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06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江苏苏州 215028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国内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利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了单位行为的合法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贪污问题。然而,目前依然会有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全面,财务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容易导致单位的经济活动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出现贪腐等的问题。引发单位整体管理不善,从而更难提升单位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因此,事业单位通过开展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使单位形成良好的机制,使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当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依靠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让事业单位具有更好的风险控制意识,从而保护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也会由于单位内部本身环境、领导的认知水平,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以及单位内部体系建设缺失等系列问题,导致财务内控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如果设立了一些并不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无法推动事业单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还会给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带来障碍,造成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退步[1],,影响单位对外服务的良好形象。为能够尽快实现有效的内控管理,首先要查事业单位当前在财务内控制度上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标准化。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是根据每年的工作安排来拟定,使得内控制度本身是与单位各项工作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对财务内控制度的认识还比较的局限,认为的单位的各项经费都已经被财政部门把关,因此财务内控也仅仅只是单位内部财务部门的工作,缺少全单位的财务内控统筹。如: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当中,从资产采购到资产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仅仅约束某个部门,在单位整体当中,内控制度很难起到约束力。也由于高层领导这种对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单位整体财务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从而无法依靠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效果对内控制度进行改良,缺少可操作性。另外,因为缺乏重视,所有的制度都仅仅停留在纸面,在单位内部并没有真正的执行起来,缺少对内控制度的行动力,尤其是碰到重要内控问题时,事业单位内部也安排不出集体会议来对当前的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的控制上,难以深入研究,导致对工作当中的重要节点缺少控制,例如采购控制、资产控制、风险控制等等。这样的环境当中,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是十分困难的,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其实对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很多要求都形同虚设,引起单位内控领导小组缺少对终端执行的控制力度,单位整体难以系统性地学习内控制度等等。例如工程竣工交付后,却没有针对配套的制度要求各部门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固定资产的建账、管理,以及延续到后期的资产维护等等工作,让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难以形成闭环[2]。
1.2 内控岗位不健全,制度难以执行
内控制度的执行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和机构,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内控的需求设置相关的岗位,无法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单独设置财务岗位,或者财务岗位与办公室后勤合并为一个岗位,又或者财务岗位仅仅设置会计和出纳,却没有专门很对内控设置财务内控岗位。许多事业单位的内控岗位都是由其他岗位上的人员兼职,但是兼职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甚至没有财务相关知识,有的单位还存在混岗等等问题。由于岗位的残缺,导致需要分岗设权,而分级授权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2]。一些单位会出现一人多权、一人多责的现象,在发生问题时,经常会相互推诿,权责不清的问题经常发生。而内控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定期轮岗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轮岗制度,如果岗位上的人员因为生病等原因不能够上岗时,一些活动和工作做就难以开展,这时只能临时指定人员代理工作,由于对工作的不熟悉,不解相关业务工作和制度,一旦工作上出现问题,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使得内控制度彻底和业务工作相分离,一旦业务工作出现过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内审力量不足,缺少强力的监督机制
每一个事业单位都必须要建立一个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或监督工作。这个部门必须要有独立的职能,避免正常工作会受到其他部门干扰,导致工作无法落实。但是仍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却是缺少足够的权力或者没有独立性,从而给某些领导干部追求个人利益带来机会。很多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人员以兼职人员为主,有些人在审计工作上还有双重身份,即是审核人员,同时也是被审核人员,导致审计结果难以具备真实性。其次,一些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知识和流程的掌握能力很不透彻,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还有的审计人员是部门的负责人,会在审计工作当中粉饰审计结果,更难以发现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2 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
2.1 提高对审计的重视
财务内控的体系需要有整个事业单位的重视,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分管领导必须要根据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建立与本单位需求相符的内控体系。另外,需要有单位所有与经济活动相关岗位的负责人来梳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包括采购、资产管理、会计、出纳、业务等等,制定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策略,构建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3]。其次,要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对内控的研究性会议,单位内部的领导要广泛征集意见,各部门领导也需要在会议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开会过程中,要允许到会人员畅所欲言,会后也要加强会议结果的学习和培训。为能够建立更为合理的管理措施,事业单位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思想,吸收国内外的内控管理经验,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分析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做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我国内控制度和能够和单位的现状相结合,提升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水平。在建立完善合理的措施和业务流程之后,还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3]。
2.2 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在拟定内部控制制度后,还需要严抓落实工作,必须要组建具有力度的内控管理队伍,包括会计、出纳、资产管理、内控、审计等岗位,不同的岗位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人员,在选择人员时,首先需要了解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还需要了解该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在源头上遏制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4]。对于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做好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内控工作解的专业程度,保证他们能够熟悉各种流程,在工作当中能够娴熟的运用,事业单位内部还可以系统性地组织内控专业知识和经验交流,通过交流经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4]。
2.3 加强内部审核
内控制度的高效执行需要强有力的内部审核的监督和评价,尤其是对于单位收支、物资采购这类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监督和风控评价,并且还需要定期开展自我评价,找出在内部控制上的薄弱之处,并制定严格的措施和策略,从而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同时,内部审核还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指标,并加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减少内审部门对领导的依赖,使得内审部门在事业单位内部更加权威。
3 结语
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各个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工作当中的实际需要和相关的规范要求,从单位工作的全局角度出发,加强统筹,重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在制度的建设,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