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8-12-05尹学永赵志军邹立伟赵宝祥李剑飞
尹学永 赵志军 邹立伟 赵宝祥 李剑飞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组口服并外敷应用益气升阳解毒方。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与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与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生活质量;益气升阳解毒方;敷脐疗法;美沙拉秦肠溶片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401A24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为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笔者自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应用益气升阳解毒方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订,入选病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明确的黏膜组织学改变[1]。
1.2 排除标准:①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慢性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结肠炎;②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③合并糖尿病、血液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影响疗效观察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标准,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为轻、中度,病程超过3个月;②年龄在18岁~65岁;③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其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
1.4 一般资料:本组共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8~65岁(39.1±10.8岁),病程3个月~10年(4.12±1.75年),病情程度轻度28例,中度32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6~64岁(38.3±12.1岁),病程5个月~11年(3.87±1.52年),病情程度轻度26例,中度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 内服益气升阳解毒方:生黄芪30克,煨葛根30克,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羌活10克,升麻10克,防风10克,积雪草15克,薏苡仁30克,乳香5克,没药5克,白及10克,木香10克。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于每日21时1次顿服。再以内服方1剂加冰片20克,粉碎过筛,每次取药粉5克于21时用醋调成糊状置于神阙穴,胶布固定外敷12h,每日1次。对照组 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9),每次0.5g,每日3次。用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烟酒及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①主要症状缓解时间②观察治疗前后简明生活量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8项指标,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表明生活质量越差。综合疗效[2]比较: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
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腹痛、腹泻、腹胀及粘液脓血便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 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5),见表3。
4 讨论
精神刺激、肠道感染等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患者肠道黏膜发生亢进而难以自限的
免疫炎性反应而引起该病的反复发作,随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UC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UC属于中医学“痢疾”、“便血”、“泄泻”等范畴,其发病与脾虚气陷、湿热瘀毒内蕴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素体脾虚之人,加之饮食不调、情志刺激而致虚损益甚,气虚中气下陷而发为泄泻,脾虚日久、运化不畅而湿热内生,热损血络而发为脓血便,血不归经,络脉瘀阻而致病情缠绵,虚、湿、热、瘀夹杂影响,病情反复发作。益气升阳解毒方以健脾升举阳气,祛湿热,化瘀毒立论组方,方中黄芪、葛根、白术健脾气、升清阳,羌活、升麻、防风升举阳气且兼祛湿之效,山药、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积雪草解毒消肿、清肠道之湿热,乳香、没药活血定痛、消瘀祛毒,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滞,诸药合用,健脾升阳,虚损之本得固,致病之邪得除,而收全功。脐为神阙穴,与脏腑相通,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之连属,具有补虚固本、调理脏腑、疏通气机等作用,脐下血管丰富,药物易于渗透。敷脐疗法是传统医学疗法之一,体现了“内病外治”之理论,以本方敷脐外用,通过穴位局部的刺激作用与药物的皮肤透入,而起到健脾益气、升阳止泻、调节胃肠功能之效,与药物内服相配合,相得益彰。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学说理论,扶助正气的补益之法,应在脏腑经络功能最衰、虚证症状最明显之时应用[3],每日19~23时为脾胃经功能最为虚弱之时,故于此时给药更能增强补气升阳健脾之力,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表明,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 2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0·苏州)[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66~70.
[ 3 ] 张林建,王会鑫,王玲.择时用药机理探析[J].现代中医药,2002,8:10~11.
作者简介:尹学永(1977- ),男(汉族),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通讯地址: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省昌黎县三街;邮编:066600;邮箱:121718y@sina.com;联系电话:1507608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