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课堂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建设思路

2018-12-05黄云龙杨文栋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

黄云龙 杨文栋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推广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时之举。应用型本科要求高校既要完成本科的教育教学要求,又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优势,第二课堂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思路。文章对第二课堂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对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建设实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路。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本科;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高校如何育人的学术研究,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各类、各层次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二是探讨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需要不断创新的大学学科体系建设;三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诸如此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建设需求,但在笔者看来,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往往过于集中在“教书”的环节,对于“育人”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做好全面育人工作需要教育从业者们减少对“教书工程”的过度关注,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向育人的其他工程,如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倾斜,对于标榜“应用型教育”的大中专院校而言,更是如此。

一、应用本科院校中第二课堂建设的内涵与重要地位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科研型、学术性人才的目标不同。应用本科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应用”特色是此类院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发展战略。

广义上讲,除了学校的教学安排之外,学生参与的所有“课外活动”均属于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如果将第二课堂的定义停留在这个层面,将无法进行更加实际具体的研究。笔者将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定义为包括学生组织活动、公共讲座、学生组织培训、校内外文化交流等常态化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所有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如果说学校课堂,或第一课堂,注重“听讲”,第二课堂则重在“参与”。应用型人才不但会动脑,更会动手。他们也许不是认识世界的先行者,却绝对是改造世界的最积极实践者。第二课堂建设将会成为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内容的一种绝佳补充。

二、第二课堂建设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第二课堂建设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育人途径

应用型本科是介于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之间的一种新兴的办学层次,它的突出特点是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用本科学历教育在突出“应用”特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仅靠学校课堂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第二课堂建设将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第二课堂建设有助于应用本科院校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方向上突出了应用性的特点,即合格的应用本科院校毕业生较之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应当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足以成为适应社会各类一线工作岗位的合格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不会局限于某一单一类别的专业型人才,而更倾向于雇佣具备更多通用能力的人才。简而言之,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高校应该培养多方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课堂上学过一些知识的酸“秀才”。

(三)第二课堂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谈起大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学校漂亮的大楼和学识渊博的学者、教授,实际上除了这些内容之外,大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上甚至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校园文化分成可享受的和可学习的两部分的话,那第二课堂就是校园文化中启发学生学习的部分。

三、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路与组织形式

应用本科院校应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作用,肯定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将“第二课堂”建设置于与课堂教学安排同等的战略高度,为第二课堂建设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力促形成一种从顶层精心设计到底层积极拥护的自上到下、多方支持的态度与氛围,探索将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大学生更具专业性的指导。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类似,第二课堂的组织与教学也需要完成与之匹配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一)第二课堂专业化建设的机构设置

第二课堂建设的主管部门可设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处),专人专岗,负责第二课堂相关内容的协调和指挥工作,学院(或系部)设置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机构,有条件的学院可设专人管理。总的原则是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第二课堂教学组织体系,承接学生除课堂和实训之外的全面育人工作。

(二)第二课堂建设内容的组织实施

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因为内容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到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但又要保证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并适应承接各项教学任务,因而有必要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指导人员与学生管理的基层人员相融合。一般来讲,可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完成第二课堂的具体组织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海燕.高等教育阶段第二课堂的定位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12-13.

[2] 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

[3] 沈燕明,屠丹丹,许勇.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優势与时效性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

作者简介:黄云龙(1984- ),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现为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杨文栋(1986- ),男,山东东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