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微课设计与实践*
2018-12-05刘朝辉
刘朝辉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微课设计与实践*
刘朝辉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以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为改进对象,首先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其次,调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微课的更深层次认识,阐述其在高职院校使用的优越性和紧迫性;最后,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和微课的特点,重点研究《汽车发动机构造》微课的设计方向与实践方案。
发动机构造;高职;微课设计与实践
前言
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普通本科生一样,高职学生具有积极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积极活跃,具备强烈的荣辱感和使命感。然而,高职学生存在着自有的特点,一方面,其具有较活跃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他们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缺乏一定的恒心和求知欲,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我认识不足,阻碍其职业的发展。因而,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特点,教学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求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迅速传播开来。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其可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汽车发动机构造》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是汽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任务重、实践性强,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汽车发动机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学生大多缺少接触和感性认识,单一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在实际教学内容方面
汽车发动机构造设计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铺垫和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因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汽车发动机结构比较复杂,授课过程中没有实物展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理解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抽象思维不足,导致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解方面比较困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在教学方式方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众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对汽车发动机构造而言,课程理论繁杂,涉及很多专业的知识,学生只要其中一节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并且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专业教师满足于教学现状,很难有效的提升实际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堂接触到的内容抽象,但课后又没法通过实物加强学习,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汽车发动构造技术,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教师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针对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微课教学
2.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情绪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效率很高。第二,从学习动机来讲,会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自己自尊心和进取心。第三,进入高职学校以后,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学习途径也日趋多样,自主选择权更大。第四,由于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在实际学习中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因而,教学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微课的引入变得尤为总要。
2.2 微课教学
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是以“小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组织起来,辅导学生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主要利用教学视频的方式,对核心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并且设置了疑难问题解答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程资源配置,简化教学程序,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某个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视频课件,时长大致为10~15分钟,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微习题和微反馈等。在当前的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属于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把复杂问题直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率,满足了当前教学要求。
在进行微课设计及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容精。微课视频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对微课内容要求很高。微课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重点讲解其中一两个知识点,保持相对独立性;第二,具有教学情景化的特点。在进行微课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教案设计,选择合理的教学课件,作为微习题设计,建立一个主题鲜明的单元资源包,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第三,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在线播放,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还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微课进行有效的修补和完善,促进知识的更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汽车发动机构造》微课设计与实践
3.1 明确设计目标
微课教学时,尤为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此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微课课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掌握学科内容,需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核心概念、单独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活动等等,如汽车发动机构造内容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针对一系列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视频案例、教学过程、教学材料、评价反馈机制等等内容,保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清晰地讲解出来,提炼其中的知识点,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然后设计出精彩的视频课,以视频的方式展现汽车发动机构造的主要部件和功能,尽最大可能直观形象地将其展现,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做到授课内容明确,语言简练明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随堂掌握知识点。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教师在线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3.2 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的核心即视频,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微课程都应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简短、高效,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导入、教学问题的提出,还是教学活动安排,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将全部的微课内容记忆下来,教师需要保证教学主题的导入应新颖、有趣,贴合实际问题,采用设置疑问的形式导入或者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案例引出主题。例如,针对一台已经出现故障的汽车发动机,让学生充分了解发动机的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探明发动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微课内容的设计与讲解应该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展开,应突出教学重点,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外界环境因素干扰,教师还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始终对学习内容保持一定的兴趣,比如突出呈现学习内容,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少,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录屏和录像方式,时间大约为12分钟。在微课结构中,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在课程导入过程中,需要引进生活化的场景,这种引入主要利用录像方式;第二,在理论讲解过程中,主要利用录屏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第三,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指导的和引领示范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第四,在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升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五,在进行课后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新媒体,比如微信或者QQ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需要制定完整详细的内容,必要时要有图片说明。
3.3 做好学生的指导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本科教学改革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题目类型,控制好题目的难度和数量,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回答。在教学模式上必须开拓创新,以微课的形式将发动机构件和功能详细展示出来。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遗忘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让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授之以渔,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作用,重在能力培养。由学生结合目前主流发动机整机及实验室现有整机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实训项目完成以后,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然后进行总结,让学生利用视频资料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为了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微课教学效率,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明确设计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流程,设计优美的视频课件,做好学生的指导,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发挥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
[1] 杨锦锋,汪晓东.翻转课堂在技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J].职业, 2015(27): 102-104.
[2] 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 32(06): 24-32.
[3] 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 远程教育杂志,2014, 32(05): 34-40.
[4]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94-99.
Design and Practice of "Automobile Engine Construction" Micro-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Zhaohui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Gansu Tianshui 741020 )
Firstl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construc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shortcoming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Second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uperiority and urgency of micro-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illustrated by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course. Finally, the design directions and practice methods of "automobile engine construction" micro-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micro-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ine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cro-courses
U466
A
1671-7988(2018)21-299-03
U466
A
1671-7988(2018)21-299-03
刘朝辉,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学位,助教,主要从事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2016年立项项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微课设计研究(编号QCZ16YB34)。
10.16638/j.cnki.1671-7988.2018.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