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

2018-12-05曹军杨晓杰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曹军 杨晓杰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趋势。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文章首先对于互联网时代对大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希望通过文章,能够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關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网络化影响

当前各大高校中的学生普遍为九零后,互联网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他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同时,互联网也是学生们去探索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孤独感需要依靠互联网去缓解,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转型阶段,他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事实上教师都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互联网巨大的信息量及多种娱乐方式会让这些问题消解掉,学生们的行为和思想变得更加独立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素,因此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总的来说,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对传统思政教育权威性的削弱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一方面,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多的信息,相比于高校中教师进行的思政教育,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网络上的信息,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失去了原有的主导性。另外一方面,在互联网当中,存在着话语体系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原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体系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弱化了思政教育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使得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

(一)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思政教育方面的信息,包括网络用语、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在线方式等等。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到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想法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进而找到高校学生能够接受的思政教育方式。其次,要时刻关注高校学生们的兴趣点,拓宽思政教育的内容领域,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贴近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例如哲学美文、榜样特写以及励志影片等等,使得更多好的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占据互联网中的思政教育信息制高点,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另外,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学会远离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帮助提升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要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把思政教育的内容逐步的转化到网络当中,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互联网与思政教育课程的结合,让学生们可以在线进行学习,从而满足学生们的多种需求。

(二)创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

首先,要建立现实和互联网的双重观念,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都同时身处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当中,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身处的环境也应该分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两个部分。其次,要通过对创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环境的论证进行调查研究,来意识到创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高校中的思政教育需求进行明确,构建一个更加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要对于现有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进行优化,从人力、设施以及技术等方面着手,去快速的摆脱高校思政教育被动和滞后的局面,建立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系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化,建立更加自由和平等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的碎片时间能够被更加充分的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线上的形式进行交流,充分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在线上和线下以及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良性运转。

(三)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现有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改善,首先要充分的意识到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网络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以往思政教育过程中“重说轻做”的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更多的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建立品德为重的学习氛围。

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要增加自身的权威性。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并且要把这种素养体现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们能够接受并关注。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当中,高校思政教育要建立意见领袖的观念,通过优秀的互联网技术及敏锐的思维对于线上的思政教育进行经营。通过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来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创新与互动,需要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的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资讯,2010 (21):193-194.

[2] 王君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教化[J].教育与职业,2015(32):53-55.

[3] 彭锐.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评《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02):封2.

作者简介:曹军(1980- ),男,汉族,山东诸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现工作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通讯作者:杨晓杰(1965-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大学本科,正高级教师,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