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2018-12-05石艳芝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

摘 要:《围城》因其揭示人物的深刻性讽刺艺术的独特性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讽刺艺术,再论其表现手法的生动性。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艺术

《围城》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成功。它的语言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从爱情、婚姻的层面上升到世间万物,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始终处于“围城”状态,并暗示了中国对异己文化的排斥和难以沟通,是一座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围城”,它深刻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虚荣心,文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那颗鼓胀的虚荣心。

一、比喻的讽刺方法

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時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作呕。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二、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运用词语进行讽刺,这在《围城》中大胆运用,使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例: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作者常用半讽刺半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是饶舌的、俏皮的、促狭的,联想特别活泼、思维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他总是尽情地挥洒着那种博引经传,融贯中西,联类无穷的超越具体描写对象驰向更广阔思维空间的讽刺幽默笔画,能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有智性之类的审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纵横恣意的独特文体。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三、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在《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英文属外来词,外来词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的或其他民族、地区的词汇。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通过引用洋泾浜英语,没有使张吉民成为模糊的典型,没有成为那种陈旧的象征性人物,而是成为一个生活在上海大都会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买办。张吉民话中那些无谓的英文字,恰切地表现出他附庸风雅赶时髦又俗不可耐,浅薄虚荣,炫耀卖弄,甘当洋奴的丑态,同时把这一丑态挖苦得活灵活现。

直接借用外国字,模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他说“very 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 wull。

这段描写作者形象描画出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丑态,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他的可憎形象极具讽刺性。

四、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围城》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讽刺的广度、深度,更重要的,这部讽刺作品体现出作家对于讽刺艺术的不懈探索,塑造了独特的讽刺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讽刺风格,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J].新西部(下半月), 2007(07).

[2] 邓文韬.《围城》中讽刺性幽默的再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 罗传清,吴秀娜.才情与哲思的交融——论《围城》中的比喻[J].文学界(理论版),2011(10).

作者简介:石艳芝(1965.10- ),女,云南大理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现任教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围城语言艺术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讨
“围城”内外
“围城”之战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刍议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