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研究
2018-12-05刘莹
摘 要: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课程思政”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同向性,互补性和互促性,英语老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的思维,辩证地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全方位着手。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语言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英语教师们要善于提炼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育人点,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渗透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格局的内在要求,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要求综合素养课与专业课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大学英语在所有大学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大,且形式多为集中授课,这是其能够长期作为思政教育前沿阵地的天然优势。另外,英语教材的选材基本都符合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且内容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可直接运用到思政教育中,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平时注意引导学生以教材作为依托不仅能够保障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一致性,也能保障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必要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和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口授、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该帮助学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
(1)在英语课堂上,用中英两种语言讲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传统德育故事。把故事隐含的德育思想挖掘出来并借用讨论式教学不断扩充,内化真理,以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既让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又能学到品德教育的故事,学会明是非,辩对错。
(2)在英语课堂上,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增加讲解本周内某一特殊日子重大历史事件或时事政治,尽可能契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以史明鉴,以事明理。或让大家轮流探讨中外传统诗歌,在诗文翻译中领略传统诗文的魅力,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欣赏了西方的语言差异。
(3)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美,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三、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1)深入挖掘现有主干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补充语言教学素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对照)、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版本、中国英文媒体的报道与评论(纸媒、视听)、西方英文媒体的报道与评论(纸媒、视听)等。
(2)外语课程+模块化思政内容拓宽思政教育。借助于优质网络资源,如爱课程网(中国精品课程网)、慕课网、网易公开课(TED演讲)网站等,精选对接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等。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思政教育模式,找准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形成中国经济和政治及科技發展系列、世界名校课程、文化艺术修养等几个模块精选语料,把模块化思政教育内容对接到英语课程教学中,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外语教育教学全过程。
(3)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节,搭载思政教育,利用好“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 “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等传播中国声音,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4)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小组,专人负责挖掘、收集和整理能用于大学英语日常教学的思政教育语言素材及教学建议。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引领一定要自然合理,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不能进行生硬的甚至毫无根基的价值“植入”。如果教学内容中实在找不到价值引领的依托,我想那也没必要牵强附会,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在育人上跟思政课不同。思政课是显性育人,而英语课是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英语课是和思政课协同育人,也就是说,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上成思政课。
基金项目:文章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2018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SZ201801。
作者简介:刘莹,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