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高一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调整方法

2018-12-05李雨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概念笔者

李雨桐

高一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初中数学作为高一数学的基础,在语言表达上比较通俗;而高一数学表述较抽象,比如集合、函数等术语,在学习时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这些知识.整体而言,高一课程无论是在科目数量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比初中要大许多.这就意味着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对知识点细嚼慢咽.所以,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课程的学习.因此,发现困难要及时做出调整,以便尽快适应高一的数学学习,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笔者在高一数学学习时主要遇到以下困难,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1.思维定式化,概念易混淆.

从高一数学教材的内容来看,第一章是集合,紧接着学习函数.这些知识的特点是概念抽象,逻辑性较强,考虑问题时变量、参数多,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许多同学思维定式化严重,认为非此即彼.如在学习集合这一节时,易忽略空集这一特殊集合,易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等.另外,充分必要条件颠倒、逻辑连接词理解不准等问题也会导致解题错误.

2.解题目的性强,忽略细节.

很多同学在学习高一数学时比较重视结果,但忽略思考的过程,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易忽略一些细节,如分母不为0、真数大于0、0次幂等,在判断带有绝对值的函数、求函数奇偶性时易出现错误.此外,对于同类型的问题,很多同学不主动总结,导致做题和考试时一再出错,造成对数学由难到怕,形成恶性循环.

3.心理上的問题.

笔者在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之后,刚学习高一数学时有很多不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大多数同学习惯了围着老师转,学生基本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很不一样,而高一学生又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较强,如果遇到问题不主动去问,容易自暴自弃.此外,许多同学还存在基础不牢、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二、调整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课前预习,课下复习.

高中阶段课程较多,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诸多联系.高一的数学概念较为抽象,所以在课程学习前一定要做好预习.有了课前预习,听课时目标明确,对不易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这样就能实现高效听课.对于听不懂的地方,要主动问老师或者同学,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听课时,注意老师每一步的演板,做好笔记和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于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要及时复习,回顾老师的讲课内容,以强化对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

2.主动总结,消除知识盲点.

要学好高一数学,不能拘泥于课本的学习.要勤于总结,学会运用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从问题描述中提取数学模型.对于类似题型,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标准化的解题方法.笔者在学习高一数学时,就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天做一道经典数学题.长期累积下来,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本,平时经常翻阅查看.运用这种方法,能抓住自身学习中的难点,保持学习的连贯性,便于复习,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个纠错本,对考试中易出错的题目进行总结.经常翻阅,对于消除知识盲点很有益处.

3.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举一反三.

在高一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有些问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学习时,不能满足于做完一道题就立即做下一题.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改变问题中的个别条件,站到出题人的立场考虑相关问题,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举一反三不仅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推理能力和转换能力.

综上所述,造成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万事开头难.笔者通过课前预习、课下复习、主动总结、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对经典问题举一反三,数学成绩有了较大提高.祝愿同学们能及时克服高一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以健康饱满的姿态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概念笔者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老师,别走……
幾樣概念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