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委婉语的对比与分析
2018-12-06胡二娟
胡二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1 引言
无论是在正式场合或者日常交流中,为了显示礼貌,避免尴尬,人们通常会选择委婉语来表达某些难听、粗俗甚至是大家都忌讳的事情。委婉语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语言手段,因此,委婉语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形成了各个民族语言中的共有现象。
从修辞手段上看,委婉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相似现象,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属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而且,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在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美学观念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因而汉英委婉语也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自古以来崇尚等级制度,因而汉语中有关称谓的委婉语较多,而英语文化中,宗教信仰是极其神圣的,因而有关宗教的委婉语较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的需求逐渐凸显,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汉英委婉语的异同,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克服民族文化的差异,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从而使交际效果达到理想程度。
2 汉英委婉语的相同点分析
2.1 共同的根源
委婉语和禁忌语都与语言的禁忌有关,属于禁忌心理的产物。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自然力的不可抗性以及人类的认知水平,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神明或是灵物心存敬畏,对邪恶的事物心存忌讳,因此,不论何种文化、何种社会,人们对敬畏或崇拜的对象都存在语言禁忌。为了使交际过程更加和谐顺利、令人愉快,人们在遇到禁忌的事物又不得不表达的时候,人们会用其他词语代替,对于敏感的话题人们使用隐喻或者更加委婉、得体、高雅的说法或者表达代替。人们对于忌讳的事物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的这种做法就是委婉修辞手法产生的根源,这也是汉英委婉语产生的共同根源。
在中国的文化中,某些地区将老虎看成是令人敬畏的神物,对其既敬又怕,因此。人们在提到老虎时都会使用委婉的说法,比如水浒传中称老虎为“大虫”,有些地区称老虎为“大猫”等。又如潮汕地区祈求打鱼人平安归来,对于海神饱含敬畏之心,经常尊称其为“妈祖”。大部分英语国家的人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中有许多语言禁忌,如不可随便提及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否则就是裹读神明,耶和华会治他有罪。因此,人们常用The Creator,The Maker或者是Our Father来代替上帝,有时也用he,him来代替God(上帝)。人们对于魔鬼撒旦是特别忌讳的,万不得已时人们用Old Nick、the Dickens 或者the Devil(魔鬼)来代替撒旦的名字。
2.2 共同的使用领域
尽管汉英委婉语在使用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习惯。但是,某些领域的委婉语在汉英两个民族普遍存在,成为两个民族的共同使用领域。本文主要从死亡、怀孕、疾病、人体排泄、犯罪五个领域来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共同领域使用委婉语的内涵和特征。
(1)表达死亡方面:从古到今,无论对于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死亡一直是人们最为忌讳的事物之一,死亡在汉英两族中都属于禁忌话题。汉语中大概有300多个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人们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的死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将老者之死称为“寿终”、“谢世”;幼年之死称为“夭折”;中青年之死称为“英年早逝”;将士之死成为“阵亡”、“捐躯”;年轻貌美的女子死亡称作“香消玉殒”。到了近代,将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死称作“牺牲”、“献身”等等。英语也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比如:close one’s eyes,be with God,end one's day,breathe one's last,go west,hand in one's accounts,rest in peace,go to heaven,to leave the world等等。
(2)怀孕方面:怀孕会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性,因此汉英两族中也有很多关于怀孕的委婉语。汉语中用 “有喜了”、“有了”、“害喜”、“怀喜”、“进门喜”、“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等来表示怀孕。英语中有:to be in the delicate condition,a lady-in-waiting,to spoil a woman’s shape,a mother-to-be,eating for two等婉指怀孕。
(3)疾病方面:生病总是使人不快,汉语中有许多与疾病相关的委婉语,比如:抱恙、欠安、小恙、微恙、不适、头疼脑热等,患有严重疾病则称为“不治之症”,对身体有缺陷的人,汉语称之为“残疾人”,对于智力有问题的儿童称之为“智障”,还有用“失聪”代替“耳聋”,用“重听、失明”代替“眼瞎”等等。英语中将生病称为“I feel indisposed”、 “I am not myself”,“I am not feeling well”,英语中将残疾人称为“disabled person”;将(发疯)mad称为“mental problem”;将癌症(cancer)称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
(4)人体排泄方面:人体排泄属于比较私密和敏感的话题,为了避免尴尬、体现教养,汉英都有相关的语言和词汇委婉地表达排泄这一话题。在古代经常使用的委婉语是“大便”和“小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中常用“洗手、方便、上洗手间、上盥洗室、WC”代替排泄。英语中也有很多词语来表示排泄: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有时也会用一些句子来表达,比如:Where is the bathroom? May I use the facilities`? May I please be excused ?
(5)犯罪问题方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谈及犯罪问题时,为了给当事人留面子,都会使用委婉语使所说的内容变得模糊,从而掩饰或隐含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汉语会用“班房”代替“监狱”, 用转喻的手法突显了监狱“有着高大的围墙,有人轮流值班”等的特征,用“梁上君子”代替“小偷”,对于做出犯罪事情的人称为“失足”、“犯事”,对于犯过罪的年轻人称为“失足青年”、“问题青年”, 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罪犯和家属的面子。在英语中,有关犯罪的委婉语也很多,比如用correctional center(惩戒中心)代替prison(监狱),用juvenile delinquents(行为不良少年)代替 young criminal(少年犯)等等。
3 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分析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就两种语言的构造手段来说,汉英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来对比分析汉英委婉语的差异。
3.1 道德观念不同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谦恭礼让,认为谦虚是种传统美德,因此,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也体现了中国人谦虚的优良传统,在称呼自己或是与己相关的事物、行为使多用自谦的方式。比如,常称自己为“鄙人”,妻子为“贱内”、“拙荆”,称儿子为“犬子”英语中强调自我,认为人人平等,所以都用I或者me来 称呼自己,称妻子为my wife;送别人礼物时,常说“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有时将送礼、行贿等行为委婉地表达为“意思意思”、“表示表示”;受到赞扬时,常说“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而英语中听到对方的赞美之词,会欣然接受,常说“I’m glad you like it”、“Thank you”。
3.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信奉道教和佛教,道教提倡黄老思想认为人死即是“物化、隐化、遁化、蝉蜕,蜕化、跨鹤、化鹤、羽化、仙逝、返元、返真、登真等”,佛教提倡修行养性,功德圆满,四大皆空,西方极乐,认为人死即是“归天、归西、涅磐、尘化、圆寂、坐化、灭度、登莲界等”。 由于整个西方世界信奉基督教,委婉语最早就是从基督教文化中汲取养分,基督教文化也成了委婉语最肥沃的土壤。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捏土造人,是人类的创造者,是万物之主,因此,英语中用以下方式表达死亡:to return to dust,to be with God,to return to earth,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be promised to glory等等。
3.3 情感价值不同
由于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不同,中国人追逐金钱的程度没有西方人强烈,甚至羞于谈钱,觉得谈钱伤感情,所以在提高钱时会说:孔方兄、腰里货、老人头 大团结、工农兵等,而且如果某人将钱财看得过重,汉语中会用不屑的口吻表达“开口闭口谈钱”,对于贫穷也只有少数几个委婉语:拮据、手头紧、囊中羞涩等。在金钱至上的西方社会,财富意味着成功。贫穷是被人所不齿的,谈到穷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耻辱感。因此,为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有关“贫穷”的英语委婉语层出不穷,如:have-note,negative saver,less well off,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down on one's luck,culturally deprived,in difficulty means,temporarily short of liquidity等等。
4 结语
语言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历经千年演变,不少旧的委婉语已被新的代替,汉英两种委婉语既有共同之处又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正确把握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恰当地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进行表达,避免语言过于直陈而给对方带来伤害或造成尴尬,使自己保持高雅得体的形象,也使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愉快,使交际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1] 李倩.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1).
[2] 刘艳玲.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9).
[3] 张宵.汉英委婉语对比与翻译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02).
[4] 牛煜,杜耀文.浅谈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和翻译策略[J].山西科技,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