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2-05黄丽丽万梅芬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政治

黄丽丽 万梅芬

摘 要:在互联网+视角下,微信、微博、移动终端APP等被广泛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当前高校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定会对高校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其人际关系互动、思想交流等产生极大影响。高校无法回避这个现实,只能对这块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加深入的研究互联网+视阈下的现实与发展趋势,通过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00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以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发挥积极引导教育的作用,预防和抵御社会不良思潮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聯网+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于互联网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正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提供着诸多的便利,但是也再给我们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高校作为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信息交流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政治素质过硬、为国为民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在思想信息交互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逆转,人人成为信息发布与接收的平等者。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二、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契机

(一)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不管是党和国家政府层面,还是高校自身层面,都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及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2016年12月7日——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时代的动力,时代的先进性,新的因素......要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工作生机勃勃,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传统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如何利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新的技术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解决面临的新的困境,将会迎来发展机遇。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

在大多数大学中,依然延续着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老旧方法,基于课堂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该种教育方法一旦学生出现逃课或缺课情况的时候,他们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不完整而缺乏延续性。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很好解决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尴尬的局面,打破了时域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简单的理论传授方式。随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仅依靠原有的旧方法是不可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交流方式。

(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

当代高校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年代,“每日必上网”是所有高校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形成和价值追求。解决因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大学生思想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新的评价方法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改革机遇。因此,不管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高校领导、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呼声,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生机,焕发出时代的容光。

三、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工具上的革新,也促进了教育方法思路的进步。它对教育,特别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打造思政网络平台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创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学生,契合学生接受度。将“网络+思想政治”平台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以及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得到第一课堂之外的思想学习。可以由江西省教育厅领头下发文件,组织江西省的各大高校进行推广试点打造“互联网+思政”平台。在实施之初,我们可以选择能够提供技术支撑的大学来开展试点项目。其次,各大高校以“大数据”为核心,“互联网+思政”平台为主体,开设手机APP,网站,微博,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块,打造信息化的“互联网+”的校园思政。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

通过线上线下有机整合相结合,通过建立网络阵地,如“MOOC”,“云班课”,“微课程”,“在线教学评估”等等都是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老师教导,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比赛、讲座等校园生活中国的思想引领,构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体系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塑造方面的有效作用。同时利用网络与家长进行协同教育,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能成为契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滕苏苏.“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73-75.

[2]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王玉玫.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报刊荟萃,2018(05).

基金项目:文章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8年高校学生工作课题:互联网+条件下高校网络话语管理与引导机制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LX2018Y076;文章为2018年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18038。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