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立体种养现状调查
——基于王建庄村的实地调研
2018-12-05◎文/王冉
◎文/王 冉
王建庄村隶属八门城镇,位于宝坻区东南部的大洼地区。2016年全村耕地面积1900亩,人均耕地面积8亩,远远高于宝坻区平均耕地面积1.6亩。王建庄村是宝坻区立体种养起步最早的村庄,从2008年的5户家庭
天津市宝坻区作为天津水稻主产区,种植主要依靠传统模式,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化肥农药的过多施用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农业急需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稻田养蟹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它具有低化肥少农药的特点,合理化解了粮食稳产与水产业发展这对矛盾,确实保护了食品安全,有效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创新转型,实现了 “一水双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的效果。立体种养技术已推行十年,为了解发展现状,国家统计局宝坻调查队深入八门城镇王建庄村与有经验的种养户座谈调研,以期为立体种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调查村基本情况
100亩耕地到如今的20户家庭700亩耕地,全村五分之一的家庭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在稻田养蟹,在当地小有名气并具有一定规模。
二、立体种养发展亮点
(一)经济效益
1.促进农民增收
稻蟹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提升了土地效益。2017年水稻产量700公斤/亩,稻米价格6元/公斤,产值近3100元/亩;由于渠、沟、梗配套,水体环境分布合理,加之饵料充足,河蟹品质较优。2017年河蟹产量 20公斤/亩,平均价格 50元/公斤,产值1000元/亩。种养结合比单纯种植水稻每亩多挣300元~400元,年收入平均增长20%左右。
种养户户均面积30亩,带动了村内小规模土地流转。当前流转价格为1100元/亩~1200 元/亩,处于较高水平。土地流转对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种养户将土地集中起来,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除获得出租收益外,还解放了生产力进行打工、经营等活动,增加了收入来源。
2.提升空间价值
避免蟹粮土地之争。将农业活动空间竖向拓展,变单向性生产模式为循环性生态模式,有利于农业多物种与多要素的组合配置,有利于对水、土、光、热、气、肥等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助推了农业和水产业资源的优化联动与有序开发。
节省水产养殖资金。水产养殖通常需要开塘建池,资金投入较大。立体种养施工少、人力少、资金少,一家一户即可施工生产。同时,稻田里的微生物及病虫害可作为河蟹的食物,从而达到节省饵料降低养殖成本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加大。
(二)生态效益
1.涵养生态环境
立体种养模仿了天然生物圈,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充足饵料,这是传统稻田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在这样的系统内,各类水生动物、微生物繁衍生长,为河蟹提供了丰富食物,而河蟹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据种养户反映,推行立体种养之后,稻田周围环境明显改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立体种养不仅实现了循环可持续发展,还修复了生物多样性。
2.改善土壤状况
稻田中的水生动物通过活动能疏松土壤,促进土壤肥力的释放,其代谢产物作为优质有机肥被土壤吸收,能够提高肥力,促使水稻生长所需的施肥量减少20%。同时,河蟹通过摄食害虫杂草,减少了虫害草害的发生,促使农药的施用量减少50%。另外,由于河蟹对生长环境的严苛要求,种养户通常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残留农药,有效改善和修复了土壤肥力的退化,降低了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社会效益
1.提高生活品质
在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中,国民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立体种养模式下的农产品无公害,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有效化解了粮食安全危机。
2.联动发展优势
通过稻田养蟹这个载体,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合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联动发展,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引领推动整体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立体种养存在问题
(一)有品质无品牌
品牌建设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稻蟹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品质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在低化肥少农药的种养下,稻蟹品质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绿色天然无公害是其最大卖点。然而由于没有品牌、没有认证,稻蟹进不了大的市场,没有竞争力。稻米混入普通行列无法鉴别优良,河蟹被个头大的外地蟹所挤掉,导致农民辛苦付出与收益不对等。
(二)低产量高成本
低化肥少农药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水稻减产,减产幅度为8%~10%。由于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残留农药导致成本增加,每亩比传统种植高40元左右。在双重作用下水稻利润减少,又由于品质难以分辨,稻蟹米甚至不及传统种植下的稻米收益高。
(三)多零售缺定制
销售方式比较单一,稻蟹往往就地销售,消费者多是来到乡村放松的游客。每到河蟹丰收之时,王建庄村头自发形成小规模市场,不仅有本村养殖户,外村养殖户也聚集于此,通过批发零售等方式进行自销。由于物美价廉,稻蟹米也通常销售给购买稻田蟹的回头客。从长远来看,稻蟹的销售只局限于散客熟客,没有形成订单农业,不利于规避市场和价格风险。
(四)有社名无社实
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养和专业化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经了解,王建庄村在2008年就已经注册了合作社,但仅仅存在形式上的规范。多年来,制度上停留于注册登记,管理上自由散漫,经营上没有为立体种养提供技术和经济上的帮扶,颇有些名不副实。
四、多措并举开辟绿色之路
实践证明,立体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种养户的“钱袋子”,又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一)统一品牌延长稻蟹产业链
一方面,注册稻蟹米和稻田蟹商标。按照标准规范生产,保证稻蟹品质,获得绿色无公害认证。“黄庄大米”、“津宝欢喜”、“八门城”等一批优质稻米品牌的成功注册,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利用电视广告、稻蟹销售推广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推进稻蟹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稻蟹是由哪块田地哪个农民所生产的,是由哪家企业所加工,质量全程可监控。另一方面,形成产业链。当前养殖户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范管理。联合稻米加工企业,盘活合作社,将种养户纳入统一管理,依靠品牌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统一布局品种结构、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加工水平、统一创建品牌和统一包装销售,实现“企业+合作社+种养户”共赢模式。
(二)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可以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效规避市场和价格风险,使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要加快市场秩序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为种养户和企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匹配信息,做好产销对接。同时,要健全订单农业的宏观管理体系,做好引导、服务和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经纪人队伍。要利用经纪人接触范围广、获得信息量大、市场嗅觉灵的优势,把信息和订单直接拿到田间地头,在农户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
(三)依托科技合理配制生态肥
为保证水稻产量不减,河蟹规格更大,稻蟹口感最佳,除了对品种的精挑细选外,科学配置生态肥是关键。生态肥是以优质动植物有机物为原料,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减少农药施用对农产品的污染,让农产品品味回归自然的效果。要以科技为依托合理调配,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早日解决优品质、低产量和高成本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