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国剪不断的情缘
2018-12-06赵诚惠
文/赵诚惠
1996年,我和爱人带着两个儿子从韩国踏上中国的土地,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没想到,这一待就是20多年。
当初选择来中国还是儿子的提议,因为他喜欢《三国志》,这个提议把我们一家人和中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们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人。
改革开放让中国打开国门,我们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来,在这20多年里,我真切地感受着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改革开放像一座灯塔,为中国的发展照亮方向,让中国成为全球化的中国。回想着在中国这20多年来的经历,过去和现在的画面在脑海中一幕幕展现——中国速度、精神风貌、国际化步伐、友谊的使者……
不敢想象的“中国速度”
刚来合肥时,我们回韩国要坐6个多小时的大巴先到上海,再坐飞机,那时候合肥没有飞往韩国的直航。一大早我们就要拖着半睡半醒的身子起来赶大巴,周转了一大圈,等坐上飞机整个人都要累瘫了。现在合肥飞往韩国的航班一周多次,不需要周转,非常便利,合肥也开通了许多条国际航线,国际化步伐势不可挡。现在如果想要去上海,每天都有很多班次动车和高铁,最快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以前真的不敢想象。
记得2015年我受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庆典活动,从合肥到北京仅用4个多小时,我看着窗外的美好河山,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便到了站。只能感叹,我体验的是“中国速度”。回想当年的绿皮火车,笨重的身躯缓缓徐行,车厢里总是人满为患,相比之下宽敞明亮、一路飞奔的高铁实在是“高大上”,所以我经常跟朋友们开玩笑说:“以前出门很头疼,自从有了高铁,去哪儿都是眨眼的工夫。”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每隔几年会来中国一次。几个月前他来合肥,我去机场接他,当车子行驶在某高架桥时他很惊讶地问:“这个高架桥,我上次来的时候才开始建设,怎么这么快就建好了?”“高架桥只是一个缩影而已,你看看合肥的楼房和地铁,都是日新月异呢!”我自豪地回答。我已经把合肥看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每次向韩国朋友们介绍合肥或者中国的发展,我都既兴奋又充满期待。沿路我们看到很多共享单车,我又乐此不疲地跟朋友聊起了中国的新发明——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将“低碳”“环保”“共享”发挥得恰到好处。到了酒店,看到柜台前的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我又介绍起中国的手机移动支付。“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出门都不带钱包,一部手机,打车、订餐、购物、支付等等全部都能解决。”朋友笑着说,“我都想来中国定居了”。
铁路、公路、互联网、电商、移动支付等等,“中国速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方便了老百姓,也惊艳了世界。以前我们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已经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中国不仅有速度,又加上质量的砝码,总是给人惊喜和期待。
中国人的自信和底气
我是一名高校老师,执教20多年,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生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记得我刚开始执教的几年,学生们大多都比较温和听话、斯文腼腆,而近些年教的学生们越来越自信、有想法。我想这种精神面貌的变化,其实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国家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见识和经历越来越丰富,国民就会越来越自信和有底气。
前些年,如果去大的购物中心,你会看到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近些年,你会发现中国本土品牌越来越多,而且人气也很高。我的学生们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小米、vivo、OPPO、魅族、华为等中国品牌,我问他们功能怎么样的时候,他们总是自豪地说,中国品牌质量越来越好,性价比非常高。以前周围的中国朋友们买车,一般首选都会选外资或者合资品牌,最近这些年,选择吉利、比亚迪、江淮等中国品牌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听说比亚迪等公司在电动汽车方面比较先进,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中国的一些汽车公司在这一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大家对中国品牌从质疑到认可,从热衷“海淘”到喜欢中国产品,这种态度的转变,让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和包容。
近些年来,我经常听说一些年轻人“叛逆”的就业故事。有个企业老板的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他对“子承父业”不感兴趣,偏要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小说插画师。有个医生,他女儿是名校金融系硕士,毕业后选择去安徽砀山买了一片地,在那里种梨,她说她喜欢自然,种梨也能种出生活。在这些看似“叛逆”的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渴望,他们不再像祖辈和父辈那样肩负生活重担,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中产家庭,有着宽裕的家庭环境,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是勇于活出自己的精彩。是啊,中国现在有很多孩子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用在意世俗的评价,只要追随自己的内心,这不就是社会的进步吗?这不就是社会的自信吗?
迈着包容和多元的国际化步伐
20世纪90年代,在我生活的城市——合肥,外国人屈指可数。记得我们刚来不久,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的老板听见我和家人说着韩语,十分诧异,因为那时候外国人少,听到外语觉得比较稀奇。现在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大家由多年前对外国人的诧异变成了接纳,这种态度的转变,也能看得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中国的环境更包容和多元化。
来中国的头几年,我和家人有时候很想吃韩餐,但合肥没有,那时候真希望周围有些韩国餐厅。最近这几年合肥的韩国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小区下面就有一家挺不错的。不仅是韩国餐厅,你会发现泰国餐厅、法式餐厅、日本料理,各种国际口味在购物中心的一层楼里基本都能找到,饮食的国际化让我们大饱口福。
1997年,我来合肥的第二年,在我和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校领导的多方努力下,开设了安徽省内第一个韩语课程,而现在安徽省内有多所高校开设了韩语课程。由我协助举办的安徽省顺天乡杯韩语大赛从2007年开始已经举办了十届,参加的学生人数和学校越来越多。从学生们刚开始选择韩语课程时迷茫的眼神,到现在积极申请去韩国做交换生或出国深造的热情,能够感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思维和眼界越来越开放和国际化。跟中国学生出国潮同步的是,更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进修或者学习,我们学校的外国学生就有将近200人。国际化欢迎大家走出去看看,也欢迎友人走进来瞧瞧。
国际化不仅指物质生活更丰富,建筑和设施更现代化,招商引资更活跃,出国和来华的人员增加,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家的思想更加包容和多元化。听说有很多年轻的农民朋友通过淘宝等网站销售自己生产的水果和农作物,收益还挺可观的。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中,只要你敞开心扉,愿意去拥抱这个世界,那么信息化的时代就会带着你一起飞翔。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和思维,让中国和世界成为一家,让人真正体会什么叫同住地球村。
记得当年我和家人决定放弃去美国的机会,来中国发展时,周围的亲朋好友一片不理解。但是,现在我和亲朋好友聊天时,他们经常会感叹我们当初有眼光。20多年前来中国时,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很担心,朋友们也是耸耸肩表示不解,而现在我的几个兄弟姐妹也在中国工作,我一半以上的侄女侄儿在中国读了书,我儿子的小舅子也在合肥学院留学。这种改变的背后,是对中国发展的认可和肯定,而这种看法也不断推动中国的国际化,让中国成为世界更喜欢的中国。
播撒理解万岁和友谊长存的种子
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迈着国际化步伐,携手全世界友人为建设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在中国生活的20多年里,我很荣幸能够见证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很幸运一直在参与中韩两国友谊的发展。中韩两国民间的友谊是两国间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中韩关系为中韩民间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因为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发展中韩民间的友谊和交流,时代让我们能够真正发挥桥梁的角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韩两国间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先后促成多所中国和韩国大学建立姊妹大学关系,定期互换交换生和留学生。教育合作开展的同时,我又联系医院、电视台、新闻社、市人大、市政府、JC国际青年商会、合肥—大田书画协会等开展友好交流活动,这种友好活动已经在76个团体中活跃开展起来。每次交流都让我深有感触,因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可以超越种族和国界,每次活动结束后,看着中韩双方依依不舍地分别、拥抱和互留联系方式,我都会十分感动。2016年中韩教育局交流时,我了解到,有一对中韩学生在几年前的学校交流中结缘,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着联系,中韩友谊的光芒在民间像星星之火一样被点燃。两国间通过这种友好活动的开展能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对双方的教育、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中韩友谊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奖项,例如中国政府友谊奖、安徽省“黄山友谊奖”“合肥市荣誉市民”“对合肥百年历史有影响女性”等等,但是比起这些奖项,看到两国人民在交流中的真诚和互动更使我有成就感。
国与国的关系,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需要经历接触、交流、了解和建立联系。我身边有很多从小就在中国读书的韩国孩子,看着他们的成长,我很欣慰,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从不认识中国到了解中国和喜爱中国的过程。
十几年前,我家老二在韩国的一家超市购物,看到一个小孩子把一个玩偶放到了妈妈的购物车里,妈妈看了看玩偶对孩子说:“这个玩偶是中国产的,质量不好,放回架子上。”当看到这一幕时,他一开始有点犹豫,但还是走到那位妈妈的面前说:“你好,刚才听到你对孩子说,中国产的东西质量不好,难道中国的都不好,韩国的就都很好吗?”那位妈妈很诧异地看着他说:“你是中国人吗?”他很平静地回答:“不,我是韩国人。不过,我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韩国人。”并且补充道,“中国有很多质量很好的产品,我们平时用得都好好的。我们不能说某个国家的都很好,也不能说某个国家的都不好。”
我的孩子有勇气站出来为中国说话,对于中国的情感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他就像一位友好使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播撒着理解万岁和友谊长存的种子。想到了,我的孩子是地球公民;感到了,我的教育成功了。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我们作为历史中的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但是感谢每一个渺小而努力的个体,他们带着和平友谊的橄榄枝,穿梭在国与国之间,为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感谢在这个时代中,我能与中国有剪不断的情缘,能在历史的浩瀚中,看到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会在历史的星空中闪闪发亮。我真心希望中国梦越来越绚丽迷人,也希望中韩友谊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