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银行体系的短板

2018-12-06宗涛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储蓄银行小微商业银行

文/宗涛 编辑/张美思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

如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能在服务小微企业的主业中深耕细作,将有利于实现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的良性共赢发展。

中国的中小银行,数量相当庞大: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有约40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中小银行数量增加更快,村镇银行已发展到1400多家,同时还新设立了10家左右的民营银行。问题是,本应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似乎没能很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偏离主业的情况较大银行更为严重,这是中国银行业的短板。究其根由,主要是没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中小银行缺乏与当地经济紧密相连的内在基因。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理财等资管产品的扩张速度要快于大银行,同业业务占比也明显更高,很多中小银行的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不足50%,资金来源高度依赖金融市场,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在资产运用中,部分银行贷款业务占比不足30%或更低,而大部分资金则运用于影子银行类业务。

笔者2013年在德国调研时,德国中央银行一位官员向我们介绍说,德国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较为完备,因而听不到中小企业抱怨融资难、融资贵。在德国,除德意志银行等少数大型商业银行外,从储蓄银行到州立银行,从复兴信贷银行到担保银行,再到合作银行,无不把中小企业业务视为重点。

以储蓄银行为例。储蓄银行是德国重要的零售银行,服务范围涵盖了除投机性业务外的所有零售业务。德国法律将储蓄银行明确定位于确保向当地个人、中小企业及公共部门(包括低收入家庭或小微企业)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据此,即使在私人银行不涉足的偏远和低收入地区,也能获得储蓄银行的基本金融服务。德国法律还规定,储蓄银行要运用其净收益来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赞助慈善、文化、体育、科研、环境及商业发展项目。所有当地居民(包括游客)都能从这些资金使用中获益。而这些资金的年使用额达5亿欧元以上。

由于更注重当地经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非盈利的最大化,储蓄银行不参与高风险活动,因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小。当前,储蓄银行拥有约1亿个活期存款账户,并为5000万客户提供服务,是德国约50%的居民和44%的企业的开户行,且90%的资金来自储蓄。储蓄银行的董事们则会用大量时间实地了解当地客户的情况,通过建立私人关系,与很多客户维持着长期的业务关系。这是总部远离当地的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

反观中国的中小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大多由地方政府控股并任命高管,其主要目标是服务于当地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融资平台;至于我国的民营银行,则大都由明星企业控股,而村镇银行则相当于大中型银行的分行。这些银行的业务模式雷同,在公司治理的内在基因上,没有把服务社区、反哺社区作为首要目标。

从更深层次看,中小企业才是吸收就业的主体,也是增加经济活力与韧性的保障,对实现全国层面的经济目标意义重大。然而这些目标并非地方政府的目标:地方政府紧密控制地方性银行瞄准的是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而这些产业和项目更多与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相联系。因此,干预的结果非但没有提高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反而更偏离了这一目标。

有观点认为,小微企业风险大,不良率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也更高。但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模型已非常成熟,对小微企业的利率进行适当上浮,完全可以覆盖其风险溢价和经营成本。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在6%—7%左右,而民间借贷的年化成本起码在20%—30%,因而,小微企业完全能够接受贷款利率一定程度的上浮。

从我国少数真正服务于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看,其盈利能力和盈利平稳性均明显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未来,如有更多中小银行能在服务小微企业的主业中深耕细作,将有利于实现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的良性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储蓄银行小微商业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办公总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大而不倒的小银行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