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之城镇篇
2018-12-05博文
博文
放眼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正日益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放大相重叠,扑面而来的“银发浪潮”又与经济社会相交织,使应对中国式养老增加了新难度。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养老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化解……这成了当下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晚年如何度过,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社会焦点
一条微信引发的养老热议
最近,朋友圈里被一条《我俩儿子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的微信刷屏。
文中老两口儿退休前都是某地研究人员,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另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现都定居北京,令人艳羡不已。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两口儿的身体越来越差,双双因病住院,需要有人照顾。虽然不差钱,但请的保姆总是难遂心愿,而两个儿子又因工作太忙很难保证床前照料,且他们自己的孩子尚小也需照顾。无奈之下,出院后,老两口儿还是决心住进养老院。“这也是无奈之举。一来我们能有人照顾,二来又可缓解两个儿子的难题。我们岁数大了帮不上他们带孩子,就别再麻烦他们了!”老两口儿如是说。
网友热议
大家庭共同生活充满温暖
“含饴弄孙,三代同堂”是中国传统的幸福生活版本,既能抚慰老人的寂寞时光,也让孩子得到更多照顾。孩子从小生活在这种尊老爱幼的氛围中,言传身教,会更深切地接触到中华传统的礼仪道德,这比在书本上学到的要真切得多。一家老小,互相照顾,有事多个商量,没事多点关照,生活在这样的大家族里,每天都被浓浓的亲情包裹,真心欢喜。
怎样养老尊重父母意见
父母老了,上哪里养老?我认为首先一定要尊重父母的意见。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老人性格开朗,不愿意待在儿女的家。不是儿女不孝顺,是老人有喜欢热闹的性格,让自己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让儿女少分担照顾自己的压力,全身心工作。儿女放假也可以把父母从养老院接回家里,好好陪老人几天,尽自己的孝道,这样又何尝不可呢?有的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喜欢和儿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儿女就要尽全力去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尽可能地享受幸福安静的晚年。每一种选择只要是老人自己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的,一定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理解万岁。无论老人怎么选择,当儿女的尽到孝心即可。
养老院颐养天年不是不孝顺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并不是儿女不孝顺的表现,而是将老人送到一个有娱乐、有看护、有健康生活的正规场所,子女周末去看看父母,让父母有人结伴玩。现在各地的养老院都有医生、棋牌室、卡拉OK,高级的还有影院,最起码进了养老院能保证老人的生活起居稳定,儿女也放心。
专家评说
老人进养老院大势所趋
理性地说,老两口儿身体健康的时候游山玩水享受人生,跑不动了住进养老院请人照料,这一切都得益于经济上相对宽裕、有养老金可领。其实,这样的晚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在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传统的“养儿防老”情结,老人更需要的是情感的慰藉。这跟孩子上不上清华、北大,和老人住不住养老院,真的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居家养老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慢节奏、低压力的生活,最好子女再多一些。而现在,这样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子女太少,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即使老人有钱,也买不来子女的时时陪伴。这是不争的事实,必须直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城镇退休老人来说,养老院养老是大势所趋。老人能够做的,只能是多攒钱,同时锻炼好身体。在能自理或半自理的时候,用退休金到处旅旅游,享受一下幸福晚年生活。与此同时,能够和孩子们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既不相互麻烦,又能够经常见到。
探寻之路
乡村“抱团”养老是方向
当今,中国养老问题已进入“上不能靠政府、下不能靠子女”的“新常态”。而作为中国传统养老基石的养儿防老模式,到了计划生育“独一代父母”,也变得“灰飞烟灭”。这不仅在于独生子女不可能再像多子女分担一样,一个人需要独自支撑和承担起父母经济、生活上的养老问题,而且加之高房价、高医药费等日益高涨的城市生活成本,反而使这些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成为“啃老族”。此外,异地就业大势之下,独生子女和父母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一般人以为,空巢老人主要是农村存在的问题,其实远非如此。在中国大中城市出现的这种老年人口占据三分之一的发展趋势,和近三分之二老人空巢化的倾向,已经对现在的城市社会全面小康及和谐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如何破解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难题,已经成了社会各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比于高度紧张、环境污染和空间拥挤的城市,乡村无疑可以为退休养老者提供更适宜的人居环境。乡村田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轻松,这样的养老生活,不仅只是环境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为生活模式的返璞归真创造了条件。闻鸡而起,晨练养生,养花弄草,种菜饲禽,三五好友,交流趣好,等等。这种回归自然、随性本真、择群宜居、身心放空的养老生活,不仅创新了比其他养老模式更有情趣、更人文、更有吸引力的养老模式,而且在打造全新的养老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是大大提升了老年生活的品质和含金量。
在家庭经济和养老支出上,乡村养老会有两笔可观的收益。首先是生活成本大幅降低。无论是吃的新鲜蔬菜瓜果,还是居住的生活成本,农村都比城市费用要少得多。其次,更大一笔的经济账还是在城市原有住房空闲后出租所带来的收益。拿这笔租金到乡村养老,不仅可使夫妻俩不再需其他收入来支付日常费用,实现“零费用养老”,而且年底还能有结余。老人的退休金和其他积蓄及收入,则可用在国内外旅游、养生保健和其他兴趣爱好上,有效保障了乡村养老的高质量生活,为社会稳定加分。
从养老模式压力和动力两方面分析,驱动退休养老者回归农村的“魔杖”,不是什么红头文件和行政命令,而是一种自愿向往、于己有利的行为。通过养老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犯难”的养老难题,而且也化解了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养老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对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的目标大有裨益。
国外如何养老
■日本:有大量与老年人有关的养老设施,包括可以利用“护理保险”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和“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以及民间运营的“收费老人院”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等各不相同。
■荷兰:荷兰政府鼓励所有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无论是老人拥有房产还是租房,国家都会在其偿付能力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或者患有严重疾病需要有人专门护理的老年人,养老院成为荷兰养老体系的集中保障。
■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体系首要功能是养老保障,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医疗保障和住房、子女教育等功能。一般家庭养老主要靠老人自己的公积金,也有少数是老人住房的“反向抵押”,即将住房抵押给政府,换取每月支取的款项。
■美国:最为人们熟悉的一类养老服务是“护理服务设施”。除了一日三餐、个人照料等服务,更关键的是可为那些不需要住医院但有更高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长期专业级别的医护服务。设施内配有医疗人员值班,也分别受到联邦或州政府的认证、监督甚至定期检查。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设施服务价格不菲,但也是接受美国政府医保项目资金的“大户”。
■加拿大:最为普遍的是各种档次的“独立生活”老年人公寓,接收的住户是生活能完全自理的退休老人。这类老年人公寓楼中除了一般公寓楼所拥有的私密生活空间和各种锻炼活动设施外,还提供医疗监测和应急支持、餐饮、清理房间、洗衣、组织社交和娱乐活动等老年人所需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