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链网协作下的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模式创新
——以广东省韶关市制造业“融珠”模式为例

2018-12-05许树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韶关市韶关珠三角

许树辉

(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产业转移模式及其效应,长期以来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世界性产业转移浪潮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即美国的“优势产业转移”模式和日本的“边际产业转移”模式。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夏禹农和冯文浚首次提出的产业梯度转移模式。此后,围绕产业梯度转移方向、规模、目的、途径或方式等,基于不同空间尺度、产业或企业层面,涌现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有学者意识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产业重构过程中,并未出现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的迹象;同时,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以资源利用为导向、粗放被动的产业承接模式,使我国中西部地区陷入了“高增长、低发展”的陷阱、产业转移“隐性”或“显性”污染的避难所。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价值链分工、全球生产网络、全球网络治理成为新常态,地方、区域与全球之间,基于价值链联系、分工、协作与竞争成为新趋势,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产业转移承接模式。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从区域链网协作视角出发,探究产业转移承接模式创新,有助于破解传统产业转移模式下“高增长、低发展”陷阱,提升产业转移承接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链网协作与产业转移承接模式创新

区域链网协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网络组织的宏观背景下,不同经济活动主体为了谋求最大利益,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建立起基于产业链分工与协作、相互联结成复杂的网络化过程。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将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价值链片断连接在一起,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建立起“要素流-节点(产业集群)-网络(全球网络、地方网络)”式、基于价值链环节分工与协作的空间网络关系的过程。区域链网协作的形成与发展,源于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随着劳动分工由产业间、行业间到产品内价值链环节间的细分化,企业已无意也不需去完成产品生产的所有工序或环节。企业非核心业务完全可以通过产品内价值链环节分工低成本获得,由此建立起了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链分工与联系,形成一种不同空间、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企业之间的产业耦合关联、一种或强或弱、复杂的企业网络联结。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单个企业无法抵抗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它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甚至是竞争企业之间加强分工与协作,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链网关系,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当然,区域链网的形成与发展,还得益于产品的可解构性、空间的可分离性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得益于价值链上所有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和密切合作;得益于基于标准化要求的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和产品功能系统的模块化集成,以及基于全球范围的要素整合与空间重构。

区域链网协作,是建立在区域优势产业分工基础之上的。以优势产业为核心、通过优势产业与相关配套产业、基础性产业密切配合,利用地方集群网络平台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是区域链网协作的重要目标。区域链网协作,要求链网相关主体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链网信任制度,建立起结构扁平、弹性专攻、精益生产的网络组织形式,建立起要素流动、区域联动以及政策互动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区域间良好的工业化基础,加之优势产业、相关支持性产业、政府政策与地理空间邻近等关键要素的存在,能有效推进产业协作体系的构建。由于要素流动和产业互动,区域产业链协作会在空间上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区域链网协作,具有开放性、稳定性和异质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区域产业链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全球产业链对接是区域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全球链网的重要“节点”,开放性是区域链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区域链网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要素、资源和市场对区域内部主体的开放,同时还体现在跨区合作、融入全球网络,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等方面;稳定性,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产业之间,基于长期信任和利益共享需要,往往会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链网关系;异质性,即不同的区域链网,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形成机理和运行模式不同,其区域链网结构特征各异。

二、韶关市制造业“融珠”模式: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的模式创新

(一)韶关市制造业转移承接及其区域链网特征

韶关位于粤北山区,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关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迎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浪潮。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把韶关市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着手筹建钢铁、机械、煤炭等八大类工业基地,先后成立凡口铅锌矿、韶关发电厂、韶关钢铁公司等中央、省属企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齿轮厂、油泵油嘴厂、广东利民制药厂等一大批“小三线”企业迁至韶关。期间,韶关冶炼厂、凡口铅锌矿、韶关钢铁厂等中央、省属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工具厂、铸锻厂、轴承厂等市县属企业相继涌现。一大批地矿及科研机构相继进驻韶关。至1978年末,韶关市已基本上形成了拥有煤炭、矿冶、电力、机械、有色金属、钢铁等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第一次产业转移承接浪潮,确定了韶关制造业的夯实基础,其所形成的区域链网,属政府主导型、公有制主体,以满足地方、国内邻近省份市场需求,计划性、封闭性特征明显,企业外部结网简略、产品内价值链分工尚未出现。

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业重心由内陆向沿海城市的转移,韶关市工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开始弱化。与珠三角三资企业相比,韶关市工业显得技术陈旧,设备老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为此,韶关市在强化重工业的同时,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重点,加强对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引导和促进。20世纪90年代,韶关市在西南部开设粤北经济开发区,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玩具、液压、电子机械等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和中外客商投资项目进驻,迎来了第二次产业转移承接浪潮。这一时期,韶关制造业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区域链网属于政府-企业混合主导型,除公有制主体外,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出现。计划性、封闭性的区域链网被打破,基于韶关、珠三角、港澳台企业的垂直型分工模式十分明显,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开始被重视,但集群协作创新和协同升级能力弱。

(二)“融珠”模式:韶关市制造业转移承接与区域链网协作的模式创新

“融珠”,为融入珠三角的简称。2015年以来,韶关市提出“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实现融合发展”的“融珠”发展思路,并将“主动融珠”纳入“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范畴[18]。由此,韶关市开启了产业转移承接与区域链网协作的“融珠”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利用韶关独特的资源、企业、产业和空间优势,以与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广东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帮扶产业发展”为契机,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转移承接、集群组织、创新发展为抓手,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配套区”、“把韶关打造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区”为目标,通过快速承接、对接和嵌入珠三角产业链网,参与区域链网分工与协作,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实践中,韶关市制造业存在着三种成功的“融珠”模式。

1.“链环分解,迁移复制”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企业走出去,通过将部分产业链、产品链环节分解出来,跨越现有空间边界,将其迁移或复制到目标市场,并与目标市场企业产业链、产品链对接,实现产业跨界融入的过程。基于比较优势和珠三角地区市场需求,韶关市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将产业链环节,如研发设计、销售、品牌代理甚至是生产加工等环节分解出来,迁移或复制到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链的跨界对接,拓展珠三角市场;与此同时,顺应产业、行业发展趋势,针对珠三角地区市场需求变化,以服务于珠三角地区市场需要为出发点,韶关制造业企业正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重构企业组织,集中力量向新的领域转型、向更高水平升级。例如,韶钢集团依托钢材产品优势,以广东江门韶钢金属焊材有限公司为重点,在珠三角全力打造金属延伸加工产业平台,实现了韶关钢材向珠三角的跨界对接。又如,韶关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总部、研发设计与销售环节由韶关市迁移至广州、深圳两市,韶关只保留了员工培训、生产加工等部分环节,通过产业链的跨界延伸、对接,走上了快速“融珠”的发展道路。

2.“精细专工,本土采购”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产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针对目标市场(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通过做精做细专业化产品,吸引目标企业前来本土进行采购,进而实现企业就地嵌入目标企业产业链的过程。基于产业基础、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做精、做细传统优势产品,吸引珠三角企业前来洽谈、订购,与韶关制造业企业建立“订单-生产-采购”关系,强化专业化生产、产品品质提升、规模经济优势和供应链集群意识,以更好的品质、更低的成本和较多的可选择性,增强珠三角工业企业本土采购的积极性,实现韶关制造业企业的就地“融珠”。例如,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对韶关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的并购活动,广汽集团对韶关市钢板弹簧公司、乐昌汽车水泵厂的订单生产行为,东莞以纯服装对韶关纺织、北江纺织的1亿元产值的年度订单,等等,均为韶关的特色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融珠”发展提供了机遇。

3.“对口帮扶,共建园区”模式。该模式强调发挥省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作用,深入实施莞韶“一园一城七组团”的产业帮扶策略,以莞韶产业园、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园、东莞石龙(始兴)产业园、东莞东坑(乐昌)产业园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为重点,以培育主导产业领导企业、凸显韶关工业基础资源优势、强化产业链有效对接为前提,实现各园区有重点、有选择地吸引东莞、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资金、技术,用于解决园区上下游产业关联配套、转入产业与本地产业的深度对接问题。为此,各园区立足于整合要素资源、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1-2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后续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或地方培育,并在整体上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主导产业集群。例如,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韶关市工业园区和韶关市骨干交通线网,以深度融入广州、深圳、佛山三地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链网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重点,加快汽车齿轮、轴承、轮毂钢圈,甚至是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战略合作,并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产城融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园区形式与珠三角地区实现深度融合。

三、主要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价值链分工、全球生产网络、集群网络治理成为新常态,区域产业链网协作成为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产业转移承接出现了主体多元化、价值链环片断化、空间流向复杂化、空间组织集群化、区域产业协同化等变化趋势。针对区域链网协作下产业转移承接的新趋势、新变化,欠发达地区应树立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意识,以区域链网协作理论为指导,以开放、协同、共赢、共享为原则,以长期信任、利益共享、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为目标,加快实现产业转移承接从纵向垂直型向水平型组织模式转变,实现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集群、区域链网转变,实现由产业工序线型分工向模块化、网络型分工模式转变,实现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协同式创新转变。应破解传统产业转移承接模式对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区域链网分工与协作等方面的禁锢,实现产业转移承接利益分配、链网信任、市场运作与监管、行政审批、投融资环境、创新与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激发产业转移承接与区域链网协作的活力。

通过对韶关市产业转移承接的疏理,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关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迎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浪潮,由此塑造了韶关制造业基础地位、转型升级、以及协同融合发展的阶段性区域链网特征。随着“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实现融合发展”的“融珠”发展思路纳入韶关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范畴,韶关市正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企业、产业和空间优势,以与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广东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帮扶产业发展”为契机,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配套区”、“把韶关打造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区”为目标,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转移承接、集群组织、创新发展为抓手,通过“链环分解,迁移复制”、“精细专工,本土采购”、“对口帮扶,共建园区”三种模式,推动韶关市制造业转移承接和区域链网协作“融珠”模式的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韶关市韶关珠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珠三角企业营销团队建设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