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证业务的人工智能应用前景
2018-12-06卢时云编辑韩英彤
文/卢时云 编辑/韩英彤
通过人工智能为银行业务赋能是大势所趋。与时俱进、拥抱未来,也是国际结算业务人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风生水起。作为国际结算重要工具的信用证业务,尽管专业性强、规则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未来在信用证业务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商业信用证为例,探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信用证业务项下客户、机构等人工智能画像
对银行来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进出口信用证业务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画像,为业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支持。
客户画像
对历史交易进行分析,勾画出客户/交易对手的行为特点,包括信用证执行情况、业务纠纷情况等。对于交易中经常出现实质性拒付(如单据退回交单行),或者经常利用拒付获得商业利益(商品降价)等情况,可以考虑将此类客户/交易对手列为黑名单/灰名单,并对其后续发生的新业务进行警示或禁止。
代理银行画像
同样是利用历史交易,对代理行进行画像,将严重违反国际惯例的银行设置为黑名单/灰名单,并对其后续发生的新业务进行警示或禁止。
商品画像
通过对历史交易中商品进行识别和分析,获取商品与国家关系、商品与港口关系、商品与客户关系等信息,特别是大宗商品类。如后续交易相关进出口商品种类或数量出现商品画像矛盾的情况(如最近十年历史交易中,从A港口进口B大宗商品数量为0,而一笔新交易却是从A港口进口B大宗商品1000吨),应在业务办理时给予提示或警告。
信用证条款人工智能判别
按照业务惯例,信用证在条款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商业信用证一般都有货物描述,单据要求条款中一般都包括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等,附加条款中一般都有保付条款和寄单地址等。此外,信用证通知行一般都审核信用证是否有软条款。
为实现信用证条款人工智能判别,应针对信用证单据条款栏位(TAG46、TAG47、TAG78等),建立自然语言处理相关工具,包括分词、分句、单据条款相关模型等。众所周知,信用证TAG46是单据要求栏位,一般情况下都有发票要求、运输单据要求等内容;TAG47是附件条件,经常有单据出具语言要求、单据引用合同号要求等内容。这些要求在语义上一般是相互独立的表述。鉴此,在人工智能处理时可按以下四步操作:第一步,将上述条款栏位内容,按照规则拆分成独立语义的语句。第二步,通过算法模型对语句进行分类,如分为发票要求条款、运输单据要求条款、保险单据要求条款、单据出具语言要求条款、不符点费告知条款等。第三步,将这些条款再从软条款维度进行分类,识别出是否包含软条款。第四步,对于信用证存在关键信息的缺失(如缺少发票要求、缺少寄单地址等)或含有软条款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对信用证缺失寄单地址的情况,银行应联系开证行让其尽快提供寄单地址,以免在寄送单据时出现地址不明确的情况;如信用证有对受益人不利的软条款,银行应告知受益人,并建议受益人联系申请人进行修改。
人工智能业务录入
无论是客户提交纸质开证申请书,还是银行收到交单行的单据,都需要业务人员进行人工录入。采用OCR/ICR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可以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录入。
首先是通过OCR/ICR技术,将纸质单据的图像文件转化为文本文件,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手段,对OCR/ICR识别的错误信息进行纠正,然后将该文本文件抽取成业务所需要的结构化数据,再转化为业务操作界面需要输入的数据项,实现业务智能化自动处理。
以进口开证信用证申请书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家商业银行会有固定模板。银行可以通过固定模板,对开证申请书进行OCR/ICR识别,将申请书上内容转换为文本文件;然后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将文本文件进行分词、分句、分块、命名实体识别,以及OCR/ICR识别有误的单词并纠错、模型算法等处理,变成结构化数据,包括:申请人名称、地址,受益人名称、地址,有效期,有效地点,最迟装船期,货物描述,单据要求,附件条款等;最后用这些结构化信息对业务操作界面相关栏位进行赋值,实现人工智能自动录入。
人工智能单证审核
目前单证审核都是专业人员线下人工完成,也是信用证业务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如果能实现信用证业务由人工审核向人工智能审核的转变,将大幅度提高单证业务的处理效率。
由于单证业务审核需要遵循UCP600、ISBP、国际商会案例、业务实务惯例等,因此要实现单证人工智能审核,首先要将上述规则构建成审单知识图谱,为业务审核推理、计算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OCR/ICR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对信用证和单据形成精确的业务表示、业务推理、业务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展示给终端用户。
单证人工智能审核目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审单知识图谱构建。据了解,这方面业务尚无先例。二是审单数据缺失。按照目前通行的审单习惯,单证人员审单时一般不记录“相符”部分,只概括性记录“不符”部分(如:发票受益人不符),从而导致数据缺失,也就无法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建模。
鉴于目前的困境,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审单分两步走:第一步,组织相关知识专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知识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辅助审单工具,完整、详细地记录单据审核内容和结果,包括目前线下不记录的“条款相符”等情况,以解决数据缺失问题;第二步,在积累大量审单数据基础上,对审单模型进行训练、优化,达到目标后,再实现人工智能审单功能。
往来报文智能化处理
对于银行每天都会收到的大量报文,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手段,根据报文类型和内容进行分类,并据此设计不同的处理流程。具体到操作上,可先根据报文内容,按照重要性、后续处理的不同要求等维度进行分类,然后再考虑设计差异性流程。举例如下:
(1)告知银行类(以付款通知为例)。一般情况下,付款通知只是开证银行对付款情况的告知,属于备查类。因为对于交单行来说,只有收到开证行付款头寸时,才能证明开证行已经付款;因此,此类业务可以由系统自动处理完毕。如必要,可以考虑在当日终(或第二天)时提供一个清单,供业务人员查看。
(2)业务投诉及纠纷类(如投诉银行无理拒付)。此类报文处理不好,有可能影响银行的信誉或与对方银行未来的业务合作。因此,可以考虑将此类业务首先推送给业务主管,让业务主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如有必要,报告给上一级领导。
(3)不符点拒付类。第一步,提取对方电文中不符点信息;第二步,获取原单据审核结果,并与电文中的不符点进行对比;假设不符点不成立,应触发人工智能反驳不符点模型,生成新的报文。此类功能较为复杂,应建立专门的不符点反驳报文模型和触发机制。在功能实施路径方面,可以参考人机问答机制。
信用证业务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
按照目前的主流做法,如果想通过人工智能对某个专业领域赋能,需要建立该领域的知识图谱,为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持。而信用证业务目前缺少成体系的知识图谱,很多环节知识图谱缺失较为严重。因此,如想要拥抱人工智能,应先补齐信用证业务知识图谱的短板。
知识图谱的使用需要与相应的人工智能工具及模型配合,实现在开证、通知、修改、审单、收付款、往来报文等环节的智能处理。此外,还可以将知识图谱建成单证业务知识系统,用于单证业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学习、业务咨询等方面,为单证业务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