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 内

2018-12-05

天津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试验区大湾西湖

■ 上海发布交通年度“成绩单”:多项对外交通指标全球领先

《2017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3月29日正式发布,上海多项对外交通指标全球领先。

据悉,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成开港,新增集装箱泊位7个、吞吐能力4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据了解,上海机场2017年实现货邮吞吐424.2万吨,上海成为继中国香港、美国孟菲斯后全球第3个年航空货量400万吨以上的城市。此外,上海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2亿人次,浦东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之后,中国第三个、内地第二个突破7000万人次的机场。

长三角交通联系在2017年更加紧密。2017年上海与长三角(苏浙皖三省)铁路旅客到发量为14494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约8.5%。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旅客到发量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68%。每天进入上海的短期访沪外牌小客车约为20~25万辆,主要来自于长三角,其中苏、浙、皖三省的车辆占比达到85%。

■上海已有122家贸易型总部企业

上海市人民政府3月27日为第二批贸易型总部颁证,至此,上海贸易型总部企业已有122家,年销售规模近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约四成。

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介绍,“十三五”规划以来,上海鼓励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在沪设立贸易型总部,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支持贸易型总部发展。2016年,上海认定了首批94家贸易型总部企业,在人才引进、出入境、外籍人员永久居留证办理、金融服务、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目前,上海122家贸易型总部企业的业务涉及国内批发零售、国际货物贸易、物流仓储、国际服务贸易、平台交易业务等,已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力军。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表示,根据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同时,上海积极致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全力推进新消费引领和消费品牌集聚,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贸易型总部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海与广东等11个自贸试验区启动协同开放

上海、广东、四川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于4月1日在成都启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明确将进一步强化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思维,大力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这意味着各地的自贸改革试验今后不再是 “单兵突进”,而将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这份倡议是当天举行的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的主要成果。11个自贸试验区共同倡议,把协同开放置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建,加强自贸试验区对其他区域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加快打造立体全面开放、竞相协同共兴的崭新格局。

此外,各自贸试验区还计划每年轮流举办一次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研究确定年度协同重点,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年度发展报告。

■浙江65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8205亿

4月3日上午,浙江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65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20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项目306个,占比46.86%,总投资3294亿元,占比40.15%;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工程投资项目271个,占比41.5%,总投资2724亿元,占比33.2%。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推进工程项目45个,总投资1155亿元。

■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成立

3月31日,“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在徐州成立,200多位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

该联盟由徐州、宿迁、连云港、宿州、淮北、商丘、济宁、枣庄等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市政府组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相关单位自愿加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通过组建联盟,将重点破解农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谋划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技资源碎片化等深层次问题。

成立大会上,联盟各市政府分管领导签署 《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行动计划》,并向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八家顾问单位颁发聘书。

江苏省省农委副主任蔡恒说,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促进联盟成员的交流和交融,依托科技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西湖大学正式获批设立

4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根据复函,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

创办西湖大学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同时,设立西湖大学也是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对于我国探索政府支持下调动社会力量集聚一流学术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并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学校从举办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目前,西湖大学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入学,2018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30名。

西湖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同步设立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办学治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把好学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

据了解,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既有效地保证学校办学的非营利性,又能发动社会力量更好地支持高校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为举办者出资、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

当前,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前期已经开展了五轮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招聘,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教师规模到2021年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

■粤港澳大湾区可称为“中国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公布在即。近日,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称为“中国大湾区”。

他表示,在目前的正式文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英文翻译为 “Guangdong-Hong Kong-Marco Greater Bay Area”。虽然这一翻译是准确的,但是比较拗口,不易记忆,他建议将其简化为 “The China Great Bay Area”,即 “中国大湾区”。

樊纲指出,在地理概念上,中国没有比这更大的湾区;从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来看,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湾区。因此“中国大湾区”的提法不会有歧义。

樊纲认为,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湾区,且将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湾区和大都市圈,2050年人口将达到1.2亿至1.4亿的庞大规模,名称甚至可以进一步简化为“The Great Bay Area”。

猜你喜欢

试验区大湾西湖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