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共享发展理念探析

2018-12-05邓深林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邓深林

摘要 共享发展的要义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作为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将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面对当今繁多的国际问题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出‘修昔底德陷阱”。而现在将用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起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共享发展新 发展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02

“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被写入发展规划,作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志着开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如今,共享发展理念在全球的治理体系中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到“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中,必将为前期中方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引领方向。这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全球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习近平的共享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运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坚持共享发展,就是体现出我们党对未来趋势准确把握的一种全局的眼光。对习近平总书记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主要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容、重要意义来进行把握。

“共享”理念不是今天才有的,在不同时代都有体现出国人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古有孔子的“天下大同”,近有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共享”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理想。“共享”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但其实质始终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一,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回答“发展为了谁”的这个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回答“发展依靠谁”的这个问题。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中“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必须秉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点。其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努力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保障人民共享的各个方面权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体现出选择了正确的中国道路,体现出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共享发展理念的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其一,坚持共享发展,有利于推进人民幸福、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习近平提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这体现出以民为本、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已实现蓬勃发展,这已经做大的“蛋糕”如何分成为最大的问题跟挑战。坚持共享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向前发展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助推国家健康发展,民族振兴,实现人民幸福。其二,坚持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百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去引领指导,立足于共享发展理念去统筹全局。其三,坚持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所有成果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就概括性的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运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大政方针中,着眼于当前国际和平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潮流所至,大势所趋。

人类命运共同体初期的含义为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对人类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要求,在大力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还需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需要在保持各国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来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合作,共同承担起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顺势而为,在认识上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其一,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客观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客观要求。过去的那种殖民统治和冷战对抗已经结束,当今社会的时代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面对人类的共同困难和难题时,如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恐怖主义活动、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等,诸如此类,都要求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其二,“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要义,各国之间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運。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全球性发展观。“共享尊严”即是每个国家主体在国际上不论大小、强弱都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共享发展成果”即是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的促进他国的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即是世界各国一同应对各种国际问题和全球性的危机,例如:同心协力打击恐怖主义。“共掌世界命运”即是处理国际事务要遵循民主原则,在全球治理中,每个国家应都有发言权,能够做到共同协商。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观念的最新阐述,也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也为世界秩序的重建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马克思当时也谈及到了共同体的思想,很多的观念都与之有密切关联,不过马克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深入地阐述共同体的内涵与本质。马克思认为真正共同體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那时整个人类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充满着自由、平等的一个和谐社会。而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马克思共同体观念的一种当代阐述,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与价值。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柔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展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中国人常道:“家和万事兴”,从古至今就理解和谐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这种传统“和”思想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使之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对当今世界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共同体思想是解决国际争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一剂良药,是对国际关系中“社会达尔文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

三、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共享发展就是属于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归属。大力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一项为实现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的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同时,各国人民也同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寻找更多的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的共享,形成一个建设发展的成果让各国人民都能共同享有的一个国际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共享发展的实现。对于共享发展的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全民共享。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要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这一目标,就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全体民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在经济全球化当中更加有获得感。在当前这个时期,还有很多国家没有摆脱贫困,人类社会还面临着由贫困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侵扰。据统计,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因此,世界各国在制定政策时,都要把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不断地来推进全球减贫事业,早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零贫困,全体人民都能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最终使得整个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不断发展。

二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不是某一个层次或者某一个方面的共享,而是全方面的共同享有。整个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集合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照顾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利益与合理要求,让每一个国家和民众都能在全球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一步。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更进一步的是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才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因此,全面共享的更高要求在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精神文明的共享。

三是共建共享。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物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意思就是说,全球经济发展中,每个国家都只有共建才能有共享。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任何一个国家既是建设者又是成果享有者,世界各国在全球建设的过程中都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此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许多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大部分都是全球性质的,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凭一个或几个国家就能够圆满解决的,这就需要各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不断挖掘内在的潜能,携手合作,这样才有能力应付那些全球性的困难和挑战。

四是渐次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渐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始终坚持事物是在不断发生量变的积累中产生质变的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应当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的规律,逐步实现全球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力争公平。同时,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强国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力促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全球发展成果共享,打造国际新秩序。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