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数据交易系统,提升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2018-12-06南品仁
南品仁
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最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普遍较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农产品滞销的现象除了是由一些客观因素造成之外,还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供需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情况来看,为了能够实现在农产品连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那么就一定要在“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众多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农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尤其需要在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丰富性[1],构建大数据交易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的概念和意义
构建现代农业流通大数据平台是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我们既可以以农产品流通的终端市场信息化改造为切入点,通过对城市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经营,最终在基地建立直配模式。同时又可以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的平台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倒退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我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只有更好地构建现代农产品的流通大数据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将农业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资源更好地综合再来,并在之后推动我国农业各领域资源的创新发展,并在最后推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惠农”政策[2]。
2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平台建设水平落后
虽然最近几年也在推进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产品建设,但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农产品被运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再在大面积范围内被消费。但在整个过程中,农民对于新型的农产品生产手段的接受能力依然较低,多数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广大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落后的现象,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农产品供给侧的改革。
2.2 农产品保障程度低
目前,存在于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不仅劳动人口有逐渐老龄化的趋势,而且供需的不平衡还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数据缺失的现象,所有的数据都没有办法在整体过程中更好地被综合,从而缺乏协调发展的能力。整个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系数普遍不高。
2.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交易方式普遍比较落后
整体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尤其会发生损耗。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过程中,各路参与社会运营的资本都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3]。此外,农产品的交易方式普遍非常落后,现下的“现场”、“现金”和“现货”的交易模式已经成为农产品交易的主流模式。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已经成为了其典型代表。
3 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量发展的意见
为了能够通过推进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全面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加快大数据农业的反过程建设,那么尤其需要通过有效解决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2]。以下几点:
3.1 通过整合信息搭建大数据平台
要想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量的发展,尤其需要以信息大数据的应用为基础,并通过打通农产品的各个流通环节来全面建设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构建以农产品供应链为基础的市场运作保障体系。
3.2 通过对农贸市场的统一规划来建设农产品流通供应平台
一定要在对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供应平台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在内的资源来建立一个高效、统一、智能和安全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这本身也比较符合国民发展过程中区域性的“定制化农产品供应链供应模式。”
3.3 全面实现食品安全和价格监管机制
在构建大数据交易系统的过程中,尤其要在构建“一摊”、“一品”和其他类型的食品安全和价格机制监管的过程中全面发布“菜篮子安全指数”和“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监管机制,并在流通的过程中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4]。此外,也需要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定位,并在整个过程中不直接进行干预,并让国有企业更好地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市场化的运作。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农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的概念和意义讲起,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在之后指出提出农产品供给链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在之后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