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鼻导管给氧插入深度及固定方法的探讨

2018-12-05娟,胡

关键词:低氧胶带医用

陈 娟,胡 玉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给氧法是一项改善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儿科鼻导管给氧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法[1-2]。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对所实施的吸氧法不能有所认识和理解,很难配合,并且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较多,常规的插入深度及固定法使鼻导管很容易被患儿拔脱及松动滑脱,使小儿鼻腔粘膜受伤的概率增高,吸氧的疗效也受到影响,并且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3],所以儿科患者在鼻导管插入深度[4]及固定方面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轻度低氧血症需给氧治疗的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龄6~24个月,依照接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对照Ⅰ、Ⅱ组,各6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规范给氧,患儿鼻导管给氧时氧流量为1~2 L/min,病室环境安全,光线充足,固定胶带均为3M医用胶带,实验Ⅰ组和对照Ⅰ组鼻导管插入深度为1 cm,实验Ⅱ组和对照Ⅱ组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1/3,常规固定方法为3M医用胶带贴于患儿的鼻尖及面颊部[5],改进后方法为将3M医用胶带裁剪为5 cm×0.5 cm将鼻导管插入鼻腔的末端成蝶型固定于胶带中央,再将两头胶带固定于患儿鼻梁上,另取3 cm×1 cm的胶带横贴于鼻上,将固定鼻导管的胶带加强固定于鼻的上方。

1.3 观察指标

监测四组患儿给氧前、给氧30 min、给氧60 min的指尖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患儿胶带松脱、抓脱导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轻度低氧血症经给氧后血氧饱和度(SpO2)值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对象不同时期SpO2值(±s)

表1 各组对象不同时期SpO2值(±s)

项目 实验Ⅰ组(n=60) 对照Ⅰ组(n=60) 实验Ⅱ组(n=60) 对照Ⅱ组(n=60)给氧前(%) 83.08±1.5083.06±1.4782.47±1.4481.94±1.57给氧30 min(%) 86.72±1.3687.12±1.4886.52±1.9887.20±1.22给氧60 min(%) 91.56±1.6094.04±1.7491.63±1.2393.19±1.75

3 讨 论

对轻度低氧血症患儿进行鼻导管给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为1 cm,便可达到低流量给氧的目的。改善后的固定方法,可以对给氧管进行加强固定,从而大大降低导管的松脱率,提高了给氧效果,且患儿舒适易耐受,接受程度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低氧胶带医用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纸胶带随身笔
p53在低氧调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有趣的胶带画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