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伦理教育实践性建设思考

2018-12-0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实践性伦理金融机构

姜 弘

(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伴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约束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诚信、公平和公正这些重要的职业伦理和道德意识在金融从业人员身上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金融活动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相继出现,让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一些发生在金融高管身上的金融犯罪案件,和一些正规金融机构的非正规金融交易行为更是触目惊心,诸如金融机构发行的假理财、违规担保、违规贷款、P2P平台跑路、保险集资诈骗、银行寻租、金融歧视、证券市场操纵案件等等,都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地反思。到底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够,还是监管不到位,或是金融从业人员道德底线太低?

金融领域比其他领域更容易发生伦理冲突,产生违背“信任与公平”的不道德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领域所涉及的所有活动都在操作“别人的钱”,这意味着金融领域中的机构和个人,更容易出于贪婪的欲望而发生欺诈,譬如操纵、违约和不公平交易等行为。由此引发我们对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关注: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注重金融专业水平和学科深度广度的建设,对于未来金融从业人员价值判断和道德提升是更为必要和迫切的!

一、金融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缺乏伦理的金融,更容易出现由于贪婪的欲望而发生的欺诈行为,如操纵、违约和不公平交易等行为。比如,在保险领域,存在不平等的保险条款、欺诈性保险单推销、经纪人的炒单行为以及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故意对客户利益的伤害等不道德行为,存在投保人故意隐瞒信息和骗保等不道德行为。在证券市场,存在证券交易员挪用客户保证金、发布虚假信息、某些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反伦理原则的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存在信贷歧视,或把大量储蓄者的资金用于高风险领域,与保险公司、基金托管公司合伙欺骗客户推销金融产品等行为。

作为金融从业、管理和决策人员重要培养基地的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机构,每年要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大量的高级金融人才,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强化学生的金融伦理和道德教育,使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道德意识,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在金融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广泛融入金融伦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十分必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金融伦理道德意识也显得格外重要。

二、金融伦理教育实践性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目前高校对金融伦理教育存在主观性忽视,或即使有金融伦理相关的课程,也存在理论与实际脱离的两层皮现象。单纯的伦理理论学习,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也难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大量金融实践和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并在课堂和课余让学生有机会对知识进行模拟、强化和训练,加强其实践性,将伦理道德问题贯穿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形成常态、自觉意识。

金融伦理教育必须将金融实践和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协调配合,拓展金融伦理教育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为提高金融专业人才伦理道德培养的有效性,必须建设金融伦理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式教学,邀请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或金融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政策解读、正反案例剖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金融机构,强化学生对于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认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伦理和道德意识基础。金融伦理教育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实践性建设。

(一)拓展金融伦理教育的开放式教育环境

首先,深度剖析金融伦理和金融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和交叉性,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解决伦理教育理论实践脱离的现象。其次,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协调配合,开发教学空间,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建设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案例解读与剖析

案例对于理解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针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等目前暴露出来的伦理、道德缺失和腐败问题进行案例搜集和整理,依照金融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对照分类,建立金融伦理“正反思维对照案例库”,提供学生案例学习思路、框架和思考问题。

2.课堂情景剧

传统灌输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伦理教育只有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示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证券、银行、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实地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调研、阅读新闻案例等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让学生分组设计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生动性和互动效果。

3.反转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老师传递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容易形成一种惯性式思考与接受模式,长期形成懒学、惰学。因此,在反转教学中,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学习和准备,课堂成为一个检验和交换所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建立伦理道德意识。

4.模拟教学

即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模拟银行,配套金融职业道德实训环节,提供与金融活动相一致的真实环境,创造仿真的交易与服务氛围,结合金融伦理学的教学需求,从设备、流程和管理水准等方面模拟和实训,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建设金融伦理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1.社会实践教学

授课课堂部分在学校、部分在企业进行,整合资源,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展、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得到实时金融机构的及时全面的指导。使学生既掌握前沿理论,又学到先进的实践经验,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整合的最佳方式。

2.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式教学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邀请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或金融专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信息共享,将鲜活的案例带进课堂,进行政策解读、案例演示和讲解。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演讲,或者答疑,能够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所启发。

3.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和竞赛活动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参加金融行业相关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与创新意识,让学生投身于创新实践。在与兄弟院校和师生的交流中,既提升专业知识,又提高视野,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意识。

三、推进金融伦理教育,提升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中,着力抓好金融伦理教育及其实践性开发和建设,在金融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使用,并相互渗透。金融伦理的相关案例、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包括新闻、视频、音频、录像、调研资料等课程资源的积累,和反转教学、实践性平台、模拟银行的建设,在相关课程中都可以交叉使用,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逐步渗透伦理和道德意识,有利于促进金融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的提升。

首先,通过拓展金融伦理教育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包括互动式的案例分析、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演示和情景剧等、课前自学和课后反馈的反转教学,以及模拟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业务进行体验式教学等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在课程实践性改革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互联网、APP等开发出多元化学习资源,横向和纵向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对金融伦理的探索欲望和深刻体会。

再次,在建设金融伦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开发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教学模式上,探索了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有关部门合作路径,学习和了解金融机构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培训的核心环节、内容和培训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树立良好的金融道德意识。

最后,积极拓展与课程相关的其他社会实践。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金融方面的科研立项和竞赛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深刻理解金融伦理和道德意识,这也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引导。

四、总结与反思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课题组进行了金融伦理教育延伸和实践性教学设计。但目前金融伦理教育教学瓶颈是,本课程尚未引起教育主体足够的重视。在对金融院校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的教学交流中,普遍存在对金融伦理教育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等问题,很多院校或者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教育上,认为金融伦理学是边缘学科,忽视甚至是忽略金融伦理教育,这无疑是目前金融学教育中一个重大的缺陷。

因此,各高校金融学相关专业,在其今后的教学建设中,必须树立起对金融伦理教育的正确观念与意识,还必须引起大学生主体重视。另外,针对金融机构等对各级各类金融人才需求,金融从业人员也要提升对金融伦理教育的认识。要逐步建立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式的金融伦理教育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高校金融学相关专业对金融伦理教育的实效性与应用性,为金融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实践性伦理金融机构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