次,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医药质量控制和使用情况。如Lin(2000)认为,中药复方不应该采用单一的化学分析模式,反驳了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缺乏质量控制的观点。Njadow等(2004)重点调查了北京市两家医院门诊的针灸穴位使用频率情况。

最后,虽然中医药在与西方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在国外依然是一个热点问题。如Zhang(2007)等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验证了中医诊断标准的建立包括收集病症和区分症候是科学可行的。Balick(2008)等采用玛雅医学的脉诊方法,对中医药脉诊进行相似性比较。

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医药产业的研究非常丰富,而文献大多集中于中医药产业化、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和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中医药产业布局现状、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涉及的文献相对于以上几个方面较少。目前我国中医药已经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但要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还需要努力。一些地区如安徽、湖北,其中医药产业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开始逐步进行中医药产业链建设,其侧重点主要在产业链的特征、如何优化产业链等方面。此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药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在中医药理论、行业和宏观管理三个方面。中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主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在内要实现中医药标准化、解决中医药知识产权等问题,在外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与西医的融合。研究中医药产业布局对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提高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医药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但其优势还未充分显现。在大健康背景下,明确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对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医药产业布局研究

1.中医药产业布局现状研究。我国学者非常重视中医药产业布局研究,但研究视角多数集中于某一地区。如李磊(2014)等指出,亳州中药材产业虽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生产以分散种植为主,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22]。刘娜(2014)等研究发现,江西中药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但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23]。刘迪(2016)等总结了湖北中药材产业组织形式多样,产业布局相对完善,但要提升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拓展大中药大健康产业链[24]。

中医药产业布局研究相较于医药产业布局起步较晚,我国中医药行业目前发展较为分散,大多依靠本地自然资源发展,所以中医药产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分布散乱,规模较小,一些地区如江西、贵州等,已经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但没有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而湖北等地区产业集群已有初步发展,但尚未形成循环产业链,中医药产业布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其未来的产业布局趋势集群化、点轴的空间布局趋势。

2.中医药产业布局模式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和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布局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调整,学者开始研究中医药产业的布局模式。如王倩(2008)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将我国中医药产业布局模式分为三类: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以天津、西安为代表;二是利用本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建立起来的中药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沿海东部地区;三是依托密集的国家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医药产业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科技基础雄厚,有众多科研机构的城市[25]。陈聪(2012)运用区位商理论分析我国中药产业布局,将我国中医药产业布局详细地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专业化水平高,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如贵州、江西、吉林等地区;第二类,虽然拥有大量珍贵的中医药资源,但其生产能力和市场认可度较低,如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第三类,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但产业后劲不足,如江苏、湖北等地区;第四类,自然资源、市场竞争力及产业结构都不占优势的我国东部沿海及东北部,如上海、福建等,产业发展前景堪忧[26]。

在大健康背景下,中医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基本要素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等。冯薇(2006)指出,促进欠发达地区特色医药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作用培育中药产业集群[27]。刘健(2006)实证研究发现,贵州中药产业已经具备了企业集群的初始条件,即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利益以及政府扶持,促进贵州中药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雏形,但其并没有发挥出产业集群的优势竞争力[28]。刘红宁(2008)等指出,江西已经表现出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政府政策对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9]。

研究发现,我国中医药产业整体布局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学者们将布局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依靠丰富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的集群,如江西、贵州、甘肃、陕西、吉林等地区,其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中医药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第二类,依托中医药加工形成的集群,如江苏、湖北等地区,其特点是虽然具备一定的中医药行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但产业后劲不足,可以依靠建立加工型工业集群发展中医药产业;第三类,依靠科技资源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广东、上海等,其特点是资源、市场竞争力均不具有优势,但其可依据科研技术、人才等新兴优势建发展中医药产业。在第一类地区中,中医药产业集聚已经形成雏形,其后的发展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第二和第三类地区产业集聚还不明显,但中医药产业集聚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3.中医药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因素、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五大类。基于此,学者们中医药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做了相关研究。如黄璐琦(1999)指出,一些地区采用掠夺式的采收药材,导致药用植物丧失再生能力,阻碍地区医药产业发展[30]。赵婉莹(2011)研究发现,随着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约陕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人才匮乏以及制度不健全等也已经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31]。邹大光(2012)研究了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生产要素、产业地位及产业组织的影响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发现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和药材资源,而人力资源起协同作用[32]。魏金曼(2015)分析了影响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用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发现中药产业资产规模、劳动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支持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力较大,而天然资源与土地要素对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影响力较弱[33]。

文献梳理发现,我国中医药产业布局目前呈现产业布局分散,企业数量较多,但是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头品牌作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各个地区都将中医药产业集群作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各个地区中医药产业集群大多都已成形,但是没有发挥出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园区内各个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合作产业链,中介机构没有发挥作用,公共服务欠缺等。所以,我国中医药产业布局现状比较散乱,各地区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布局,各自为战,发展缓慢。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人力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医药产业布局模式主要是分为依靠资本建立起来的加工型中医药产业集群、依靠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来中医药产业集群和依靠科技建立起来的高科技医药产业园区三类,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布局符合本区域的中医药产业模式。

三、结论

我国医药产业在大健康背景下正在蓬勃发展,但对医药产业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成果较少。大多数成果集中于医药产业表面的现状分析,并没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医药产业布局研究,文献成果更为缺乏。我国医药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无序,优化产业布局亟待解决,本文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 齐谋甲.大家都应重视药物制剂技术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2,(7):387-388.

[2] 李泊溪.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J].经济管理,2001,(21):10-12.

[3] 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5):8-9.

[4] 张丽青,司建平.河南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意义[J].中医学报,2011,(11):306-308.

[5] 冒巍巍,范莉,王方华.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草药,2003,(4):289-292.

[6] 马晓彤,刘燕池.中医药产业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软科学,2003,(5):28-30.

[7] 丰志培,彭代银,刘志迎.亳州中药产业链与空间布局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65-170.

[8] 闫娟娟,冯海.产业链视角下山西中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11-12.

[9] 曹军伟,顾海.江苏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6,(2):39-40.

[10] 黄志勇.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11] 刘凌云,李强.中药开发研究与中药现代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10):11-13.

[12] 邱江峰.推进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13] 刘昌孝.对中药现代化及中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6,(11):41-44.

[14] 陆金国.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球中医药,2009,(3):205-206.

[15] 杨毅,曹立娅,张飙.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5-7.

[16] 司建平.大健康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的策略选择[J].中医学报,2015,(5):678-680.

[17] 陈弘.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8] 熊新忠.中医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19] 罗中华,张维,张翔.甘肃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2):46-48.

[20]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1).

[21] 吉文辉.试论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界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2] 李磊,赵丹丹.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8):298-300.

[23] 刘娜,周红波,赵慧.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30):129.

[24] 刘迪,吴和珍,王平,等.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16,(6):696-702.

[25] 王倩.吉林省中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6] 陈聪,于元元,胡元佳,等.基于区位商分析我国中药产业布局[J].中国中药杂志,2012,(5):549-552.

[27] 冯薇.依托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6,(23):15-18.

[28] 刘健.企业集群演化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对贵州中药企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0-33.

[29] 刘红宁,时洪洋,薛铁瑛.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92-95.

[30] 黄璐琦,商敏凤.关于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7):35-36.

[31] 赵婉莹.陕南中药产业化发展研究[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2] 邹大光.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2.

[33] 魏金曼.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宁波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集群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浅谈城市物流中心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